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男版《懼裂》的《非常男人》如何顛覆大眾對容貌焦慮的刻板印象?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非常男人》(A Different Man)電影海報

《非常男人》(A Different Man)電影海報


本屆《金馬影展》的其中一部作品《非常男人》(A Different Man深得我心,也是我心中認為最能跟《懼裂》(The Substance匹敵的心理驚悚的類型片。

本文整理導演 Aaron Schimberg 和演員群 Sebastian Stan、Renate Reinsve、Adam Pearson 的出席的各個訪談,梳理出《非常男人》角色之間的隱喻、電影的符號象徵,以及導演如何回應傳統電影對身障者以及相貌不揚者的刻板印象。




《非常男人》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非常男人》(A Different Man是 2024 年美國黑色喜劇心理懸疑片,由 Aaron Schimberg 編導,Sebastian Stan、Renate Reinsve 及 Adam Pearson 主演。

《非常男人》講述一位有抱負的演員 Edward(Sebastian Stan 飾),為了改變自己的外貌,接受了激進的醫療手術,卻發現他夢寐以求的新臉孔很快就變成了噩夢。


在劇中,Edward 是一名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演員。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在劇中,Edward 是一名患有神經纖維瘤病的演員。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在劇中,Edward 是一名患有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的演員,他後來進行一次實驗性的臉部重建計畫,生活也歷經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一名成功人士隨後改名為 Guy Moratz。

然而,Edward 對過去自己的迷戀,以及對一位有類似病況卻自信滿滿的新演員 Oswald(Adam Pearson 飾)的妒忌,導致他的生活陷入低潮,最後更遭受暴力對待並被關進監獄。

多年之後,Edward 遇到了昔日的競爭對手,也就是現在成功的 Oswald,他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行為是徒勞無功的。

— -


《非常男人》的敘事主題

《非常男人》的主題正是聚焦於「外貌——身份」之間的連動。

Edward 的臉部缺陷使他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人們對他的反應,從好奇、恐懼到同情,不一而足,但很少有人真正試圖去了解他。即使是那些認識他的人,也常常會無意間冒犯他,或者對他的狀況表現出無知。

電影中使用了許多象徵手法來強化這個主題。


即使是那些認識 Edward 的人,也常常會無意間冒犯他。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即使是那些認識 Edward 的人,也常常會無意間冒犯他。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例如,Edward 公寓天花板上的洞,象徵著他生活中日益嚴重的問題,而他卻不知道如何解決。他目睹一個看似擁有美好生活的男人自殺,也暗示了外表並不能代表一切。

戴上「完美」的面具

後來,Edward 接受了臉部重建手術,治好了他的缺陷。

Edward 在術後以 Guy Moratz 的身份展開了新生活。他享受到不再被注視和嘲笑的自由,不僅成為一個成功的房地產業務,也有源源不絕的約會邀請。

然而,因為追逐外貌的紅利,Edward 也逐漸失去了自我,成為了社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而不是他真正想成為的人。


後來,Edward 接受了臉部重建手術,治好了他的缺陷。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後來,Edward 接受了臉部重建手術,治好了他的缺陷。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此時,Oswald 的出現對 Edward 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Oswald 和 Edward 有著一樣的臉部缺陷,卻充滿自信和魅力,不論演戲或歌唱,皆展露 Oswald 的落落大方,深受人們的喜愛。Oswald 的存在讓 Edward 意識到,他原本可以擁抱真實的自我,別因為羞愧和恐懼而選擇逃避,甚至為此換一張臉。

但手術後 Edward 從未向他人坦白自己的真實身份。

部分原因是 Edward 害怕過去的創傷,另一部分原因是他缺乏勇氣。最終,Edward 的蛻變淪為一種幻覺。他並沒有真正克服內心的恐懼和自卑,而是在虛假的身份中迷失了自我。


Oswald(右一)擁有和 Edward(左一)一樣的缺陷,卻充滿自信和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Oswald(右一)擁有和 Edward(左一)一樣的缺陷,卻充滿自信和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Sebastian Stan 詮釋角色的挑戰

根據 Collider Interview 的訪談,Sebastian Stan 在詮釋《非常男人》中 Edward 一角時,面臨了以下幾項重大挑戰:

呈現臉部缺陷者的內心世界

Edward 因為神經纖維瘤病,面部嚴重畸形,這對他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經驗產生了巨大影響。

Stan 需要深入理解 Edward 的自卑、羞愧、渴望被接納等複雜情緒,並將其真實地呈現在銀幕上。為此,Stan 實際與患有此病的 Adam Pearson 進行了深入交流,從 Pearson 的親身經歷中汲取養分。


親身體驗配戴面具的感受

為了更貼近角色,Stan 在電影中也需要配戴面具來呈現 Edward 手術前的面容。

Stan 表示,配戴面具行走在紐約街頭讓他感到孤立和害怕,也讓他更切身地體會到面部缺陷者在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這種親身體驗幫助 Stan 更準確地傳達出 Edward 的心理狀態和肢體語言。


