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就像是人生的櫥窗一樣,你在裡面佈置了一個你想要讓別人看見的自己,我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讓它佔掉你太多的心力,因為你最重要的還是面對你自己,而不是那個櫥窗。」-蔡康永
這是當時打醒我的一句話,刪掉 IG 帳號到現在已經滿 7 個月了。
在刪除之前,我玩 IG 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一開始單純覺得朋友們幾乎都在使用,那我也來用用看。誰知道,上手之後,才發現它無形之中正在讓我失去對自我的掌控感。
當時每次使用完 IG,心情都會特別低落,而且覺得腦袋茫茫的、很混濁,甚至覺得不碰 IG 一段時間,都會渾身不舒服。
我意識到這樣的情形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太嚴重,所以想理解我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經過蒐集一些資料以及自我沉澱後,才得出以下的原因:
一、過度浪費時間
為了發一篇限時動態,我可以花費 20 到 30 分鐘去寫文字、構圖、排版,有時一天發個三篇限時動態,1 個半小時就這樣消失不見了。
除此之外,回復訊息、查看別人的限時動態,這些零碎的事情累積起來又可以另外花掉 1 到 2 個小時。
以前覺得自己一直缺少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後來才知道是自己把時間滑掉了。
像蔡康永在奇葩說中提到的:「這在英文叫做kill time,我們都以為自己在殺時間,結果是時間在殺你」。
二、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
IG 有一種強大的能力,它可以滿足自己想被大眾關注、關懷的渴望。
在限時動態裡,有一個「 XX 人已觀看」的字樣,而點開通知,還會收到訊息告知你「已有 XX 人點擊貼文的『愛心』」。
這兩個功能都有一種魔力,可以滿足人的內在需求,透過發送貼文與限時動態來獲得關注。
然而,久而久之,我的每一步、每一個舉動,大多是為了獲得他人的注意與讚賞。當別人給予鼓勵就開心,當別人忽略就難過。
這樣的環境讓我的心理越來越不健康,這才發現在 IG 的環境下,我已經忘記如何給予自己肯定,甚至「無意間允許」他人來評斷我的自我價值。
三、聲色效果消耗精神
IG 有別於一般的社交軟體,它有豐富的聲色畫面,包含照片、影片與繽紛的動畫圖。
長期接觸聲色十足的畫面,其實對於我的精神來說,是一種消耗。我時常滑完 IG 後會感到非常疲憊,雖然說 IG 是個消遣,但卻沒有讓我變得更有能量。
而且當自己被多元的顏色、聲音與視覺刺激養大胃口後,當我回到單調的書本時,我的專注度大幅降低,以前可以連續閱讀 2 個小時,到後來讀 15 分鐘就會不自覺神遊。
雖然滿足了刺激,卻失去了更寶貴的專注力。
四、無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我必須很坦誠的說,在當時,我是個喜怒哀樂都會想立即發動態向全世界宣告的人。
一開始覺得這是一種抒發的管道,但長期下來,我發現這不僅效果不好,而且讓我無法真實地去感受情緒、消化情緒,並與情緒好好相處。
發文的歷程就像把情緒往外拋一樣,讓觀看的人去承受,而自己卻沒有踏實地跟情緒共處。
這時你可能會覺得:
但負面的情緒不就是要說出來嗎?不然反而悶壞了!
這點我認同,但我覺得,最有效也最直接的處理方式,是找個朋友直接面對面聊聊,透過人與人的對話不僅是最有溫度的,而且也是處理情緒很有效的方法。
反而把情緒往外拋,讓我無法感受喜怒哀樂,也不知道如何憑藉自己的力量去消化它。
人不可能把情緒往外拋一輩子,情緒的主人自始至終,都是自己。
五、忘了活在當下
使用 IG 一陣子,有一股意識會莫名操控自己-「這個好可愛喔,要不要發個文」、「這個畫面一定會有很多人觀看,趕快錄影!」
這個念頭在我最嚴重的時期,一天可以出現 20 到 30 次。這個數字讓我感到害怕。
旅遊時、一個人散步時、逛街時、和朋友聚餐時,明明是個難得而且寶貴的時光,我的腦子卻充滿著這些聲音。
有好多時刻,我忘了享受當下人與人的相處,忘了感受自己與環境的連結,這讓我覺得可惜。
六、關注別人而迷失自己
正如一開始引用蔡康永的句子,這也是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一點。
「我每天用兩三個小時在虛擬空間打造著自以為漂亮的櫥窗,卻發現剩下的時間,我在世界上,彷彿一具空殼。」
在使用 IG 到後期,我花著大把的時間在觀看別人的世界,有著羨慕、有著忌妒。回到現實生活上,我對我的一切感到不滿,對課業、身材、樣貌、生涯、感情,沒有一個滿意。
我雖然憤怒、沮喪也厭世,但每天還是日復一日得過生活,偶爾有一點小成就,但都不足以使自己由衷的快樂。
但我不想要這樣一輩子,因此這也是刪除帳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想從新認識自己,學著照顧自己以及跟自己相處。
這些是我最終決定刪除 IG 帳號的原因。
我明白 IG 也有一些益處,如果對於你來說 IG 的益處是比較多的,或是你很善於跟 IG 維持很好的關係(不會迷失),那以上的內容,看看就好。
而我會決定刪除,是因為覺得對於「我個人」來說,它帶來的負面效果實在遠多於益處。
而我不是單純刪除 APP 而已,而是整個帳號,因為我希望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就別再回來。
以上單純分享個人的想法、經歷與感觸,我明白對於部分的人而言,IG 也有好的影響,覺得只要是你自己喜歡的模式,都好。
不過我依舊想分享這個主題,因為我覺得在「探索自我」這件事情上,對於現代人而言,必須嚴格審視網路環境與自己的關係,因為網路世界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小覷,它既龐大又無形,它甚至可能是「在認識自己的歷程上,無形中阻礙你」的原因。
現在回頭想起,如果形容當時的我是個網路成癮、被網路綁架、與現實抽離的人,一點都不為過。
7 個月後,依然沒有後悔這個決定,而且越來越能感受自己的存在,用時間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接納負面的情緒、一個人感受快樂的能量、享受與每個人相處的當下,有一種,很真實活著的感覺。
你呢?你與網路世界的關係是什麼?你在裡面的角色又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席娜 Athena]
我的廣播節目:在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上搜尋【娜個自己 That Myself】收聽 #3 第三集
或是點擊文字連結: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也歡迎到幫我免費按 Like,給予我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