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學LC-MS/MS ?
質譜的應用範圍非常廣:食品檢驗、藥物分析、生技研發、環境監測…幾乎所有需要「分子級偵測」的領域都在用。
但現實是,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幾乎沒有機會實際操作這種高階儀器。你可能看過 LC-MS/MS 的報告、聽過老師提到流動相、質量分析、碎片化…卻完全搞不懂。
明明有理工背景,卻覺得這些技術像另一種語言。其實,質譜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把概念拆開、弄懂 LC 和 MS 的角色與運作邏輯,你就能從你就能從「看不懂報告」→「理解每一條峰背後的邏輯」。
這個系列,就是為沒有實驗操作經驗的你量身打造的:
用最清楚的語言帶你快速入門 LC-MS/MS,6 個月從零開始,學會理解儀器原理、操作流程與數據解讀。
誰適合閱讀?
這不是高深的理論課,而是為以下讀者準備的入門路線圖:
- 理工背景、但未曾實際操作過儀器的人
- 想進入分析實驗室、食品檢驗或生技產業的新鮮人
- 想快速理解 LC-MS/MS 工作原理與應用邏輯的初學者
你只需要基本化學常識,我會用最清楚的語言,
帶你走過從「原理」到「實戰」的 6 個月。
你會得到什麼?
6 個月內,你將學會——
- 聽得懂實驗室常見術語(LC、MS、m/z、ionization…)
- 理解 LC-MS/MS 操作原理
- 看懂層析圖與質譜圖,判讀基本結果 (以sciex 系列說明)
- 了解 ISO 與品質控制的基礎邏輯
換句話說,你不只是「背理論」,而是真正能理解分析邏輯與儀器思維。
六個月學習地圖
📍 第 1 個月|分析的世界與質譜的誕生
從分析化學四大方法(光譜、層析、質譜、電化學)切入,
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質譜」,以及它和其他檢驗技術的差異。
→ 關鍵收穫:能說出 LC-MS/MS 為何被稱為「分子的身分證掃描器」。
📍 第 2 個月|液相層析(LC)的邏輯
拆解 LC 的組成、流動相選擇、管柱設計與保留時間原理。
透過實際 chromatogram(層析圖)學會看懂峰形與樣品分離情況。
→ 關鍵收穫:能判斷「樣品分得好不好」、「時間漂移代表什麼」、LC操作注意事項。
📍 第 3 個月|質譜(MS)的靈魂與電離方式
從質譜三大模組(Ion Source、Mass Analyzer、Detector)出發,
理解串聯質譜(MS/MS)如何「碎片化」分子並重建結構。
→ 關鍵收穫:搞懂 ESI、APCI 的差別,以及 mass spectrum 怎麼讀。
📍 第 4 個月|樣品處理與基質干擾控制
實驗能否成功,往往決定在「前處理」。
學會 LLE、SPE、QuEChERS 等萃取方法,控制基質效應、建立標準曲線。
→ 關鍵收穫:懂得設計 QC、Blank、Calibration curve,不再只是「照 SOP 做」。
📍 第 5 個月|數據解讀與圖譜判讀
進入軟體介面(Sciex Analyst、MassHunter),學習如何看 Peak area、Retention time、S/N 比。
學會如何讓報告中的每個數據「說出故事」。
→關鍵收穫:能獨立整理一份 LC-MS/MS 報告,了解數據的意義。
📍 第 6 個月|品質與規範:ISO 實戰導論
帶你入門 ISO 三大核心:
- 17025(實驗室品質系統)
- 8655(儀器校正規範)
- 13528(能力試驗統計)
理解品質控制如何讓數據更可信,也讓你看懂實驗室運作全貌。
→ 關鍵收穫:用「標準化思維」看待分析流程,建立「可被信任的結果」。
經典文章預告
1️⃣ 質譜是什麼?LC-MS/MS 與其他檢驗方法的差別
2️⃣ 液相層析(LC)是怎麼分離樣品的?
3️⃣ 電離的藝術:ESI、APCI 原理與選擇技巧
4️⃣ 從樣品到結果:前處理與基質效應解析
5️⃣ 看懂圖譜報告:MRM、Peak、Noise 的背後邏輯
6️⃣ ISO 17025 品質管制 × 儀器校正 × 能力試驗全攻略
一起開始吧!
質譜技術不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它是科學世界中最細膩的偵探。
你不需要博士學位,也能學會看懂它的語言。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第一堂開始—— 〈質譜小學堂①:質譜是什麼?LC-MS/MS 與其他檢驗方法的差別〉。
分享者:鳳小牛|具5年食品檢驗經驗、品牌「鳳享樂」創辦人,用專業科學+大眾語言,帶你看懂質譜與數據背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