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了要寫,再怎麼發懶,還是要完成...雖然有點晚了?
應該還好,市場還在熱頭上...留意"熱"的真正原因:我們正在見證一場通貨危機
今天寫第2則【戰略篇】
銀行危機未解、流動性問題仍在
來自持續追蹤、很喜歡的主持人Daniela Cambone,從她在Stansberry Research頻道就開始看,今年她已轉到另一個頻道ITM Trading,主持風格調性較輕鬆、但核心內容同樣是我認同的,她訪過的很多來賓,都是我很喜歡的,之後有機會再寫。
本集來賓Rick Rule也是熟面孔,專長貴金屬,常出現在不同的YT財經頻道內。
以下用點列出影片內容摘要與心得:
- 美元的實質購買力,實際上是每年 -7% 含稅、複利在貶值;買"名目"利率4.1%的10年期美債,實質上是以 -2.9% 負報酬,在減損你的購買力,而不是給你4.1%的收益。現在對於應降低名目利率的大規模共識(亦即更大的實質負利率),後果將是恢復企業信心,也加劇通膨增長,允許真正的罪:加大政府開支。
- 若Fed成功降息幾次,會出現債市的牛市陷阱(bull trap),極短時間內會有資本利得,但後續將是自我毀滅;在3到4年的時間軸,將大虧!
- 從阿根廷講到美國,人民著迷於政府職能:把別人有的拿過來分配給我。
想想社保、醫保...我這代人投票給了自己一堆好東西,卻把債務留給你,這公平嗎?
- 在我有生之年,美元仍是儲備貨幣,「美元霸權」會削弱而不是被消滅(eroded as opposed to eliminated)。BRICS通貨(若有的話)也將以美元來計價/交換。
*關於這點,我是持不同看法的...因為未必要真以黃金交換/結算,不需要把黃金給運來運去的,一切關乎彼此的雙邊貿易能達平衡即可;然後呢...決定商品的價值(以及表現出的價格動能),在於"邊際",不在"存量",美元亦如是。 - 回顧2023銀行危機:近期銀行業的風險,將隨名目利率走低而緩解;而我們是拿儲戶的資金在紓困(bail out)銀行。久期風險問題仍存在,若你看看銀行現在的貸款組合,以市價計價(btw, Fed並不要求喔),實際上銀行們都是資不抵債(insolvent)!
*OS:真的不要意外,包含央行們也都是資不抵債 - 對銀行而言,若降低利率,即可降低資金成本,同時也提高銀行的債券組合之名目價值。我認為Fed嘗試想提振銀行業信心。或許將成功,但這信心是錯置(misplaced)的。我非常小心地選擇銀行(存錢),FDIC建議資本健全銀行之Equity to Asset ratio為7%,而我會選擇10%。
*OS:檢查一下,你存錢的銀行,這個比例才多少... - 我認為大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不應有衍生性商品投機部位;衍生性商品可用於,在資產負債表的兩端去對沖利率風險。然而銀行不應該為自己的帳戶,進行衍生性商品投機交易。 當一家有著 5000 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的大大大銀行,卻有著名義價值 50 兆美元的衍生品,真的是瘋狂!銀行們會說,喔這些衍生品都是一端會抵消另一端的,但" if a counterparty failure"
*OS:資金往BTC跑,不是沒有原因的... - 2024特別需要留意的? 流動性風險,2008時我們政府Debt to GDP比率為25%,現在超過110%;再出現類似危機,政府能做的將嚴重受限。
*查過2008時Debt to GDP比應為62% - Rick Rule明確指出,高收益垃圾債ETF,是他擔憂的地方,"liquidity squeeze" 將可能引發如2008連鎖反應,還以"owl bond"生動地形容垃圾債(要賣不知道賣給誰? to Who~ to Who~),高收益債ETF的交易量雖大,然它所持債券投資組合之流動性卻極差。
- 過去我們"印"付了困難(we papered over the difficulty),但目前Debt to GDP在110%,且預算赤字在2兆,Fed是在一場對抗信心的戰爭。
然而,現在人們還願意相信,我們能繼續印偽鈔(counterfeit),
也就是實行量化寬鬆QE,而會有好結果嗎?
心得筆記的最後,我想以來賓在影片開頭的樂觀、正向態度來作結尾
"Don't be afraid , be concerned"
雖然看似危機四伏、動盪難免,但未來15年後,我們絕對或活得比現在更好!
科技對人類文明和生活的提升,會一直向前!
心得:我不會停止寫美債
基於債務發行的法幣系統,本質就是世代剝削,前一代發債透支,給了自己一堆好東西,留下更多的債務,讓下一代償還。
為何支持公債/美債,就是在支持這個邪惡的奴役系統?
- 對美國人自己來說,發債印鈔的本質,即"入不敷出"的政府向人民借錢,而未來要償還給人民(債主)的本金和利息,就是人民自己上繳的稅金! 看看那花用無度、揮金如土的政府支出,還是你想繼續支持的嗎? 「它借錢,你償債」
- 對外國人來說,當本國央行"甘願"將本幣匯率錨定於美元區間浮動的話,同樣是在為虎作倀,貶值你原本手上握有的每一分錢。 當你每天辛苦工作8小時,將你的勞動生產力價值"儲存"在錢裡,再用以換取食衣住行其他生活所需的時候,你有想過,你的央行就是這樣在玩你的嗎?
以上這些"效果",都不是你投資哪家公司股票或公司債能夠"達成"的。
如果還在用你的資本,支持美債,就是在繼續支持這套奴役系統運作,讓自己活得更像社畜。而美國政府發出的什麼福利金和紓困支票,有直接給到你各位的手裡嗎? 在這過程裡,是誰會變得"有錢(有鈔)"了...
當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多出一倍兩倍三倍的時候,和商品的對應關係會是怎樣? 你自然得花一倍兩倍三倍價格,去取得原本同樣價值的商品。不是商品漲價了,是你手裡的鈔票貶值了;不是股票漲了,是以"法幣"計價的所有東西...都在顯露出鈔票已被稀釋的比夜市撈金魚的紙撈網還要薄的真相...
不要再繼續糾結CPI有甚麼季度調整影響、屋主自評租金有沒有問題?帶動那增了零點幾%的數據失真,全都是見樹不見林....
美國現在就是個 「不借錢,就還不了錢」、
「不發債,政府就隨時準備關門」的國家
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自2002年至今,超過20年;貿易赤字自1992年以來, 超過30年...
對於一個花銷永遠比賺的多更多的山姆大叔公債,你還會對他的償付能力有信心?
以上這些,都不需要是個總經"大師"或是經濟學"專家",才能判斷!
你不需要弄懂美聯儲什麼各式高深又拗口的金融工具,才能明白;這都是再簡單不過的,基本事實。而最基本的常識和邏輯,將可以保護你!
最後的最後,我不是說要賣股票,我的持股是全倉、還帶些微槓桿。真正好公司的股票,會隨著法幣貶值,而快速調整、反應出該有的價格。
※ 但,務請隨時留意大震盪,保持自己的"償付能力"。
個人推論是:在等到Fed降息前,更大的可能性或許是先停止縮表,甚至恢復微擴表,以保持資金流動性。這個動作,如果Fed最近不做,那就是等到又有銀行要爆破的時候再做(撒錢),或是發現美債沒人買,得標利率又要"創高"的時候,就會做了...
繼續關注ON RRP餘額
以上內容,如果對各位看倌有些許幫助,麻煩給顆愛心,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