為了更貼近角色,Stan 在電影中配戴義肢在紐約街頭行走。來源:Marvel Jacket

為了更貼近角色,Stan 在電影中配戴義肢在紐約街頭行走。來源:Marvel Jacket


角色在手術前後的巨大轉變

Edward 在接受手術後,從一個自卑、封閉的「怪物」,變成了自信、迷人的「型男」。

Stan 需要在表演中呈現出這種巨大的轉變,同時又要讓觀眾相信手術後的 Guy 依然是 Edward,這對他的演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Stan 坦言,如何拿捏 Edward 在手術前後的微妙變化,是他最擔心的部分。


Stan 坦言,如何拿捏 Edward 在手術前後的微妙變化,是他最擔心的部分。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Stan 坦言,如何拿捏 Edward 在手術前後的微妙變化,是他最擔心的部分。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在非線性敘事中保持角色的一致性

電影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Stan 需要在同一天內切換 Edward 和 Guy 兩個身份,並在不同時間點演繹角色的不同狀態。這對他的表演功力是一大考驗,他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以確保角色在不同場景中的一致性。


理解並呈現 Edward 的暴力行為

Edward 在目睹 Ingrid 和 Oswald 的成功後,最終選擇用暴力來發洩他的壓抑和絕望。Stan 需要理解 Edward 做出這種極端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並以一種讓觀眾信服的方式演繹出來。

— -


《非常男人》對外貌的隱喻與象徵

外貌如何形塑自我認同

Edward 因外貌飽受嘲笑和歧視,導致他自卑、羞愧,甚至自我厭惡。他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接觸,甚至放棄了表演的夢想。

電影開頭以 Edward 在火車上的遭遇(眾人側目、嘲笑),直接呈現了面部缺陷如何影響他人觀感。人們對 Edward 的反應,從好奇、恐懼到同情,突顯了社會對「正常」外貌的執著,以及對與眾不同者的排斥。


追求「正常」外貌的代價

Edward 接受手術後,變成了外貌英俊的 Guy,看似擺脫了過去的陰影,獲得了事業和愛情上的成功。然而,Edward 卻迷失了自我,活在一個虛假的人設中。他壓抑真實的自我,甚至害怕面對過去。


外貌與內在美的衝突

電影中,Oswald 同樣擁有面部缺陷,但他自信、開朗,與 Edward 形成了鮮明對比。Oswald 的存在,讓 Edward 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來自於接納自我,而非迎合社會的審美標準。

Ingrid 被 Edward 的才華吸引,卻無法接受他的外貌。她愛上的是戴著面具的「Edward 」,而非真實的他。這段扭曲的感情,反映了外貌與內在美之間的衝突,以及社會對美的狹隘定義。

— -


導演對「剝削」的回應

此前,導演 Schimberg 在電影《劇本人生》(Chained for Life中與 Pearson 合作,導演認為 Pearson 在該片中的表演被低估了。因此,他想為Pearson 量身打造一個更能展現他表演幅度的角色。

不過,Schimberg 對於《劇本人生》中讓 Pearson 等殘疾演員出鏡的作法被批評為「剝削」感到不滿。Schimberg 認為,如果讓面部有缺陷的人扮演自己都被視為剝削,那麼電影界對美的呈現方式就存在嚴重問題

因此,Schimberg 想透過《非常男人》探討這個議題,並進一步挑戰觀眾對於美的定義。


Schimberg (左一)透過《非常男人》探討美,並挑戰觀眾對於美的定義。Matt Winkelmeyer/Getty Images

Schimberg (左一)透過《非常男人》探討美,並挑戰觀眾對於美的定義。Matt Winkelmeyer/Getty Images

— -


《非常男人》對「面具」的探索

電影中,Sebastian Stan 飾演的 Edward 在接受手術後,戴上了 Guy 的面具。 這個「面具」象徵著 Edward 壓抑的真實自我,也反映了社會對於美的虛假追求。

《非常男人》最經典的一個鋪陳,是 Edward 在手術後,仍然保留自己之前臉部的面具。


Edward 在手術後,仍然保留自己之前臉部的面具。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Edward 在手術後,仍然保留自己之前臉部的面具。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Edward|代表過去傷痕的面具

這個面具代表著 Edward 過去的自我,以及他所經歷的痛苦和掙扎

雖然手術治好了他的臉部缺陷,但過去的創傷和社會的偏見仍然深深地影響著他。保留面具可能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反映出 Edward 並未完全擺脫過去的陰影。

同時,面具也象徵著 Edward 對真實自我的壓抑。

— -

Guy|代表外貌紅利的面具

Guy 則是代表著追求社會眼光,最終迷失自己的面具。

Edward 在手術後改名為 Guy,並試圖以一個嶄新的身份生活。然而,他逐漸迷失在 Guy 的面具底下,追逐眾人的目光,而放棄了原本的夢想和渴望。面具就像是他內心的一個提醒,提醒著他所隱藏的真實自我。

