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 卷三十二 【心為無礙燈】

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身為正法藏,心為無礙燈。
華嚴經頌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宗鏡錄》卷三十二
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夫華嚴經是圓滿教。所明一法纔起。皆有眷屬隨生。今此何故,唯論絕待。
: 所言眷屬者,皆是理內眷屬。眾生如,佛如,一如無二如。理性相關。故稱如來為世間之父。一切眾生為諸佛之子。若法門眷屬者。約自證法,則禪定為父。般若為母。而生真淨法身。若化他法,則方便為父。慈悲為母。而生應化佛身。從般若真性。起同體大悲。所有萬行莊嚴。皆是性起功德。必無心外法而為主伴。
如般若經云。欲為佛親侍者,及內眷屬等,應學般若。般若即心靈之性故。是以諸佛菩薩凡有施為,皆是內祕外現。不捨道法,現凡夫事。
如華嚴入法界品云。復次善男子。菩薩以般若波羅蜜為母。方便善巧為父。檀那波羅蜜為乳母。尸羅波羅蜜為養母。忍辱波羅蜜為莊嚴具。精進波羅蜜為養育者。禪那波羅蜜為浣濯人。善知識為教授師。一切菩提分為伴侶。一切善法為親屬。一切菩薩為兄弟。菩提心為家。如理修行為家法。諸地善法為家處。得諸忍法為家族。大願現前為家教。以清淨智滿足諸行為順家法。勸發勤修不斷大乘為紹家業。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成就廣大真實菩提為淨家族。
鴦崛魔羅經云。佛言。一切眾生有如來藏。一切男子皆為兄弟。一切女人皆為姊妹。乃至女有佛藏。男亦如是。云何一性而自染著。以一性故,是故如來淨修梵行。住於自地。不退轉地。得如來地。

維摩經偈云。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
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四攝眾妓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遊於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迴向為大利。
四禪為床座。從於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淨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
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降伏四種魔。勝幡建道場。
崇福疏云。實德內資,長養如母。方便外攝,度生稱父。內證深法,悅己智心,喜樂盈懷,故名為妻。
肇師云。慈悲之心,虛而外適,其性柔弱。隨物不違,故如女也。善心力大,滅惡盡原,真證相應,故名為男。所證二空之理為其舍宅。外障六塵風雨。內去三毒之蟲。
又有非真要,時復暫遊。空為理宗,以為常宅。故云畢竟空寂舍。能轉塵勞眾生,以成佛法。
昔無明郎主。恩愛魔王。今化令隨道,名為弟子。故云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乃至三十七品之知識。六度萬行之法侶。為真實道伴,助成菩提。
四攝廣被,令人喜悅,如妓女。讚誦法言,令人愛味,如音樂。以總持為苑,能攝諸法。以無漏為林,能除熱惱。以七覺淨妙之華。成八解智慧之果。湛然定水。恒開覺華。用一乘為車。五通為馬。
御之以一心。遊行八正道。乃至妙相嚴容。眾好飾體。慚愧為服。深心為鬘。具七聖之財。踞四禪之座。入多聞寶藏。從淨命而生。飲解脫一味之漿。得甘露究竟之食。
破八萬煩惱。成五分法身。降四種魔軍。圓三菩提道。若主若伴。若因若緣。皆是宗鏡卷舒。心之體用。未曾一法建立,從外而生。
天台淨名疏問 : 那忽處處對法門,約觀心作如此等說。佛意必如此耶。
答曰 : 若言經中無對法門解釋義者。此經佛道品,普現色身菩薩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等,悉為是誰。大士偈答言。智度菩薩母等。淨名既是在家菩薩。何容無有父母妻子家宅。而不依事答,悉約內行法門答者。當知諸佛菩薩,不起道法,現凡夫事。雖現凡事,皆內表道法也。如佛般涅槃處在雙樹。四枯四榮。豈可直作樹木之解。
且如來誠說,皆表半滿枯榮。今在毘耶菴羅樹園。欲說不思議解脫法門。不捨道法,現迹同凡。住毘耶離,豈不表極地所住法門也。
華嚴經明十城十園,豈止是世間城園也。此經下文菩薩行品云。諸佛威儀。有所進止。無非佛事。何得俱作事解。都不尋思諸佛菩薩不思議教。善權祕密表發之事。
又法華經云。欲說是經。應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如來室者,乃是大慈悲心。如來衣者,即是柔和忍辱。如來座者,即是一切法空。

