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的性格養成,多多少少都會有家庭或父母的影子,
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很多時候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喜歡吃這個東西?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對這件事物產生興趣?
你的喜好、興趣、個性、說話的方式、飲食習慣,甚至是對事情的價值觀,
所有的一切皆會有來自你父母的部份影子,就是表相上沒有,潛意識中仍存在。
自從父親5年前去世之後,母親一個人獨自生活,因為過去父親非常依賴母親的照顧,
所以,父親剛過世的前二年,感覺母親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失去了照顧父親的重心,
這個生活重心的改變,也讓她很需要找到一個出口,一個可以付出照顧的情緒出口,
但身為子女的我們,很多時候為了不讓她操心,很多事情都選擇自己打理,
遇到事情都是自己解決,或是盡量都是報喜不報憂,呈現自己順利沒事的一面,
但是,事情怎麼可能皆如意呢? 往往衝突及爭吵,出現在雙方都想為對方著想,
但是,過多的客氣、禮讓、犧牲,只會換來更多的不理解及不明白的情緒。
父母親要的是陪伴,不是金錢的奉養,要的是傾聽,不是物質的滿足,照顧父母親最難做到的事情,其實是「順」而不是「孝」,順從不給父母親臉色,順從不對父母親不耐煩的回應,這些遠比提供父母親衣食無缺的生活,更加的困難。
所以我在心中默默做了一個決定,我想跟我的母親和解,
一個發自內心的和解,不論這個過程有多困難,不論這個決定有多麻煩,
老媽,我想陪你出去玩,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創造屬於我們的回憶,
老媽,我想聽你說說話,聽你說一些過去的故事,一些屬於我們家庭的生活點滴,
老媽,我想讓你照顧我,在你能力及金錢範圍內,讓你感受到照顧小孩的成就感,
老媽,我想讓你幫助我,用你的工作及生活經驗,傳授屬於你的人生經歷及智慧,
老媽,我想對你說感謝,因為你的付出及照顧,讓我們的生活真的過的很幸福有愛。
老媽,最後我想要跟你和解,所有的衝突及不理解,其實都是來自於愛,而這份愛讓我們彼此都困在裡面,我們都一直再期待對方給予的回應,我們都依賴對方給予的感謝,但是同時我們都很願意為彼此付出及給予照顧,所以就讓我們一起大方自在的接受這份愛,互相的在這份愛中,一起享受當下用力的擁抱對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