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第一次踏入工作坊時,滿滿的情緒像洶湧的浪潮湧上心頭,三天結束後,內心似乎平靜了些。
但真正的挑戰,並不是當下的情緒宣洩,而是回到日常後,念頭紛飛、情緒蠢蠢欲動,讓習慣壓抑的我措手不及。
於是,我決定再踏入這場探索的旅程。
一開始,我以為學習這些課程,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找到標準答案。
後來才發現,這不是單純的「問題解決」,而是一場更深層的自我對話與成長。
可能在家人面前,我們急著說服;
在朋友面前,我們不敢表達;
在職場中,我們壓抑自己;
在伴侶關係裡,我們感到無力……
「為什麼我的話,他總是聽不進去?」
「是不是我表達得不夠清楚?」
「我們的關係,怎麼好像越來越遠了?」
這些話,或許你說過,也或許你聽過。
我們總是急著表達自己的期待,希望對方理解我們的用心,可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有時候,我們甚至懷疑:
「是不是我表達得不夠清楚?」
「是不是對方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
「為什麼我們的關係,好像越來越遠了?」
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我們的關係品質,取決於我們如何對話。
如果我們願意學會「好奇」,我們就能放下評價與假設。
如果我們懂得「對話」,我們就能讓溝通不只是情緒宣洩,而是彼此的理解。
如果我們理解「冰山隱喻」,我們就能看到對方行為背後真正的需求,而不只是表面的衝突。
這些年來,我透過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與實踐,發現對話的力量可以帶來改變。
當我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很多事情真的開始不一樣了。
我不再只是努力「讓對方聽懂」,而是嘗試「聽懂對方」。
而這份理解,可以讓關係變得更輕盈、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