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體貼,別只給別人,也留一些給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我就是個懂事又貼心的孩子。

我知道要把自己管好,不讓長輩操心;也習慣觀察大人的情緒,做些討人歡心的事。

長大後,這樣的習慣延續到人際關係中。

我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的需求,把自己的感受擺在最後。

久而久之,我發現,明明一直在付出,卻換來滿腹的委屈與失落。

在一次的工作坊裡,我看到自己把「體貼」放得好大、好重,彷彿只要我不斷給予,關係就會順遂、世界就會和諧。

但內心深處的委屈、孤單、憤怒,卻無處發洩。

有一次,我因為忙著幫別人處理問題,壓縮了自己的時間,甚至推掉自己原本期待的計畫。當事情告一段落,我獨自回到家,坐在房間裡,心裡有個聲音突然冒出來——

「如果我總是這樣委屈自己遷就別人,那誰來顧及我的感受?」

這句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一直忽略的角落。

原來,我不是不需要被照顧,而是我從來沒有允許自己去要、去表達。

當下,我才驚覺,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犧牲自己就變得更好。

真正的關係,不該是單方面的遷就,而是雙向的理解與尊重。

資源(特質)是屬於你的,你是主人,你可以選擇用或不用,或者怎麼用。

體貼不該是負擔,而是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如何運用的力量。

從那一刻開始,我決定拿回一部分的體貼,用來善待自己。

raw-image


我開始練習,像關心別人一樣關心自己,問自己:

☕ 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 我需要什麼?

💛 我可以怎麼照顧自己?

我允許自己偶爾把自己擺在前面,為自己多想一點、多做一點。

當我這樣做時,驚喜地發現,過去那些讓我壓抑的情緒,慢慢地鬆開了。

我不再容易感到委屈,而是更自在、更有力量地與人相處。


或許你也是這樣,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擺在自己前面,害怕拒絕,害怕讓人失望。

但請記得,你的感受,同樣重要。

你值得被照顧,也值得被溫柔對待。

而這份溫柔,最該由你自己開始給予。

💛 從今天起,請試著問自己:我可以怎麼體貼自己?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外界的刺激牽著走,容易產生無謂的負面情緒。本文以一個日常小互動為例,分享如何練習「不反應」,藉由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念頭,避免無謂的內耗,找回內心的平靜。
女兒騎Ubike回家途中遺失手機,所幸拾獲者將手機送至警局,讓母女順利找回手機。過程中,警察也教育孩子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是一段溫馨感人的小插曲。
本文探討了微光盒子團隊如何在社區中陪伴逃家和逃學的孩子,並提供情感支持。透過深入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阿Q和他的夥伴們不僅成為了他們的依靠,更引發了對於家庭、社會和支持系統的思考。這些小小的微光,雖然微弱,但卻能為迷途的孩子們帶來溫暖和希望,值得我們共同關注和支持。
這篇文章探討了撰寫50個夢想的過程,反思自我探索和勇敢想像的價值。作者在寫下這些夢想的過程中,釋放了內心的渴望,發現了自己不敢想的目標與可能性。夢想不需全都實現,但每個夢想的表達都是一次自我肯定,鼓勵讀者勇敢面對自己的理想。
本篇文章探討了禪繞畫的魅力,強調在創作過程中如何透過專注與心靜來表達自我。透過筆尖的感受與呼吸,創作者能回到當下,並建構出獨特的內心世界。
在面對他人情緒過度負擔時,瞭解如何設定健康的人際界限是至關重要的。在支持他人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習辨別他人的問題,與自己的界線,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壓力。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外界的刺激牽著走,容易產生無謂的負面情緒。本文以一個日常小互動為例,分享如何練習「不反應」,藉由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念頭,避免無謂的內耗,找回內心的平靜。
女兒騎Ubike回家途中遺失手機,所幸拾獲者將手機送至警局,讓母女順利找回手機。過程中,警察也教育孩子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是一段溫馨感人的小插曲。
本文探討了微光盒子團隊如何在社區中陪伴逃家和逃學的孩子,並提供情感支持。透過深入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阿Q和他的夥伴們不僅成為了他們的依靠,更引發了對於家庭、社會和支持系統的思考。這些小小的微光,雖然微弱,但卻能為迷途的孩子們帶來溫暖和希望,值得我們共同關注和支持。
這篇文章探討了撰寫50個夢想的過程,反思自我探索和勇敢想像的價值。作者在寫下這些夢想的過程中,釋放了內心的渴望,發現了自己不敢想的目標與可能性。夢想不需全都實現,但每個夢想的表達都是一次自我肯定,鼓勵讀者勇敢面對自己的理想。
本篇文章探討了禪繞畫的魅力,強調在創作過程中如何透過專注與心靜來表達自我。透過筆尖的感受與呼吸,創作者能回到當下,並建構出獨特的內心世界。
在面對他人情緒過度負擔時,瞭解如何設定健康的人際界限是至關重要的。在支持他人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習辨別他人的問題,與自己的界線,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在很多事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這樣乍聽之下是一個寬容且自律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學著對自己包容一些,因為人生能「從頭到尾」都陪伴我們的就只有自己⋯⋯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你總是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嗎? 為了照顧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太過拼命、漸漸失去自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人,都擺在自己前面?又或者擔心落後、不符合他人的期待,一直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但親愛的,最重要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自從開始撰寫過往情史,好像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好不好,但卻習慣去關心別人還好嗎? 我習慣去照顧別人,用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別人,不管是金錢、時間、感情,總是無法衡量輕重,然後傷痕累累再自己好起來。 回首過去,我沒有空窗期,需要有人在身邊,導致我一直以為我愛上誰,但該沉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在學校的養成教育裡,卻沒有針對這塊多作著墨,導致人們往往遇到狀況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出了關於拉出界限、保持距離、釋放非語言線索等等的方式,以及用表格來整理出自己的現況,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舒服的樣子。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在很多事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這樣乍聽之下是一個寬容且自律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學著對自己包容一些,因為人生能「從頭到尾」都陪伴我們的就只有自己⋯⋯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你總是在為了「別人」而努力嗎? 為了照顧家庭,在不知不覺中太過拼命、漸漸失去自我?已經習慣,把所有的人,都擺在自己前面?又或者擔心落後、不符合他人的期待,一直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 但親愛的,最重要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自從開始撰寫過往情史,好像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好不好,但卻習慣去關心別人還好嗎? 我習慣去照顧別人,用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別人,不管是金錢、時間、感情,總是無法衡量輕重,然後傷痕累累再自己好起來。 回首過去,我沒有空窗期,需要有人在身邊,導致我一直以為我愛上誰,但該沉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太依賴他人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能力。我們需要學會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受傷,不要讓自己迷失。這篇文章分享了發現自己內心強大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保護和提醒。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在學校的養成教育裡,卻沒有針對這塊多作著墨,導致人們往往遇到狀況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出了關於拉出界限、保持距離、釋放非語言線索等等的方式,以及用表格來整理出自己的現況,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舒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