當對方沒有病識感:原生家庭溝通困境與自我療癒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不適感只是成長的副作用 沒覺察只會讓成長毫無作用

經過這一陣子與原生家庭的內心糾葛拉扯,這篇文章應該是牢騷性系列的最後一篇。

話總說不清楚該怎麼明瞭

病識感 — 當問題明顯,卻有人看不見

有時候,最熟悉的人,反而讓人覺得最疏遠。我一直努力想讓家人理解我的感受,但不管怎麼說,對方好像總是不願意聽。我試過心平氣和地談,試過激動地表達,甚至一次次地溝通,但結果總是讓我覺得更加無力。

這時候,我開始懷疑——到底是我的方式不對,還是這段關係裡,有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病識感(insight),也就是一個人能不能意識到自己有某些問題,並願意面對它。如果一個人沒有病識感,那麼無論外界怎麼提醒,他都會覺得錯不在自己,甚至認為是別人在找麻煩。

試圖溝通,卻像對著牆說話

真的努力過了,不是沒有嘗試。但當對方完全沒有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時,所有的溝通都變得像是單方面的消耗。我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話語和行為會影響到別人,但對方卻好像覺得這只是我的「情緒問題」,甚至選擇冷處理。

當一個人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時,溝通的效益就會大打折扣。他們不會反思自己,而只會覺得你在挑剔、找碴。 這樣的狀況讓人既無奈又痛苦,因為你清楚地看到問題在哪,但對方卻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裡,拒絕接受任何不同的觀點。

該繼續說,還是選擇放下?

把感受說出來,的確讓我好過一些。但當我發現對方根本不在乎這些話時,內心的失落感更大了。溝通的前提是雙方都願意理解彼此,但如果只有我一個人在努力,那麼這樣的關係,值得我一直投入下去嗎?

最後,我給自己設了一個停損點。我選擇繼續表達,但當我發現這些努力不會被接受時,我也決定慢慢放下。

我們沒辦法改變別人,但我們能決定自己的界限。

現在,我的情緒透過自己的小家庭得到安慰。我學會了,如果一段關係總是讓自己受傷,那麼不管再怎麼努力,也要記得適時地抽離,別讓自己一直困在無法改變的困境裡。更重要的是,我也開始明白——有病識感的人,才有改變的可能,而沒有病識感的人,只會讓關係一直停滯不前

給正在面對類似狀況的你的心得

我們都會因為這種溝通上的無力感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是正常的。但當我們面對這些讓自己不愉悅的情緒時,第一步就是先承認——這確實讓我感到不舒服。

接著,試著去了解,究竟是哪個點讓你不愉快?是對方的態度?還是你對這段關係的期待?當我們能夠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情緒來源,就更能理性地面對它。

透過和值得信任的人分享這些感受,讓自己有時間冷靜,然後再回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才能確保自己不會變成「沒有病識感」的那個人。畢竟,我們不只是要讓對方意識到問題,也要確保自己不會無意間陷入相同的困境。