問曰 : 華嚴頓教大乘,可得約行明諸法門。此方等經,及小乘教。何得亦約觀行明義。
答曰 : 此經既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若不約觀行。豈稱斯文。若不以毘耶離菴羅樹園對諸法門,則不得約觀心解釋。何得於眾生心行中求諸佛解脫。若不於心行求解脫者,云何得住不思議解脫。若不住不思議解脫,云何於一毛孔見諸佛土變現自在,如不思議品所明也。
復云何得如法華經,明身根清淨,一切十方國土皆於身中現。又豈得如華嚴經頌,說無量諸世界,悉從心緣起,無量諸佛國,皆於毛孔現也。
如前問言,小乘不得約觀心解釋者。何故聲聞經中,佛為牧牛人說十一法,皆一一內合比丘觀心。如是等例。豈非方等及三藏經,對諸法門觀心明義也。故知了義教,不了義教,皆是了義。以唯一心故
所以云,圓機對教,無教不圓。理心涉事,無事非理。又云。根羸則法劣。器廣則道圓故。
: 此宗玄奧。性自天真。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云何廣述諸有,差別行門。
: 夫妙達殊倫,則法法齊旨。巧通異道,乃物物咸如。夫言了因者,乃是於真心中性德顯了,故名了因。生因者,亦是信心中能生六度萬行,故名生因。生了俱心。理行非外。若不了此。取捨萬端。纔入斯宗。自無高下。
夫三界之有。是菩提之用。本末相遍。空有融通。豈同豁爾之無。塊然之有。

如大智度論云。空有二種。

  • 一者善空。熾然修一切行,而了性空。
  • 二者惡空。恣行惡法,而欲撥令空。
今論不可得空。此空不離諸法。諸法不離此空。當知一切法趣空。如瓶處空。十方界空不異瓶空。故十方空皆趣瓶空。
華嚴論云。若也但修空,無想法身,即於智不能起用。若但一向生想,不見無相法身,即純是有為。
又云。如是大悲。如是智慧。如是萬行。皆為長養初發心住,初生佛家之智慧大悲,令慣習自在。故時亦不改。法亦不異。智亦不遷。猶如竹葦依舊而成。初生與終,無有麁細。亦如小兒初生而後長為大,無異大也。是知差別行門,皆入畢竟空中,無有分別。
如龍樹菩薩問曰 : 若菩薩知佛是福田,眾生非福田,是非菩薩法。菩薩以何力故。能令佛與畜生等。
答曰 : 菩薩以般若波羅蜜力故。一切法中修畢竟空心。是故於一切法無分別。如畜生。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和合生,名為畜生。佛亦如是。從諸善法和合,假名為佛。若人憐愍眾生,得無量福德。於佛著心起諸惡因緣,得無量罪。是故知一切法畢竟空。故不輕畜生,不著心貴佛。復次諸法實相。是一切法無相。是無相中,不分別是佛是畜生。若分別即是取相。是故等觀。故經偈云。一切諸法中。皆以等觀入。

大法炬經云。

涅槃義者,本來自有。非人所為。故名涅槃。又真涅槃者。所謂一切世間,乃至若有若無,如是一切悉名涅槃。若取相分別,則非涅槃。是以若見一法異,則失唯心第一義門,便成魔事。故大集經云。於眾生生異想,是為魔業。厭有為功德,是為魔業。

