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有一個早期市場(Early market)。高科技企業的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能否順利跨越鴻溝並進入主流市場,決定著一項高科技產品商業化的成敗;其次,在產品初期,品牌必須要確保第一批用戶對產品非常滿意,才能形成口碑,變成實用主義者(Pragmatists)在選擇產品時提供參考。此後進入主流市場時,繼續影響實用主義者和保守(Conservatives)消費者形成購買力,成為科技產品在網際網路時代致勝的方程式。
你知我知什麼都要轉型的社會與職場,成功與否就是看能不能跨越那道"鴻溝"。
創新者與早期採用者就像是Make things happen(促使事情發生);影響著之後的Watch things happen(看著事情發生);與事情發生後,「Say"what happened?"」(發生什麼事了?)。
導流思維,才能擴散式創新!
可以藉由三個面向,放大經驗曲線的價值。
讓人才好好做,重複做,提升熟練度與效率,降低錯誤率後,產量就自然會提高。
培養了熟練任務流程的員工之後,就可以工作模組化,節省重複訓練的時間。
技術成熟後就不一定要通過人力來完成工作任務,可以將經驗值交由「機器或AI」(例如: 將這些轉化為程式碼),再將效率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現代社會生活忙碌,人們很容易放棄重要但沉重的工作,去做簡單但沒有意義的工作,其實休息沉澱一下反而會更好喔。
不休息到了某個臨界點,反倒是每多投入一分,結果不只是報酬率變低,連整體產出都會遞減。問題不只是整體產出的遞減,還會導致過勞倦怠。
過度努力,讓一切反而變成空。
1970 年代晚期,日本創造出「過勞死」一詞,就是因為工作過度而產生的現象。
80/20法則,有許多不同層面的定義,例如:「世界有80%的財富掌握在20%人手上」、「創業的人有20%是成功的,而80%是失敗的」、「在一個商店,有80%的營收來自20%的商品」。
上述20%商品,稱為「暢銷商品」,也就是「熱門商品」、「主流商品」,這是存在於「實體商店」的條件下。實體商店就是有限的貨架空間以及有倉儲的成本,因此會把暢銷的20%商品放在顯而易見的貨架上,使消費者容易注意到;而80%商品放在其他不起眼的地方,消費者往往容易忽略。如此循環下去,當然暢銷商品會一路長紅下去,也創造了大部分的營收。
長尾理論,正是要打破上述80/20的經濟法則。
「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
如果我們把大部分的冷門商品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創造與熱門商品相當的銷售數量。而這個關鍵,取決於冷門商品的種類多寡,即數量多、貢獻少的商品。就是長尾理論最重要的內涵。
長尾理論不只影響企業的策略,也將左右人們的品味與價值判斷。大眾文化不再萬夫莫敵,小眾文化也將有越來越多的擁護者。唯有充分利用長尾理論的人,才能在未來呼風喚雨。
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不也就是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嗎?
一分耕耘,不見得帶來一分收穫。因為
在這個多變的環境,我們更需要「冪成長」,一分耕耘,十分收穫。
「冪成長」通常指的是指數成長,或稱冪次成長。在數學中,冪成長描述的是一個數量按照指數規律增長的過程。重點是它的增長速度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迅速加劇。
借用理論模型,可以讓我們秒懂複雜知識並降低理解成本。
幫助我們成功「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