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人分心的花花世界中,
心無旁鶩是一種高超的本領。
本書作者Daniel Goleman曾寫出暢銷巨作《EQ》,
這次他提出專注力是大腦活動與美滿人生的關鍵。
書中展示他博學的一面,
引用了很多科學證據、事件、研究來佐證專注力對我們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有多重要。
專注力有很多面向,
如高度警覺性、
專注力concentration、
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
開放覺知open awarenness等,
作者花二十一個章節帶我們走向探討注意力、專注力的旅程。
缺乏這類能力足以破壞我們的事業或一生;
若能使這類能力茁壯,
則能使個體更有成就與更成功。
好消息是,
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樣,
是可被鍛鍊的。
用不好就萎縮,
用得好就能成長。
專注還能分成三大類:
對內inner
對他人other
對外outer.
想要擁有美好人生,
各個面向都要保持靈敏度。
我也發現自己越難越維持專注,
手機、網路成癮是我需要克服的課題。
我們以及下一代都花很多時間盯著3C產品,
大腦的社會與情緒神經迴路是透過整天與人互動來學習並塑造神經迴路,
隨著使用數位產品時間越多,
我們就欠缺學習與他人互動的時間,
導致我們解讀面對面相處的行為時時受挫。
『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的感受,
才能了解別人的感受。』
當我讀到書中這段文字時,
就在思考是否我的認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太過於薄弱了?
我總是無法正確解讀對方的情緒信號。
我們有鏡像神經元,
照理說我們可以體認另一人的想法並與之產生共鳴,
我有點沮喪在這方面的進展非常緩慢。
認知同理心使我們有能力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與觀點。
透過別人眼光來看事情、
按照他們的方式來思考,
可以幫助你選擇適當的措辭,
以符合他們的理解模式。
同時我們在思考他人情況時,
藉此評估管理我們自己的情緒。
這些可以是由上而下的心智運作。
對照之下,
情緒同理心emotional empathy是使我們以心有同感的方式加入他人;
不論他人經歷的是喜悅或哀傷,
我們的身體也隨之共鳴。
這樣的協調往往是透過自動的、
由下而上的大腦神經迴路。
我過去比較宅,
很少跟人互動,
導致我對人際的敏感度非常差。
我曾上過五四愛情學苑的識人有術、
也進修過菳菳老師的菳字塔識人術,
可多數情況我還是無法理解對方,
調整成和他們同頻率的溝通方式。
未來也想找時間去"大人學"進修看懂"局"的相關知識,
如果鄧為中Erik再次開讀心術,
我也想去報名。
最近聽聞大大學院的雷浩斯開了一堂"一生受用的識人財富學",
瞬間被秒殺且多位高階主管推薦必上,
這也排在我未來的進修課程之一。
我們在回到書中,
建立融洽關係的要素
始於兩人的完全共同專注,
這會帶來一種無意識的身體同步,
進而產生良好的感受。
同理心仰賴的是注意力的力量:
要了解他人感受,
我們必須捕捉到他們臉上、聲音裡,
以及其他的情感訊號。
前扣帶迴anterior cingulate是注意力網路的一部分,
透過刺激我們能與他人痛苦共鳴的杏仁核,
使我們對他人的苦難感同身受。
以此來看,
情緒同理心是"切身"的,
我們在生理上實際感受到別人的身體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我們分心得越嚴重,
越無法展現關懷與共情。
大腦的兩套心理系統,
一個是大腦較底層的皮質下subcortical迴路中,
✿"由下而上"(bottom-up)的大腦:
1.負責管控我們面對世界的心智模型
2.直覺的,透過網絡合作的方式運作
3.衝動的,被情緒驅動
另一個是主要發生在新皮質的心理活動,
可設定與監控皮質下的運作目標。
✿"由上而下"(top-down)的大腦:
1.負責自我控制,有時候可越權控制通常不經思索的日常活動,並減輕情緒驅動的衝動
2.能夠學習新模式、制定新計畫,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我們自動化的各種行為。
3.速度較慢
Daniel Goleman舉了很多運動競技、商業等各種需要專注力的例子,
任何競爭都成為一種心理對決。
自己的心理狀態決定自己有多專注,
也因此決定自己能有多棒的表現。
越是放鬆、信任由下而上的動作,
就越能釋放自己的心智、
靈活變通。
我計畫之後會找時間不斷複習搖擺舞的基礎,
直到熟練到不用思考,
無須耗費多餘心力,
使大腦的底部/頂部系統在彼此分配心理任務時,
能慢慢將搖擺舞的動作由頂部交棒給底部,
完成神經轉移的體驗。
這樣我應該可以更享受跳舞與爵士樂。
另外書中也提到偶爾使心思飄移一會兒,
可以使創造力源源不絕。
創造力階段的專注模型
✍定向->選擇性注意力->開放覺知
我們在"開放覺知"此階段自由聯想的話,
會有助於讓解決方案浮現。
書中第五章"尋找平衡"裡面提到的以品嚐葡萄乾開始,
展開冥想的過程,
五四愛情學苑創辦人派特也曾在法鼓山做過類似的體驗,
我個人還沒體驗過冥想,
找機會我會去找一盒葡萄乾,
來試試由葡萄乾開啟的冥想,
使焦躁不安的神經迴路安靜下來。
這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專注力的書籍,
我會想要更有意識地運用注意力與練習正念減壓,
慢慢訓練自己能更自我覺察內在、與他人、與外界的互動,
希望自己能更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反應將我們翻轉至不同的注意力模式,
好好運用專注力使工作、創作、練習搖擺舞等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假以時日,
終會抵達想要的境界。
🧡猜你喜歡:
1.新CEO: 做自己的情緒總管. 時報出版
2.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暢銷慶功版). 時報出版
3.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時報出版
4.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時報出版
5.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時報出版
6.Deep Work深度工作力【實作本】:在紛擾世界中,有效維持深度專注力的時間方塊計畫. 時報出版
7.深度職場力: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 MIT電腦科學博士寫給工作人的深度精進指南.
8.沒有Email的世界:過度溝通時代的深度工作法. 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