故天台淨名疏云。

住此觀心。不見慳相施相。而能慈悲利益眾生。所有財物,拯濟貧乏。興諸福業。供養三尊。修故造新。隨喜獎善。
若是長者。一村行施。因施說法。是則一村貧民,四眾受施之徒,感恩慕德。非但歸心受化。慳悋之心,漸漸微薄。亦復學是施主捨財修福也。
若在一縣。令長官司。住正觀心。所有資財,能如是財施法施者。則一縣貧民,四眾受施之徒,皆亦歸心受化。慳心自然休息。捨財修福。利益興顯。
乃至一管一國。人主官僚。天王帝主。住正觀心。不見慳施。所有資財,慈愛貧民。恩惠分施。因為善巧,說四教法。州管國內,所有貧民四眾,荷恩慕德,敬仰歸心,承事親近受道。因是慳心漸薄。皆能惠施。修諸福業。轉相教化。行恩布德。正道居懷。是則諸州諸管。舉國人民。有善有惡。有智有道。
譬如一燈然百千燈。本燈湛然。餘燈遍滿。冥者皆明。明終不絕。是為四眾長者,官司國主,住檀波羅蜜無盡燈法門,攝一切眾生也。
是諸所攝眾生,未來在家出家,還為眷屬。或為親戚。或為臣民。或為弟子。同生淨上。依報巍巍。七珍無量。值佛聞經。道心開發。
是諸施主,若得無生法忍。住不思議解脫。昔布施所攝眾生,得道時至。是諸施主,即於有因緣之國,示成正覺。昔布施所攝眾生,皆來其國。一切能捨。修三乘道。若聞法華開佛知見之說。即同入大乘。乘此寶乘。遊於四方。嬉戲快樂。此即淨名大士。何處更往毘耶離別覓維摩詰耶。
故知若能了此真如一心無盡之理。則一切六度四攝萬行,皆無有盡。轉示他心,亦同無盡。乃至重重涉入。遞出無窮。如無盡燈。布影分光。遍周法界。
非唯淨名是我。實乃千聖同儔。純行救度之心,則觀音出現。常運大慈之意,則彌勒下生。乃觸途皆證法門。寓目盡成願海。高低嶽瀆,共轉根本法輪。大小鱗毛,普現色身三昧。
是以從體起用,用自遍周。以性成行,行無邊際。如還原觀,從自性之體,分其二用
  • 一,海印森羅常住用。謂真如本覺也。妄盡心澄。萬像齊現。猶如大海。因風起浪。若風止浪息。海水澄清。無像不現。
  • 二,法界圓明自在用。即華嚴三昧也。謂廣修萬行。稱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證菩提。
何故分其二用。前海印用是本用。亦名理行。亦名性德。後華嚴用是修成。亦名事行。亦名修德。此二相假成其大用。謂因修顯性。以性成修。若無性,修亦不成。若無修,性亦不顯。是以離性無修。離修無性
故云萬法顯必同時。一際理無前後。斯則二而不二。又不二而二。何者。以海印用本具是所現。謂真如自性。有遍照法界義故。華嚴用是能現。以修成契理,能成萬行故。能所有異。本末似分。則非一非異。能成妙行。
: 既以心為宗。教中云何。又說破色心論。且何心可宗。何心可破。
: 心有二種。
一,隨染緣所起妄心。而無自體。但是前塵。逐境有無。隨塵生滅。唯破此心。雖云可破而無所破。以無性故。百論破情品云。譬如愚人見熱時焰。妄生水想。逐之疲勞。智者告言。此非水也。為斷彼想。不為破水。如是諸法自性空。眾生取相故著。為破是顛倒故言破。實無所破。
二,常住真心,無有變異。即立此心以為宗鏡。
識論云。心有二種
一,相應心。謂無常妄識,虛妄分別,與煩惱結使相應。
二,不相應心。所謂常住第一義諦。古今一相自性清淨心。
今言破者,是相應心。不相應心,立為宗本。是以一切自行履踐之路。無邊化他方便之門。皆以心為本。本立而道生。萬法浩然。宗一無相。欲舉一蔽諸,指鹹知海者,即此常住不動真心也。
: 眾生覺性。天真自然。何假因緣文義開析。本自無瘡。勿傷之也。
: 若執此性決定是自然者。應須現推有自然之理。且如本性。以何法為自體。

