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聊一聊》: 當個很會稱讚人的管理者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過去我們認為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運籌帷幄,發號施令,現在工作環境轉變了,我們不鼓勵主管直接做決定,而是要讓團隊裡每個成員各自發揮所長,主管的角色更偏向去幫助成員成功,讓他們都能發揮 120%的潛力,這種情況下,「給予回饋」變得非常重要。

作者把回饋細分成三種模式,第一種是「賞識」:當成員表現好的時候,你應該要讓他知道,就能有效強化他現在的表現,讓他繼續保持下去,第二種是「指導」:如果「賞識」是希望成員多表現的行為,那「指導」就是希望員工改進的行為,「指導」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從最簡單的給予工作建議,到最複雜的幫助成員成長轉變,都是「指導」的一部份,第三種是「評量」:讓對方知道自己現狀的一種回饋,例如目標達成率或是同儕間的比較。不同的模式需要不同的溝通方式。


三種回饋

對於新手,我們會有意識的多給「賞識」回饋,聚焦在他表現好的地方,一方面是幫助他克服新手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二方面是建立你們雙方的信任關係,之後如果要給指導,他會願意相信你給的建議,而不是覺得你在批評他,第一時間只想著防禦。然而「賞識」回饋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主管會誤以為優秀的員工會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超群,所以不需要鼓勵,事實上這些優秀員工就跟其他員工一樣需要「賞識」回饋,你需要讓這些優秀員工知道,你有注意到他,他對你很重要。

理想狀態下,給予「指導」回饋的人跟給予「評量」回饋的不同人,給予「指導」回饋的人是教練,員工可以放心在教練面前提問,一起設立一個高目標,想辦法突破自己的潛力,但面對評量者,員工都會想要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設立過高的目標反而有可能傷害評量成績。可惜現實生活裡,大部份公司主管都是身兼二職,這讓員工有時候會害怕向主管尋求幫助,這種時候主管要更主動的詢問員工需不需要幫助。給予「指導」回饋時,要先給對方足夠的安全感,在給予建議之前,永遠記得先講對方做得好的地方,以讚美展開對話,對方對於接下來的負面回饋就對認真看待,因為他想要做得更好。

三種回饋中,「評量」回饋通常發生在固定時間,例如每一季是或是每半年,而「賞識」回饋與「指導」回饋則會頻繁發生,那麼比例會是如何呢? 為了要創造一個有安全感的空間,主管應該更頻繁的給出「賞識」回饋,員工哪裡做得好,最好當下立即給出回饋,不只是完成一項工作時可以讚美員工,當員工有進步,有進展的時候,都是值得給出「賞識」回饋的時機,當你要稱讚人時,內容越具體越好,哪件事做得好,好在哪,例如我有一次開會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受到熱烈的討論,會後我的主管就讚美我「提出一個好問題」,只是一件小事,但讓我一天的心情都很好。


錯誤的溝通方式

想要學習好的溝通方式,也要清楚什麼是無效的溝通,書中指出三種常見錯誤溝通方式:

  1. 準備腳本:當我們要給出不好的回饋時,我們常常會事先做準備。作準備當然不是壞事,壞在我們誤以為我們把準備的說詞講完,對方就會理解,全盤接受,但事情通常不會照我們的劇本進行,而且最大的問題是,當我們把力氣花在講完自己準備的說詞,常常會忽略好好聽對方說什麼,然而回饋不只是單方面的給予,它是雙向的溝通,因此聽對方說什麼也是給予回饋重要的一環,如果你們溝通過程中,全程只有你在說話,或是談話結束後,你還是不知道他對整個情況的看法,這鐵定是個失敗的溝通。
  2. 只想解決問題:當我們在跟某人溝通一個問題時,我們常以為溝通只存在兩個主體,你跟他,但事實上這裡面有三個主體:你,他還有問題。很多主管在溝通時,想要表現出「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往往一直討論問題,但事實上很有可能你跟他對「問題」的看法根本不一致,當你一直討論問題的時候,員工會覺得自己是被孤立的一方。例如有個成員常常在會議裡面否定別人的建議,讓別人覺得他很固執己見,不好合作,如果我們在溝通時候,直接就說「別人抱怨你固執己見」這個問題,對方可能完全不買單,他會覺得是那是因為別人的建議很爛,不是他的問題,當他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他自然不會接受你給他的建議。因此在溝通時,我們要先想辦法跟對方站在一起,從他的角度看問題,只有當他同意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的溝通才有意義。
  3. 批判型傾聽:批判型傾聽是對別人的話做出判斷,這合理嗎? 有沒有漏洞? 很多主管之所以能成為主管,就是因為他們的批判型傾聽能力很厲害,他們能夠輕易察覺別人講話的邏輯錯誤,更快找出問題所在,但是這種傾聽能力用在給予回饋上反而會造成傷害。在回饋溝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的難處,我們聽對方說,不是在做出判斷,而是展現出同理心,這種傾聽作者把它稱之為「關係型傾聽」,溝通時好好傾聽,有時候即使你沒有給出具體的建議,光是顯示出你對他的關心,就足以讓員工覺得壓力減少,相信你是擅於給予回饋的人,也樂於接受你的建議。溝通的時候,試著重述你聽到了什麼,這可以強迫自己成為一個好聽眾,也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重視。


怎麼做指導

現在職場裡面崇尚的管理風格是「僕人式領導」,管理者最主要的責任是幫助下屬發揮所長,讓他們成功,我們幫助員工排除困難,針對他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給出「指導」回饋。管理者在做指導時,最常犯的錯誤是聚焦在自己認為的問題上,但那很有可能不是對方覺得最大的問題,所以在給建議之前,先問問題,記得不要先預設立場,例如員工搞砸一場給客戶的 demo,不要劈頭就問:「為什麼 demo 會出錯呢?」以「為什麼」開頭常常是製造不安與提高對立,我們可以用「我聽說 demo 的事了,可以告訴我是什麼狀況嗎?」來開頭,先詢問對方對這件事的看法來展現尊重,你不是以審判者的面貌來定他的罪,而是關心他,想要了解他的挑戰是什麼,記得多以「我想要知道你怎麼看?」或是「在你看來,是哪裡出了問題?」你認真聽他怎麼說,他才會樂意接受你的建議。

指導回饋是指出一個人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容易會讓員工心情緊繃,但是如果我們能以不同的方法切入重點,其實指導回饋也有機會啟動大腦的獎賞機制,那麼關鍵是什麼呢? 關鍵在於你的建議與他的個人目標連結在一起的時候,當他發現你的建議能夠讓他朝目標更進一步時,大腦會產生喜悅感,也會覺得這是一種獎勵,這時候他就會想要主動尋求你的指導。舉例來講,如果你直接要求某個員工準備會議資料,並且囑咐他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員工可能會覺得這是額外的工作,但是如果你在交付工作的時候,先說明你知道他很有興趣轉職當 PM,所以你讓他加入專案計劃討論會議,並由他準備會議資料,這是讓他熟悉專案的最快方式,也是當一個 PM 的基本功夫,這時候你再囑咐他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這時候員工就會感謝你給他機會,並且把你的指導當成有幫助的忠告。相反的,如果你給的指導跟對方的目標不一致的時候,不止對方無法感覺到被獎勵,反而會覺得心寒,主管根本不了解我。例如我過去以為如果一個員工做類似的工作太久一定會膩,所以我就主動把一個資深員工調到新專案,結果卻造成他莫大的壓力,不止覺得我否定了他在原本專案的重要性,也沒有動機去學習新專案。每個人的個人目標都不一樣,主管應該要能接受個人目標不盡然跟組織目標相同,並不是每個人都以升官加薪作為目標,有的人他想要工作家庭兼顧,如果你讓他做時間很趕的專案,需要常常加班,即使有機會被上頭主管關注,他也不會感激你給他這個機會。所以了解對方想要什麼,你才能作出對方會接受的指導回饋。