願我們都能與自己可以承受住的焦慮和平共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e-N-Do-U
53會員
176內容數
這個房間是為渴望自我提升的學習者與職場工作者,提供系統化的個人成長心法,陪伴你掌握職涯與人生的主導權,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Share-N-Do-U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說不定真正的自我,不只藏在自己眼裡,也藏在了解你的人心中
2025/04/26
說不定真正的自我,不只藏在自己眼裡,也藏在了解你的人心中
2025/04/25
有些煩惱,從頭到尾只是自己腦補出來的。 自己沒問,對方沒說,卻拿來反覆折磨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願意停下這場內心消耗戰?
2025/04/25
有些煩惱,從頭到尾只是自己腦補出來的。 自己沒問,對方沒說,卻拿來反覆折磨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願意停下這場內心消耗戰?
2025/04/22
你是不是也覺得,只要夠努力,總有一天會翻身? 可為什麼一直努力,卻總是卡在同一關? 這篇不是要你更拚命,而是帶你看懂: 真正能讓你「做到」的,是自我效能
2025/04/22
你是不是也覺得,只要夠努力,總有一天會翻身? 可為什麼一直努力,卻總是卡在同一關? 這篇不是要你更拚命,而是帶你看懂: 真正能讓你「做到」的,是自我效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雙11購物節準備開跑,蝦皮推出超多優惠,與你分享實際入手的收納好物,包括貨櫃收納箱、真空收納袋、可站立筆袋等,並分享如何利用蝦皮分潤計畫,一邊購物一邊賺取額外收入,讓你買得開心、賺得也開心!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分享個人在新家裝潢後,精選 5 款蝦皮上的實用家居好物,包含客製化層架、MIT 地毯、沙發邊桌、分類垃圾桶及寵物碗架,從尺寸、功能到價格都符合需求,並提供詳細開箱心得與購買建議。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Thumbnail
我在一個不談情緒的家庭裡長大,但最終,我成為一個和孩子談情緒也會和她道歉的媽媽。 如果你問我你覺得承受過童年創傷的孩子該如何讓自己好起來,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我會回答:成為自己一直以來渴求的父母親,好好的愛惜並疼愛自己。   在我的治療室裡,很常見到有「敘情障礙」的來談者。敘情障礙是
Thumbnail
我在一個不談情緒的家庭裡長大,但最終,我成為一個和孩子談情緒也會和她道歉的媽媽。 如果你問我你覺得承受過童年創傷的孩子該如何讓自己好起來,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我會回答:成為自己一直以來渴求的父母親,好好的愛惜並疼愛自己。   在我的治療室裡,很常見到有「敘情障礙」的來談者。敘情障礙是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在接線小組的夥伴討論中,我們身為家屬,可以理解此時最在乎的是「如何解決不吃藥、不就醫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或許我們可以選擇退後一步,回到自己與生病家人的「互動關係」思考。 什麼是互動關係?互動關係重要嗎?以下我們將以三種互動關係做討論:照顧者與當事人、照顧者與其他家人、照顧者與自己。
Thumbnail
在接線小組的夥伴討論中,我們身為家屬,可以理解此時最在乎的是「如何解決不吃藥、不就醫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或許我們可以選擇退後一步,回到自己與生病家人的「互動關係」思考。 什麼是互動關係?互動關係重要嗎?以下我們將以三種互動關係做討論:照顧者與當事人、照顧者與其他家人、照顧者與自己。
Thumbnail
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情緒要能覺察,需要先能承接與安撫,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喜愛自己」或「相信有人愛自己」是前提,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你相信自己的情緒是有道理的,是要被看見與受理的,你從情緒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有些行動。
Thumbnail
老實說,我真的算是話不多的人,但,如果您提問了,願意聽我的意見與想法,我真的話超多。 面對親人時,就呈現出一種尷尬的心情~會發現某些親人正在受苦(以我的角度、未必正確,說不定他們可樂著,在這人間玩得正高興。),金錢問題、感情問題、事業問題... 等,尤其是長輩的健康問題,嗯~健康問題好像是很多人的
Thumbnail
老實說,我真的算是話不多的人,但,如果您提問了,願意聽我的意見與想法,我真的話超多。 面對親人時,就呈現出一種尷尬的心情~會發現某些親人正在受苦(以我的角度、未必正確,說不定他們可樂著,在這人間玩得正高興。),金錢問題、感情問題、事業問題... 等,尤其是長輩的健康問題,嗯~健康問題好像是很多人的
Thumbnail
人生其實有很多事是學校來不及教的(也可能是過去的學校沒教的)。關於情緒的表達,對我來說一直是很難的一塊。有些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你還滿好相處的。曾經,我也以為自己算是好相處的人,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我無法相處的人,很多人所堅持的點,對我來講其實無傷大雅,所以通常可以想別的方式去應對。 但是,隨著年
Thumbnail
人生其實有很多事是學校來不及教的(也可能是過去的學校沒教的)。關於情緒的表達,對我來說一直是很難的一塊。有些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你還滿好相處的。曾經,我也以為自己算是好相處的人,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我無法相處的人,很多人所堅持的點,對我來講其實無傷大雅,所以通常可以想別的方式去應對。 但是,隨著年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