如首楞嚴經云。

佛告阿難。我今如是開示方便,真實告汝。汝猶未悟,惑為自然。自須甄明,有自然體。汝且觀此妙明見中,以何為自。此見為復以明為自。以暗為自。以空為自。以塞為自。
阿難。若明為自。應不見暗。若復以空為自體者。應不見塞。如是乃至諸暗等相以為自者。則於明時,見性斷滅。云何見明。故知恒常之性。不逐緣生。若隨明暗幻化之法以為自體者。明暗等法緣散之時。此性應隨斷滅。
: 本性既非自然。應是因緣之性。
: 此性若是因緣為體者。今推以何法為因。何法為緣。應須礭定真實體性。
如經云。
阿難言。必此妙見性非自然。我今發明是因緣性。心猶未明。諮詢如來。是義云何合因緣性。
佛言,汝言因緣。吾復問汝。汝今因見,見性現前。此見為復因明有見。因暗有見。因空有見。因塞有見。阿難。若因明有。應不見暗。如因暗有。應不見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於明暗。
復次阿難。此見又復緣明有見。緣暗有見。緣空有見。緣塞有見。阿難。若緣空有。應不見塞。若緣塞有。應不見空。如是乃至緣明緣暗,同於空塞。
當知如是精覺妙明。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無非不非。無是非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於中措心。以諸世間戲論名相而得分別。如以手掌撮摩虛空。只益自勞。虛空云何隨汝執捉。
阿難白佛言,世尊。必妙覺性非因非緣。世尊。云何常與比丘,宣說見性具四種緣。所謂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義云何。
佛告阿難。我說世間諸因緣相,非第一義。阿難。吾復問汝。諸世間人說我能見。云何名見。云何不見。
阿難言。世人因於日月燈光,見種種相,名之為見。若復無此三種光明,則不能見。
阿難。若無明時名不見者,應不見暗。若必見暗。此但無明。云何無見。阿難。若在暗時,不見明故,名為不見。今在明時,不見暗相,還名不見。如是二相,俱名不見。若復二相自相陵奪。非汝見性於中暫無。如是則知二俱名見。云何不見。
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云何復說因緣自然。及和合相。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淨實相。
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故知說因緣自然,皆屬世間言論。談有無真俗,悉是分別識心。當見性之時,豈留觀聽。在發明之際,焉落言思。
: 此妙明性,既非因緣自然。則無有一法不從和合而生。如無所證之真如。何由發能證之妙智。則境智和合。能成見性。
: 若智外有真如,則可為所證。真如外有智,則可為能證。今智外無如。如外無智。欲將何法以為和合非和合耶。
如經云。佛告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難。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則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
若明和者。且汝觀明,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辯。雜何形像。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必見圓滿,何處和明。若明圓滿,不合見和。見必異明,雜則失彼性明名字。雜失明性。和明非義。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復次阿難。又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合。為與暗合。為與通合。為與塞合。若明合者。至於暗時明相已滅,此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若見暗時不與暗合,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心念慮,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和。為非塞和。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又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如耳與明,了不相觸。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乃至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
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乃至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
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則明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無生滅者。名為自然。猶如世間諸相雜和成一體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稱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菩提涅槃,尚在遙遠。
釋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者。若實發明,悟了本頭。一靈真性,非動非靜。非得非失。非生非滅。非合非離。則知無始已來。三界伶俜。六趣狂走。是迷是倒。是妄是虛。皆是情想結成。識心鼓動。
則知本覺真性,非因非緣。亦非自然。非不自然。非和非合。非不和合。盡成戲論。悉墮邪思。且無住真心,豈存名相及與處所。若欲以識心圖度,句義詮量,而求真實者。如繫風捕影。理可然乎。
所以祖師云。非自然。非因緣。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羅萬像光中現。尋之不見有根原。
如上剖析。此為未識本頭,不知狂走之人。令離句絕非。言思道斷。此方始除世間分別戲論之法。於自見性大道之中,尚猶賒遠。應須親到。不俟更言。似鏡照容,直須心眼相似。如人飲水,方能冷煖自知。故云唯證乃知難可測。未到之者。徒自狂迷。
: 法門無量。皆有破執顯道之功。何故偏讚一心,以為綱骨。
: 此是起惑之初。發真之始。迷悟之本。染淨之由。故云至妙靈通。目之曰道。則心外無道。道外無心。微妙甚深。凡小非分。菩薩分知。唯佛窮了。以彼二乘但覺四住,不了無明故。此無明所起之識,非其境也。菩薩十信之初,創發心時。即觀本識自性緣起因果之體,得成正信
攝論云。菩薩初起,應先觀諸法如實因緣。此之謂也。如實因緣。莫非一心本識。斯則發真之始也。

起信論云。

以不覺一法界故,心不相應。無明分別。生諸染心。一法界者,即無二真心為一法界。此非算數云一。謂如理虛融。平等不二。故稱為一。斯則起惑之初也。
又因不識無明作眾生。了此無明成諸佛。斯則迷悟之本也。又一法界,舉體全作生滅門。舉體全作真如門。順法界,則出離解脫。違法界,則繫縛輪迴。斯乃染淨之由也。是以千聖仰之,為母為師。群賢歸之,如王如導。諸經綱骨。萬法指南。撮要言之。罔逮於茲矣。
故經云。心為法本。心作天堂。心作地獄。若離眾生心。更有何真俗等事。以一切法但如影響故。
如向居士云。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知形之是影。揚聲止響,不識聲是響根。除煩惱身而求涅槃者,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心而求佛道者,喻默聲而尋響。
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諍論起矣。幻作非真,誰非誰是。虛妄非實,何有何空。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矣。故知但了一心。則萬法皆寂。

