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手機群組傳來幾張照片——
一座熟悉的玻璃帷幕大樓,某一層窗戶全數震碎,地面滿是玻璃殘骸,濃煙盤旋在空中。
我立刻將照片傳給媒體朋友,搜尋新聞、關注即時直播,不停刷新頁面,想掌握最新消息。
看著電視新聞裡警消人員在現場奔走,我的心跳加快,腎上腺素飆升。那種「必須知道更多」的衝動像火車頭般衝撞著我——多年前跑新聞時的本能又回來了。
我深吸一口氣,關掉螢幕,站起來走動。做點家務,喝口水,讓自己抽離當下的緊繃感。
朋友傳來訊息:「我在氣爆建築物旁的大樓上班,剛剛還以為是地震。」
我知道她可能受到驚嚇,趕緊打電話關心。她說,眼前的街道滿目瘡痍,救護車聲響不停,心裡悶悶的,很不舒服。
這樣的感受,我懂。
尤其當事件發生在我們所處的城市、國家,災難新聞不只是新聞,它也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有些人會焦慮、害怕,甚至生理上感到胸悶、胃痛,晚上無法入睡。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感覺,試著這樣做:
📍 先關掉電視或網路,暫時停止過度關注災難資訊。
📍 轉移注意力,去做些日常的小事,例如泡杯茶、整理房間、聽音樂。
📍 走到戶外,看看藍天、綠樹、街上的人車,提醒自己世界仍在運行。
📍 覺察自己的狀態,允許自己感受到不安,但不要讓它完全佔據你的心。
我們可以關心,但不必時時刻刻關注。
適時抽離,不代表冷漠,而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覺察自己的狀態,是照顧自己的第一步。
願傷者早日康復,願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