給予指導回饋時,不要用貼標籤的說法,記得把人與事切開,他做了一件不正確的事,不代表他就是那樣的人,例如不要說「你做事不夠細心」,而是明確的指出時間與行為。我們想要給對方設立高標準,期許他突破自己的潛力,盡量不要用別人的優良表現當標準,這容易讓他產生防禦心威脅感,拿他過去的優良表現當做例子,顯示出你相信他可以做得到,也表現出你有注意到他,記得他過去的好表現,這會讓他更有動機做得更好。主管很多時候都很想直接告訴員工應該怎麼做才對,但我們需要克制自己這麼做,在做指導回饋的時候,主管要與對方合作找出解決方案,最好讓對方自己想通解決方法,只有當合作行不通時,才會直接告知你的想法,這個方法雖然耗時,但如果員工自己想通,就會真正變成他的東西,他會記得很久,你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指導。每次你和下屬一起討論,也是一次檢驗過程,如果跟這個下屬,你每次都需要走到最後一步,直接告知他怎麼做,這也算是一種警訊,代表這個員工不適合你的團隊,你不需要再浪費時間。如果對方不覺得你指出的問題是問題,或是很帥氣的說「他不需要幫助」,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跟他約定好下次更新的時間再作確認,千萬要記得,指導回饋要解決的是對方真正的挑戰,不是你自認的問題。


怎麼做評量

公司裡面的評量通常發生在固定時間,例如每一季或是每半年,但如果你有打算給出負面評量,應該考慮即早讓對方知道,不需要等到時間到了才告知,收到這種負面評量只會讓員工覺得受傷,如果你覺得有問題,為什麼不早點跟我說?還有另外一種狀況,也可以考慮調整給評量的頻率,就是員工明確表達想要加薪或者計劃升職,他們往往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正不正確,即使公司可能表訂每半年做一次評量,身為主管,為了幫助他們成功,我們應該最少每季與員工 sync 一次。

主管做評量,往往心理壓力也很大,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以為員工一定會理解自己想要說什麼,事實上很多員工常常都是一知半解,尤其對於負面評量,理解程度落差更大,可能會出於逃避的心理,以為沒有那麼糟糕,所以最好每次評量結束,都直接問員工:「我想確認我們真的了解彼此的想法,可以讓我知道,你剛才聽到了什麼重點嗎?」或者說「就我們剛才的討論,你覺得你未來三個月的優先目標是什麼?」。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壞消息放到最後才說,因為主管想要先建立良好的氣氛,或者期待員工會自己在對話承認錯誤,這樣自己就不用當壞人。想像一下,你以指導者的面貌跟員工討論他最近的工作狀況,員工也老實的跟你透露他碰到的問題,結果最後你說:「今年我不會把你放在升職名單裡面」,這很難不讓員工做壞的聯想,覺得自己曝露了弱點所以受到懲罰。因此比較好的溝通流程應該是:以讚美展開對話,告訴員工你覺得他什麼地方做得很好,哪個地方付出的努力值得繼續下去,接下來,就要誠實告知壞消息,例如「沒有在升職名單裡」,最後如果員工有意願討論,我們可以再以指導者的身份與他討論怎麼做會更好。

評量的溝通流程我們可以分成五個步驟:

第一步: 陳述你觀察到的事實,例如「最近交辦給你的工作,你錯過了兩次deadeline」,接著第二步:說明這個事實造成的影響,「因為你無法即時完成工作,影響到前端工程師也延遲交付他的工作」,像這樣的事實陳述會讓員工的防衛心態比較低,比較容易覺得公正,在陳述你看到的狀況時,記得不要把太多事情攪豁在一起,自己腦補成一個故事,例如「你最近作的狀況讓我有些擔心,常常錯過deadline,而且上班也會遲到。」上班遲到與錯過dealine 其實是兩件事情,可能各有各的原因,但你把它們腦補在一起,歸因於「工作態度不佳」,這就會讓員工覺得委屈。講完你看到的狀況,第三步是從對方的觀點,了解更多細節,例如對方會跟你說明,因為有另一個工作插進來,或是說規格在中途改變,他必須要重做某一部份,因此造成無法即時完成工作,當我們了解對方的觀點後,第四步:我們要一起討論接下來該怎麼做。在做評量的時候,主管要明確的讓對方知道你的期望,例如「因為我們跟其他team 合作,所以deadline 不能延遲,不然會像漣漪一樣擴散出去,影響範圍越來越大。」,所以針對這樣的期望,問問對方:「下一次我們可以怎麼做,來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下一次」這樣的對話開頭很重要,這是與員工一起聚焦在未來怎麼做,而不是檢討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如果對方聽完負面評價,表現得非常沉默,不想要與你進行接下來的討論,那也不用勉強,可以跟他再約下一次的時間,因為第三步與第四步都需要對方參與討論,如果對方總是保持沉默,就會變成無效的溝通。最後千萬別忘記,結束評量的時候,講一些讓對方安心的話,例如「我們今天的討論很有建設性,我很期待你接下來的表現。」如果員工感覺到主管有看到他的潛力,對他有所期許,面對負面回饋,他會比較容易覺得你是真心為了他更好,所以提出公正的建議。