如華嚴經。

解脫長者告善財言。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我若欲見栴檀世界,金剛光明如來。妙香世界,寶光明如來。蓮華世界,寶蓮華光明如來。妙金世界,寂靜光如來。妙喜世界,不動如來。善住世界,師子如來。鏡光明世界,月覺如來。寶師子莊嚴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如是一切,悉皆即見。
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之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遍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
是故善男子。
應以善法,扶助自心。
應以法水,潤澤自心。
應以境界,淨治自心。
應以精進,堅固自心。
應以忍辱,坦蕩自心。
應以智證,潔白自心。
應以智慧,明利自心。
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
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
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
疏釋云。心該萬法。謂非但一念觀佛,由於自心。菩薩萬行,佛果體用,亦不離心。亦去妄執之失。謂有計云。萬法皆心。任之是佛。驅馳萬行。豈不唐勞
今明心雖即佛。久翳塵勞。故以萬行增修。令其瑩徹。但說萬行由心。不說不修為是。又萬法即心。修何礙心。故云卷舒變化。唯心所在。壽殀得喪。唯心所宰。故詩三百,一言可蔽矣。教五千,一心能貫之。實入道之要津。
修行之玄鏡。實謂深談佛旨。妙達真空。低頭舉手而盡入圓因。發念興心而皆同本果。掘凡夫之乾土。見諸佛之水泉。抽二乘之焦芽。結常樂之果實。變毒藥而成甘露。轉酥酪而作醍醐。定父子而全付家珍。拂權迹而頓開寶藏。
今宗鏡所錄。唯窮祖佛正宗。若欲見道修行。無出自身心之內。如華嚴經頌云。身為正法藏心為無礙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故知身為法聚,無一法出我身田。心為慧光,無一智離我心海
若迷之者,則身為苦聚病原。心作無明怨賊。先須察所治過患之迹。方立能治功德之門。則一切眾生所造過患,莫越身心。
若欲對治。唯戒以慧。若修身戒,則戒急而妙行成。若修心慧,則乘急而真性顯。故得乘戒兼急。理行俱圓。正助相資。方入宗鏡。內外朗鑒。一道清虛