就算戴上了 Guy 的紅利面具,Edward 卻無法安定自己飄忽的身分認同。


Guy 則是代表著追求社會眼光,最終迷失自己的面具。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Guy 則是代表著追求社會眼光,最終迷失自己的面具。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甚至,在某些時刻,Edward 似乎渴望回到過去,戴上面具可能是他試圖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在他與 Ingrid 的關係中,也表現出這種矛盾的心理。

Ingrid 被 Edward 的真實樣貌所吸引,但 Edward 卻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因此選擇隱藏自己。更訝異的是,在一次與 Ingrid 行房的過程中,Edward 甚至戴上手術前的面具,試圖說服自己 Ingrid 愛的是真實的自己。


Ingrid 被 Edward 的真實樣貌所吸引,但 Edward 卻害怕再次受到傷害。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Ingrid 被 Edward 的真實樣貌所吸引,但 Edward 卻害怕再次受到傷害。來源:《非常男人》電影劇照


導演 Schimberg 認為,Edward 保留面具的行為,也反映出他對社會的恐懼和不信任。Edward 曾因為外貌而受到歧視和排斥,即使手術後,他仍然擔心自己會被社會所拒絕。

面具成為 Edward 的一種保護,讓他可以躲藏在虛假的身份背後。




《非常男人》的評價如何?

《非常男人》釋出後,主演 Sebastian Stan 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男主角銀熊獎提名(Nominated for the Silver Bear for Best Leading Performance)

以及高譚市獨立電影獎(Gotham Independent Film Awards)最佳影片提名(Nominated for Best Feature)。此外,在《爛番茄》的評論上也斬獲 92% 的新鮮好評。

而在近期的第 82 屆金球獎(82nd Golden Globe Awards)Sebastian Stan 榮獲音樂或喜劇類影帝,Stan 首次入圍金球就得獎。

《非常男人》台灣有上映嗎?

《非常男人》在今年的 61 屆《金馬影展》也有播映,不過目前尚未有在台灣上映的資訊釋出。若未來有上映,本文會再及時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39會員
294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4/15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Thumbnail
2025/04/15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Thumbnail
2025/03/18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Thumbnail
2025/03/18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Thumbnail
2025/03/11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Thumbnail
2025/03/11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通篇營造出的「舞台劇感」更將荒謬值拉滿:公寓的格紋壁紙、窗簾、枕頭與Edward(總穿著)襯衫上的格紋幾乎同款同色,象徵他背景般的存在;屋頂越演越烈的漏水指涉剝離的皮膚,以同樣的戲劇性轉折暗示這場「治癒」將是一場惡夢;當Edward和Ingrid在餐廳吃飯,窗外往來行人無不有意無意瞥視他
Thumbnail
通篇營造出的「舞台劇感」更將荒謬值拉滿:公寓的格紋壁紙、窗簾、枕頭與Edward(總穿著)襯衫上的格紋幾乎同款同色,象徵他背景般的存在;屋頂越演越烈的漏水指涉剝離的皮膚,以同樣的戲劇性轉折暗示這場「治癒」將是一場惡夢;當Edward和Ingrid在餐廳吃飯,窗外往來行人無不有意無意瞥視他
Thumbnail
本文整理導演 Aaron Schimberg 和演員群出席的各訪談,梳理出《非常男人》角色之間的隱喻、電影的符號象徵,以及導演如何回應傳統電影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Thumbnail
本文整理導演 Aaron Schimberg 和演員群出席的各訪談,梳理出《非常男人》角色之間的隱喻、電影的符號象徵,以及導演如何回應傳統電影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Thumbnail
《非常男人》深入探討外貌、自我認同與內在價值之間的複雜關係。主角Edward在面部重建手術後,面對自信和心理危機的雙重挑戰,尤其是在Oswald這位同樣罹患疾病的男子出現後,情感衝突愈發激烈。電影不僅揭示了外貌對個體自我認同的影響,更深入探討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最終讓觀眾反思生命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非常男人》深入探討外貌、自我認同與內在價值之間的複雜關係。主角Edward在面部重建手術後,面對自信和心理危機的雙重挑戰,尤其是在Oswald這位同樣罹患疾病的男子出現後,情感衝突愈發激烈。電影不僅揭示了外貌對個體自我認同的影響,更深入探討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最終讓觀眾反思生命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外貌可以是權力、是武器,那使主角成為人們眼中的尤物、不可多得的好運,誘使一個又一個男人,像是走入食蟲植物的消化液,為自己可憐的結局瞠目結舌,成就本片最具張力的設定:前一刻懸疑詭譎的配音頓時也吞沒無聲,他們赤身露體、張著口被悲慘的命運溺止,表情似是尚無法理解、未能接受怎麼會落入這個處境......
Thumbnail
本片由美國知名歌手、演員扎克比利亞領銜主演,獲眾多恐怖影展及LGBTQ影展好評,媒體更盛讚媲美為同志版《怵目驚魂28天》。
Thumbnail
本片由美國知名歌手、演員扎克比利亞領銜主演,獲眾多恐怖影展及LGBTQ影展好評,媒體更盛讚媲美為同志版《怵目驚魂28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