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 Harris。最近我在奇想一個問題:如果平日我的心理諮商是一種精神分析治療,那在「微解封」(2021年7月13-26日)日子裡執的,會不會是一次「微精神分析治療」?是在開玩笑嗎?也許不,因為我突然想起書櫃裡一本買了近十年但從未閱讀的書──《微精神分析》(L'homme en micropsychanalyse, 1988)。
今天我要介紹給大家這個延伸自佛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卻在哲學和做法上都十分奇妙的學派觀點。
微精神分析(micropsychoanalysis)是在 1950s 年代,由瑞士精神科醫師方迪(Silvio Fanti, 1919-1997)開始構思,並花近二十年時間才確立的治療方法。
它的根基是「虛空」(void)。虛空,使得方迪自許為「靈魂的學者」,他要比別人多質問自己一千遍「為什麼?」,比別人多懷疑一千遍,哪怕只是問自己到底有沒有必要去問一句「為什麼?」。
一路追問到底,方迪回到佛洛伊德的學說,並發現伊底帕斯情結(Oedipal complex)中所涉及的,不論是伊底帕斯去追問神諭、逃離(養)父母、面對 Sphinx 獅身人面獸、或最終要挖出自己殺父娶母的真相等,背後都有一條共同主線:「嘗試」(try, attempt)。
從萬物的虛空中,發現嘗試的力量,方迪為微精神分析定義出三個要素(我將在文末一一解說):
(1)我的細胞,甚至我的血液都不源屬於我;
(2)我的嘗試本能(try instinct)及其能量(energy)不源屬於我;
(3)所有我做的夢構成一個夢,而這個夢也不源屬於我。
這個六十幾歲的老頭當時到底想幹嘛?微精神分析實在是甚麼奇葩學說?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甚麼?讓我們從一杯黑咖啡開始。
一杯黑咖啡,談「嘗試」作為本能
在書的引言中,方迪先是引用 E. Jones 對佛洛伊德著作的描述:「由不斷的,往往是令人失望的,缺乏正確引導的『嘗試』所組成」,因此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