如大涅槃經云。

復次不修身者,不能觀身。雖無過咎,而常是怨。善男子。譬如男子。有怨常逐。伺求其便。智者覺已。繫心慎護。若不慎護。則為所害。一切眾生身亦如是。常以飲食,冷煖將養。若不如是將護守慎。即當散壞。善男子。如婆羅門奉事火天。常以香華。讚歎禮拜。供養奉事。期滿百年。若一觸時。尋燒人手。是火雖得如是供養。終無一念報事者恩。一切眾生亦復如是。雖於多年,以好香華瓔珞衣服,飲食臥具。病瘦醫藥,而供給之。若遇內外諸惡緣。即時滅壞。都不憶念往日供給衣服之恩。
善男子。譬如有王。畜四毒蛇。置之一篋。以付一人,仰令瞻養。是四蛇中,誤一生瞋,則能害人。是人恐怖。常求飲食。隨時守護。一切眾生四大毒蛇,亦復如是。若一大嗔,則能壞身。
善男子。如人久病。應當至心求醫療治。若不勤求。必死不疑。一切眾生身亦如是。常應攝心。不令放逸。若放逸者。則便滅壞。
善男子。譬如坏瓶。不耐風雨,打擲椎壓。一切眾生身亦如是。不耐飢渴寒熱風雨,打擊惡罵。
善男子。如癰未熟。常當善護。不令人觸。設有觸者。則大苦痛。一切眾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如騾懷姙。自害其軀。一切眾生身亦如是。內有風冷。身則受苦。
善男子。譬如芭蕉。生實則枯。一切眾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亦如芭蕉。內無堅實。一切眾生身亦如是。
善男子。如蛇鼠狼。各各相於常生怨心。眾生四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鵝王,不樂塚墓。菩薩亦爾。於身塚墓,亦不貪樂。
善男子。如栴陀羅。七世相繼。不捨其業。是故為人之所輕賤。是身種子,亦復如是。種子精血。究竟不淨。以不淨故。諸佛菩薩之所輕訶。
善男子。是身不如魔羅耶山,生於栴檀。亦不能生優鉢羅華。分陀利華。瞻婆羅華。摩利迦華。婆師迦華。九孔常漏膿血不淨。生處臭穢。醜陋可惡。常與諸蟲共在一處。善男子。譬如世間。雖有上妙清淨園林。死屍至中,則為不淨。眾共捨之。不生愛著。色界亦爾。雖復淨妙。以有身故。諸佛菩薩悉共捨之。善男子。若有不能作如是觀,不名修身。
不修戒者。善男子。若不能觀,戒是一切善法梯隥。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樹木所生之本。戒是諸善根之導首也。如彼商主導諸商人。戒是一切善法勝幢。如天帝釋所立勝幢。戒能永斷一切惡業。及三惡道。能療惡病。猶如藥樹。戒是生死險道資糧。戒是摧結惡賊鎧仗。戒是滅結毒蛇良咒。戒是度惡業行橋梁。若有不能如是觀者,名不修戒。
不修心者。不能觀心輕躁動轉,難捉難調,馳騁奔逸。如大惡象。念念迅速,如彼電光。躁擾不住,猶如獼猴。如幻如焰。乃是一切諸惡根本。五欲難滿,如火獲薪。亦如大海,吞受眾流。如曼陀山。草木滋多。不能觀察生死虛妄,耽惑致患,如魚吞鉤。常先引導,諸業隨從,猶如貝母引導諸子。貪著五欲,不樂涅槃,如駝食蜜乃至於死,不顧蒭草。深著現樂,不觀後過,如牛貪苗不懼杖楚。馳騁周遍二十五有,猶如疾風吹兜羅毦。所不應求,求無厭足,如無智人求無熱火。常樂生死,不樂解脫。如稔婆蟲,樂稔婆樹。迷惑愛著生死臭穢,猶如獄囚。樂獄卒女。亦如廁猪樂處不淨。若有不能如是觀者,名不修心。
不修慧者。不觀智慧有大勢力。如金翅鳥。能壞惡業,壞無明暗,猶如日光。能拔陰樹,如水漂物。焚燒邪見,猶如猛火。慧是一切善法根本,佛菩薩母之種子也。若有不能如是觀者,名不修慧。
乃至若有修集身戒心慧,如上所說。能觀諸法,同如虛空。不見智慧。不見智者。不見愚癡。不見愚者。不見修集。及修集者。是名智者。
如是之人,則能修集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是人設作極重惡業。思惟觀察。能令輕微。作是念言。我業雖重。不如善業。
譬如毯華雖復百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醎味。飲者不覺。如巨富者。雖多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繫縛令其受苦。如大香象。能壞鐵鎖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復如是。然上雖觀身不淨。為破凡夫執此毒身以為苦本。不種菩提之果。唯陷五欲之泥。不能自利兼他。所以訶破。
若乃假茲業迹。以續正因。不入煩惱大海之中,難求覺寶。非處塵勞糞壤之地,奚生淨華。
是以華嚴經云。
不厭生死苦。方成普賢行
又如大寶積經云。佛告優波離。聲聞乘人。乃至不應起於一念更受後身,是名聲聞持清淨戒。然於菩薩,名大破戒。乃至菩薩摩訶薩修行大乘,能於無量阿僧祇劫堪忍受身,不生厭患。是名菩薩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
今宗鏡所錄。總諸大乘經了義妙旨。只為悟宗行菩薩道。故闡觀音普門之慧,迹任方圓。入普賢無盡之宗,運心無際。
《宗鏡錄》 卷三十二完

