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實習對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具備哪些意義呢?一個賺外快的機會?一張職場體驗卷?還是單純是剝奪自由時間的負擔?
我的大學生涯只有半個月的實習體驗,談不上完整的實習,對當時的我來說,更像一個暑假營隊,並沒有真正從實習過程中獲得什麼。
那為什麼會想談談實習呢?
經歷了職場3年,開始有種「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實習」的念頭,越來越覺得如果當初有好好把握實習的機會,可能可以避開許多冤望路,雖說往事不可憶,應該好好把握現在,但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學、剛出社會的朋友談談,希望你們可以善用實習的機會。
還是學生的我們,總是覺得實習佔據了大部分的自由時間,但實習其實也是一個認識自己、避免職場走太多歪路的好機會!那麼我們該怎麼把實習打造成一條探索未來的道路呢?
實習到底對大學生來說是什麼呢?我聽過多數的學生都說,那是一個賺錢的機會!可能是第一次拿到屬於自己的薪水,通常都會買買東西犒賞自己,至於有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我想那不是重點。
另一種也很常見的回答是:「身邊的同學都在做,我沒有做好像怪怪的。」可見實習是一種不落人後的手段。
最後看似最棒的一種,是利用實習搶下一張就業門票。許多公司會有實習轉正職的機會,而部分學生也正是看中了這點而參與實習,希望能贏在就業起跑點。
以上三種理由,其實也沒有對錯,只是會讓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缺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讓人覺得很可惜。
而我的實習經驗也談不上多好,大學的寒暑假,學校總是安排我們到處參加訓練、考證照、準備考試,真正到一線單位實習大概只有2週,當時也只是抱著「體驗」的心態到消防分隊過15天。真的有獲得什麼嗎?我可以很直接的說:並沒有。
那到底以上的想法缺少了哪些重要的東西呢?我想是心態及探索的精神。
在這裡我想先談談「心態」問題。
客觀來說,大學實習是一種低成本接觸職涯的方式,我們不需要花很多精力、花時間加班、扛下某些責任,所以我們理所當然地以「學生來學習」的心態面對實習,就像我到消防分隊時,心裡認為我就是來學東西的、來體驗消防工作的,但這樣的心態正是造成我們學、職涯過渡期如此痛苦的原因。
這樣低成本的方式,讓我覺得我不必太認真的面對它,畢竟表現得很差不會被問責,績效不好不會被炒魷魚,「學生」成為了最好的保護傘,也阻擋了我探索職涯的機會。
接著,在討論探索的精神之前,我想先分享我的經驗。
在我考上公職後,我發現職場跟原本自己的想像大相徑庭!原本以為會像加入一個大公司一樣,團隊一起朝著我們的宏大目標邁進,但只看到了各部門之間勾心鬥角;原本以為團隊成員都會積極進取、互相砥礪,但其實尸位素餐、推諉卸責的多的是。兩年的內勤生活讓我認清:我並不適合官僚體系。
接著投入第一線救災工作後,我立刻就發現這樣隨時待命的生活讓我過度緊張,身體陸續產生一些問題,而真正讓我意識到我不適合「消防」的契機,是某次救災經驗。
那是連休後的第一天上班,前一天中午我就開始發燒、全身痠痛,幾乎整天都躺在床上休息,吃藥也不見好轉…隔天還是得早起去上班。
印象很深的是早上9點左右,身體非常不適、躺在床上意識迷糊的我,聽到火警警鈴作動,於是頂著發燒和極度不適出勤了。
現場是一個住宅火警,我印象很深刻地是剛下車吸到濃煙讓我劇烈咳嗽,而不停地咳嗽又讓我的頭痛加劇,指揮救災的同時,無力的身體和頭暈讓我幾乎站不住,也不停地反胃想吐,但仍得強撐著指揮救災…兩小時後救災任務完成,我整個人早已虛脫、無力地癱在副駕上,那種感覺就像是強撐著發燒的身體,參加了運動會上所有項目。
回到單位後我立刻衝回房間抱著馬桶吐,沒什麼吃的早餐和強灌下去的水全部都吐了出來…在一陣折騰後終於躺回床上,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難道我的一輩子都得這樣度過嗎?
現實與想像的落差是我脫離學生、踏入職場後第一個,也是最深刻的一個感受,我們時常懷著美好的幻想一股腦地把自己投入到一個領域中,卻在發現現實不如想象美好、想要抽身離開時,發現早已經沒了選擇,只能棲身在不滿意的現實之中,這正是我認為實習的「探索精神」可以解決的地方。
在商業領域中有著「最小可行性商品(MVP)」的概念,是指我們應該用最低的成本,將腦中的想像打造成初步的產品,放到市場中測試是否可行;《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中也提到「原型(prototype)」的概念,提倡我們應該把夢想的規模縮減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實際實行來進行驗證,這不正是實習的概念嗎?
用相對較低的資源、時間、責任,來探索某個理想職涯是否符合自己的想像,再決定是否深耕,就像我應該用實習的機會了解我對官僚體制、隨時待命的模式是否適合自己一樣,如果我們妥善利用實習的機會,實際驗證某個職涯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那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我們走彎路的機會。
實習,不只是為了錢、為了跟別人一樣、為了贏在就業起跑點,實習,更是為了釐清美好幻想與現實的差距。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
我認為要實現「實習」的價值,有三步驟:對焦、驗證、累積。
對焦,即是對焦心中想像與現實,心中美好的想像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往往是最讓人失望的,而透過實習來對焦,有效縮減想像與現實的差距,才會讓我們踏入職場時不至於過度失望,我們可以試著列出想像中的職涯模樣,透過實習的機會去逐一核實,確定某個職涯究竟是不是你想走的路。
驗證,是我們確認職涯方向後,自我檢視的過程,畢竟還是學生的我們很難透過教育來習得職場所需的各式技能,而實習則是可以近距離觀察職涯第一線,了解哪些技能自己已經具備,為了實現這個職涯又應該學習哪些技能。比如一個工程師除了寫程式等專業技能外,溝通能力可以提供更大的賦能;一個業務除了溝通能力,敏銳觀察客戶需求將有助於提升銷售成績,實習,將是我們可以在職涯前偷跑的一個機會。
累積,是學生很難獲得、卻也至關重要的機會,實習讓我們有機會可以累積戰功,是考試、上課都無法獲得的實戰經驗,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為什麼很多HR會看學歷錄取員工?因為大多數的新鮮人都沒有經歷,最後只能用學歷來進行評估。」那如果我們能透過實習累積特定領域的經驗,參與某個專案來凸顯自己的不同,是不是大大提升了錄取率呢?
實習,除了是賺外快的機會外,只要落實對焦、驗證、累積,實習絕對是個協助我們找到理想職涯、接近理想職涯的一個好機會,非常低成本的機會,而這些正是我認為「實習」的最大價值。
如果可以回到大學,我想實習會是我整個大學中最重視的時光。我會先確認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職涯,帶著這些問題和想像投入實習,對焦想像與現實;另外,不只被動的等待公司開出實習缺,我會主動向理想企業申請實習機會,盡可能為自己創造接近理想職涯的機會。
如果你是正要展開實習的學生,你可以運用對焦、驗證、累積的作法,為自己的實習創造更多價值,把實習打造成一條探索未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