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回家過節的時候,我赫然發現了以前體態雄壯,背影如山般雄偉的爸爸,竟不知何時已經兩鬢如霜,這個原本力拔山兮氣蓋世,如項羽一般拿著拖鞋能追著我從前庭打到後院的男人,已經變成了提一桶礦泉水從門口走到客廳都有些吃力的年邁老者,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多少是有點不太懂事讓父母操心了,另外一個泛起的念頭則是:有甚麼方法能讓父母他們變得更健康呢?
幾天後,我偶然跟一位朋友聊起這件事,那位朋友的回覆還挺令我印象深刻的,他說:"我倒是不像你那麼有孝心,不過我自己是覺得啦,萬一我家的老頭子倒了也真的是很麻煩,畢竟我還要拚事業,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金錢回去照顧他。"
這段談話不知為何讓我想到了曾經聽過的一句名言:"道德的極致考量和利益的極致考量,最終都是殊途同歸的。"
我們關心長輩的身體健康,除了是依循傳統的儒家孝道之外,也是讓我們這一代時常在外拚搏的年輕人能夠專心衝自己的事業,免於陷入長照困境之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抗老化都是很值得分享、探討的議題。
於是我購買了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這本書來看,希望把其中的一些觀念跟大家進行分享。
註1:本書封面,引用自博客來官網。
老化,在本書中的定義,是指人體的組織和功能產生衰退的過程,組織指的是肌肉、骨質,功能則是神經系統。這三者都是會隨著時間慢慢衰退,這本是一件自然會發生的事情,但近幾年人類的老化卻發生了相當明顯的加快趨勢。
一來,醫療科技與文明的進步,使現代人的平均壽命獲得了大幅的成長,當然也就延長了衰老的時間。
人體自然生長大約到25歲以後就會停止,之後就開始老化,30歲以後,老化的速度更快。
以前的人大約活到40、50歲時,因各種原因如疾病、天災人禍而結束生命,無法經歷後續老化所帶來的問題,但現代人平均壽命都超過7、80歲了,這樣算來就是一段長達4、50年的衰退過程,老到自己穿不了褲子、沒辦法自己上廁所都是可以預見的情況。
二來,現代科技的進步也造成了現代人的活動量大幅降低。
大多數人平日都是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工作7、8個小時以上,好不容易熬到假日了,可能也不想出門,畢竟宅在家中滑手機就能獲得一整天的娛樂,似乎也沒什麼出門的必要,肚子餓了就叫外送,有缺什麼東西也可以網購,幾乎足不出戶就能滿足生活所需。
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了現代人的身體衰退,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加明顯。
好,那麼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又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在於"適應力"。
也即是人體為了應對外在環境的挑戰,會透過新陳代謝和激素變化,來改變身體的組成,讓自己能夠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經由科學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人體的肌肉、骨質、神經系統會對壓力產生向上適應,換句話說,只有經過充分的重量訓練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恢復,人體才會變得比之前更強壯,而這個現象,是不論男女老少任何人都可以發生的。
然而,關鍵在於訓練時所用的重量必須足夠,否則無法讓人體感受到需要改變,也就沒辦法啟動向上適應的機制,這就是為什麼抗老化必須要做大重量訓練的原因。
那麼,什麼是大重量訓練呢?這個大重量是要多大?
"大重量"這三個字聽起來好像很危險,一般人總是會不禁想到舉重比賽裡面那些動輒舉起2、300公斤的選手,就會對大重量訓練望而卻步。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大重量"是因人而異的,打個比方,假如我今天只能做60公斤的槓鈴深蹲一下,之後就必須休息,無法連續做第二下的深蹲,此時就代表我槓鈴深蹲的1RM(Repetition Maximum,最大重複次數)就是60公斤,背負比60公斤大的重量我就無法完成一下的深蹲。
註2:RM量表,引用自ACE美國運動委員會。
但是將這個重量打8折,例如50公斤我就可以蹲6下,此時我的6RM就是50公斤,40公斤我就可以蹲12下,此時我的12RM就是40公斤。
以自己能夠負荷的最大重量,也就是1RM的重量為基準降低重量(實務上多會採用6RM上下的重量),這樣使人在安全、不容易受傷的情況下,又能對身體造成足夠強度刺激的重量訓練模式,即可稱為大重量訓練。
那麼問題又來了,抗老化一定要做大重量訓練嗎?我就喜歡去公園散步、去游泳池游泳,去騎腳踏車不行嗎?
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很多長輩會有的疑問,就讓我們留到下一篇來好好討論吧,期待與各位在下一篇文章:《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讀書心得分享-2中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