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製造垃圾,使垃圾變得危險,接著建造垃圾場這種地方來丟棄垃圾,這樣我們才能假裝垃圾不會傷害我們。但是誰來扮演冥河擺渡人凱倫的角色,把死去的財產載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運過冥河,送進垃圾場裡的假想安全區?
或者,直說吧:是誰在防止我們被自己傷害?
「消費」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大旗下,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但除了金錢、慾望,許多人或許都忽略了,現代有效率的廢棄物處理流程及專業人員,才是這一切得以運轉的重要動力。儘管在許多場合垃圾清運被視為是污穢的代名詞,但諷刺的是有了它的重要貢獻,人類生活才得以維持整潔、避免疾病孳生。
《垃圾天使:清潔隊裡的人類學家》由人類學家「羅蘋・奈格爾」(Robin Nagle)所著,除了將處理廢棄物的勞工是為研究對象,她更親自「下海」,報考清潔隊員,並成為紐約清潔隊正式的隊員之一。藉由作者第一線踏進工作現場,紀錄這些城市守護者的工作,讓他們更加立體,同時也得以讓讀者了解,那些外界無法體會的「垃圾人」艱辛。
從紐約的清潔隊歷史,到現代城市中就算盯著美女也不會被發現、打招呼還會嚇到市民的「隱形人」存在,藉由書中的情節,才讓人意識到這些勞工,是如何被社會「工具化」。同樣穿著制服,卻不受到重視,同時還必須背負比其他工作(如消防、警察等)更高致死率的事實等,在在都使得封面上由清潔隊員舉著的「I AM A MAN」標語,顯得更加震撼人心。
「假如妳幸運,」他一邊說話,一邊把兩袋垃圾扔進車斗,「妳可能一輩子都不用請警察幫忙。」他拉動拉桿,車斗壓版震了一下後動起來,「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請消防員幫忙。」壓版在垃圾底下移動,機件發出嘎吱聲,「但是妳每天都需要清潔隊員幫忙。」
儘管身在台灣,並不會有雪季需要清潔隊員出動灑鹽或鏟雪,而許多社區依舊必須追垃圾車的生活模式,也讓清潔隊員與一般人的距離並不會太過遙遠。但對於這份職業,社會或許還依舊需要更多的了解、尊重,不只是因為他們在各項大型活動、觀光熱潮後,辛勤工作的身影,也因為他們在防疫期間的貢獻。
隨著近年來,各種在地職人書寫越來越普遍,也期待看到有天能夠出現台灣版的「垃圾天使」,讓這群默默為台灣貢獻的人們,能夠被更多人看見。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mGqqKl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Ep225k
博客來:https://reurl.cc/NpXXeQ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l9006A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Y9WW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