avatar-img
19會員
79內容數
喜歡看書,也喜歡把好書分享給更多人,主持 Podcast「MINEBOOK掘冊」 合作聯繫:info@minebook.tw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NEBOOK掘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夢想的獨裁者往往更可怕,他們的夢想常常是以全國人民的夢想,甚至是性命作為陪葬品,會做夢的人通常做事能力都不怎麼樣,但因為會做夢的人會吸引一堆會做事的人幫他,所以集眾人之力,可以得到一個好結果。但獨裁者卻認為自己最懂,像波旁,能力不足又愛懷疑身邊幫他的人,結果就造成更大的悲劇。
作者花了四年的時間,訪問了五位獨裁者的廚師,包括伊拉克的海珊,烏干達的阿敏,阿爾巴尼亞的霍查,古巴的卡斯楚與柬埔寨的波旁,這些獨裁者出名是因為在他們統治期間,死去或失蹤的生命不計其數。這些獨裁者跟普通人一樣,也需要吃東西,如果說吃東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那麼貼身相處的廚師想必能提供第一手的觀察。
美洲多明尼加有種東西叫做「符枯」,相當於我們的符咒,如果人被下了符枯,就會被厄運纏生,1930 年代多明尼加的總統楚希佑正是符枯大祭司,楚希佑掌權 31 年,是不折不扣的獨裁者,對抗他的人必會招致絕殺符枯,禍延七代,這本小說寫的阿貝拉家族,一家三代都被符枯詛咒纏身的故事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這本書討論的議題是學名藥,學名藥價格可以到原廠藥的十分之一,這樣的價格可以讓更多人負擔得起,對改善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然而凡事都有兩面,學名藥藥價低廉,藥廠為了在低價的產品上榨出更多的利潤,就會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搭配相對寬鬆的審查機制,使得市面上的學名藥品質良莠不齊。
小說的背景是十九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是世界的霸權,主角羅賓則是來自中國廣州,書的一開頭,他的全家人就都死於瘟疫,他在彌留之際被一個英國教授拯救,病好了之後,就被教授帶到英國牛津,成為巴別塔學院的學生,巴別塔學院是個翻譯學院,在小說的奇幻世界中,語言是是有魔法的,而正是這魔法撐起了大英帝國。
有夢想的獨裁者往往更可怕,他們的夢想常常是以全國人民的夢想,甚至是性命作為陪葬品,會做夢的人通常做事能力都不怎麼樣,但因為會做夢的人會吸引一堆會做事的人幫他,所以集眾人之力,可以得到一個好結果。但獨裁者卻認為自己最懂,像波旁,能力不足又愛懷疑身邊幫他的人,結果就造成更大的悲劇。
作者花了四年的時間,訪問了五位獨裁者的廚師,包括伊拉克的海珊,烏干達的阿敏,阿爾巴尼亞的霍查,古巴的卡斯楚與柬埔寨的波旁,這些獨裁者出名是因為在他們統治期間,死去或失蹤的生命不計其數。這些獨裁者跟普通人一樣,也需要吃東西,如果說吃東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那麼貼身相處的廚師想必能提供第一手的觀察。
美洲多明尼加有種東西叫做「符枯」,相當於我們的符咒,如果人被下了符枯,就會被厄運纏生,1930 年代多明尼加的總統楚希佑正是符枯大祭司,楚希佑掌權 31 年,是不折不扣的獨裁者,對抗他的人必會招致絕殺符枯,禍延七代,這本小說寫的阿貝拉家族,一家三代都被符枯詛咒纏身的故事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這本書討論的議題是學名藥,學名藥價格可以到原廠藥的十分之一,這樣的價格可以讓更多人負擔得起,對改善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然而凡事都有兩面,學名藥藥價低廉,藥廠為了在低價的產品上榨出更多的利潤,就會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搭配相對寬鬆的審查機制,使得市面上的學名藥品質良莠不齊。
小說的背景是十九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是世界的霸權,主角羅賓則是來自中國廣州,書的一開頭,他的全家人就都死於瘟疫,他在彌留之際被一個英國教授拯救,病好了之後,就被教授帶到英國牛津,成為巴別塔學院的學生,巴別塔學院是個翻譯學院,在小說的奇幻世界中,語言是是有魔法的,而正是這魔法撐起了大英帝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EP21 精華重點 1.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才能掌握,包括溝通能力、領導力、情商等素質。 2.    在管理員工時,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係非常重要,要給予員工適當的自主空間和創造力發揮。 3.    公平公正的獎勵機制有助於團隊向心力的培養,避免員工之間的對立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最近都會看有關領導統御的書籍,管理是一堂修不完的學分。優秀的管理者應該要在不同的環境下需具備這些特色! 第一:勇氣 第二:有效的溝通能力 第三:謙虛 第四:自我認知 第五:熱情 第六:感染力 第七:真誠 第八:承擔責任 第九:有目標 第十:易於親近 主管的能耐是讓員工願意做不樂意的事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是管理,也是一種深入了解和賦能團隊成員的方式。 一起探討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熱情,並建立一個高效能的共好團隊。
Thumbnail
團隊精準有效完成工作,績效傑出最大的受益者,是身為主管的人。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溝通是職場成功的重要關鍵,但並非只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技巧,我們需要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他們如何接受信息。這篇文章帶來了一個項目經理的案例,通過他的自我學習和實踐,讓我們看到了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建議大家努力提升溝通能力,學會說、是聽、學會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在職場上達到真正的有效溝通。
Thumbnail
在現今職場環境中,溝通技巧被視為職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團隊協作、項目管理,還是客戶溝通,有效的溝通都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然而,許多人在職場溝通中遇到挑戰,如誤解、衝突,甚至是合作障礙。因此,掌握職場溝通的技巧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效溝通的5大秘訣,
Thumbnail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Thumbnail
EP21 精華重點 1.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時間和經驗累積才能掌握,包括溝通能力、領導力、情商等素質。 2.    在管理員工時,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係非常重要,要給予員工適當的自主空間和創造力發揮。 3.    公平公正的獎勵機制有助於團隊向心力的培養,避免員工之間的對立情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所需的要素,從激勵和溝通到目標設定和團隊文化。團隊中最有影響力的人通常是真誠且善於聆聽的人,而不一定是經理或領導者。透過激勵、測試、測試再測試和克服人為障礙的過程,可以建立一支高效的團隊文化,這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最近都會看有關領導統御的書籍,管理是一堂修不完的學分。優秀的管理者應該要在不同的環境下需具備這些特色! 第一:勇氣 第二:有效的溝通能力 第三:謙虛 第四:自我認知 第五:熱情 第六:感染力 第七:真誠 第八:承擔責任 第九:有目標 第十:易於親近 主管的能耐是讓員工願意做不樂意的事
Thumbnail
以人為本的領導風格,是管理,也是一種深入了解和賦能團隊成員的方式。 一起探討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熱情,並建立一個高效能的共好團隊。
Thumbnail
團隊精準有效完成工作,績效傑出最大的受益者,是身為主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