12會員
343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若心解則一切解,與真性而相應。若心縛則一切縛,與塵勞而共處。」 夫諸佛境界,唯趣不思議一心解脫之門。何謂不思議解脫。 以一切法非有而有。有而非有。非定量之所知。故稱不思議。既以非有而有,即不住於無。有而非有,即不住於有。有無不住,即於諸法悉皆解脫。以一切法不出有無故。
「如云布施者。大菩薩行施等時,能觀唯識。知境是心,即心外無法。三輪體空,是稱真施。」夫菩薩欲報佛恩。皆須不惜身命。護持如來正法。云何唯述一心,能報慈化。 答 : 覺王最後慈勅,唯令於念處修真。首祖當初所傳,只但指人心是佛。若能信受。是真報恩。示他則不負前機。自究則剋成大事。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則萬法出生。皆依無住一心為體。」— 古德云 夫既法輪遍一切處,無有間斷。常恒說者。云何更逐會結集,說處不同。如華嚴九會之文。法華三周之說。答 : 廣略不等。皆為對機。以一顯多。令入無盡。如華嚴指歸云。謂於一剎那中,則遍無盡之處。頓說如此無邊法海。
「信煩惱即菩提。方為常淨。由稱本性而發菩提心。本來是佛。更無所進。 如在虛空。退至何所。」— 華嚴疏云 夫宗鏡緣起自在法門。皆談如理實德。法如是故。非約變化對治權巧所說。一一法皆得全力。非是分力。盡為法界體。各住真如位。如大寶積經云。若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以一切法,皆從心起。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夫身受心法。俱無自性,了不可得。即四念處。觀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即四正勤。心性靈通,隱顯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堅固,湛若虛空,即五根五力。覺心不起,即七覺支。直了心性,邪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境虛融,即六神通。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法華經》偈云 夫如上所說,妙旨難聞。云何頓斷疑心,生於圓信。答 : 所以云難信者。如一微塵中有大千經卷。人無信者。實相之理,止在心中。無勞遠覓。近而不識。說之不信。故云難信。是以須具大信。方斷纖疑。此是難解難入之門。難省難知之法。
「若心解則一切解,與真性而相應。若心縛則一切縛,與塵勞而共處。」 夫諸佛境界,唯趣不思議一心解脫之門。何謂不思議解脫。 以一切法非有而有。有而非有。非定量之所知。故稱不思議。既以非有而有,即不住於無。有而非有,即不住於有。有無不住,即於諸法悉皆解脫。以一切法不出有無故。
「如云布施者。大菩薩行施等時,能觀唯識。知境是心,即心外無法。三輪體空,是稱真施。」夫菩薩欲報佛恩。皆須不惜身命。護持如來正法。云何唯述一心,能報慈化。 答 : 覺王最後慈勅,唯令於念處修真。首祖當初所傳,只但指人心是佛。若能信受。是真報恩。示他則不負前機。自究則剋成大事。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則萬法出生。皆依無住一心為體。」— 古德云 夫既法輪遍一切處,無有間斷。常恒說者。云何更逐會結集,說處不同。如華嚴九會之文。法華三周之說。答 : 廣略不等。皆為對機。以一顯多。令入無盡。如華嚴指歸云。謂於一剎那中,則遍無盡之處。頓說如此無邊法海。
「信煩惱即菩提。方為常淨。由稱本性而發菩提心。本來是佛。更無所進。 如在虛空。退至何所。」— 華嚴疏云 夫宗鏡緣起自在法門。皆談如理實德。法如是故。非約變化對治權巧所說。一一法皆得全力。非是分力。盡為法界體。各住真如位。如大寶積經云。若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眾生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以一切法,皆從心起。一切分別,皆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夫身受心法。俱無自性,了不可得。即四念處。觀善不善法從心化生,即四正勤。心性靈通,隱顯自在,即四神足。信心堅固,湛若虛空,即五根五力。覺心不起,即七覺支。直了心性,邪正不干,即八正道。眼如乃至意如,心境虛融,即六神通。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法華經》偈云 夫如上所說,妙旨難聞。云何頓斷疑心,生於圓信。答 : 所以云難信者。如一微塵中有大千經卷。人無信者。實相之理,止在心中。無勞遠覓。近而不識。說之不信。故云難信。是以須具大信。方斷纖疑。此是難解難入之門。難省難知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象山淨宗寺2004年成立,%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月11日開幕
Thumbnail
這個活動,邀請全體蓮友繼續參與,更歡迎您轉介給您的親友,每天依個人的步調與發心,或多或少(時間與數量)參與線上的念佛與迴向。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象山淨宗寺2004年成立,%Arabica咖啡台灣首店8月11日開幕
Thumbnail
這個活動,邀請全體蓮友繼續參與,更歡迎您轉介給您的親友,每天依個人的步調與發心,或多或少(時間與數量)參與線上的念佛與迴向。
Thumbnail
念佛成佛二十則(動畫)(國語版) 新竹淨宗學會 轉貼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cYLnNA3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