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是可以丟父母的臉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個人都不喜歡丟臉,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他人面前,表現出美好的一面,這確實合情合理,不過,自己的面子還是得自己顧,沒有人有義務、有責任須為他人的面子負責。
當母親生下我們之後,即代表我們是個自由之人,既然是自由之人,即代表我不附屬任何人,也不屬於任何人,我只屬於我自己,因此,不需要為了顧及別人的面子,而調整自己的腳步,你是可以做任何事的,當然也包含可以丟父母的臉,「丟父母的臉」並非指惡意汙蔑父母,重點在於我們是可以自在地做自己,不必過度擔心父母的想法,而過度改變自己。
你若擔心由「自己」允許自己丟父母的臉,是不孝的行為,那麼我想你可以先在初期,將這個允許你這麼做的對象,先推給「命運」、「是命運派我來這個世界,活出一個自由的人」,慢慢地,你會發現,這不是誰允許誰的問題,也不是孝不孝順的問題,而是個人情緒本該由個人承擔,與他人無關。實際上,你也無權干涉他人情緒課題,你的干涉,只會阻礙他人成長,也阻礙他人練習為自己負責任的機會,而在你將這概念融會貫通後,你會發現自己因擔心被別人視作「不孝順」的孩子,而將「誰允許自己做自己」的權限丟向他人,就等於把責任丟給別人是一樣的道理,其實你已經具備成為「受傷的父母」的要素了。
受傷的父母到處可見,最能感受到父母受傷狀態的人,不是他們的父母,也不是他們的配偶,而是他們的孩子。配偶之間的想法是平行交流,彼此確實受彼此影響,只不過影響幅度小,彼此想法相互「微調、調整」,原本的想法不會「取代、置換」成別種。另一方面,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是垂直的,以「灌輸、注入」想法於另一方的形式交流,影響程度深且廣,因此,才有孩子的價值觀,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說法。
我們要如何嗅出自己或父母有傷未治癒呢?
一般而言,越是害怕、越是膽怯的人,他們越將自己壯大,將自己捧得高高的,好讓在他們眼中的他人,是對他們抱持著尊敬、聽命的態度,當他們處在自認為安全的世界裡,他們會覺得快樂、安心,「安全的世界」意指他們生存於一個不會得到反對意見的世界裡。他們會藉由立下許多規定或暗示,來展現權威形象,或者他們將責任、問題丟向孩子,以確保他們的想法、教育理念的正確性,殊不知,這之中的壓力都由孩子默默地一個一個承擔下來,例如:「你一個女孩子怎麼坐沒坐相,是誰教你的」、「客人來,你要主動倒茶給客人喝,不要讓父母丟臉、不要讓人覺得父母沒把你教好」、「我從來沒有這種習慣,怎麼會教出有你這種習慣的孩子」、「我看到你現在出現這種行為,覺得很難過,對不起,是我沒有把你教好」,上述是父母將「未能成為完美父母」的壓力、憤怒丟向孩子的例子。
受傷的人,不一定會發現自己是受傷的狀態,這與個人感知、覺察能力有關,但我們不好怪罪他人(也無權怪罪他人),因為覺察能力屬個人天賦,不易學習,實際上,也無從學習。
若想幫助覺察能力不夠敏銳的人,察覺到自己有傷未治癒,方式有兩個,第一,請一位覺察能力敏銳的第三者與他們談話,透過輕鬆聊天、降低他們的防備心,再將觀察到當事人的狀況,如實回饋給他們,幫助他們認識他們所不知道的自己,當然,這也要當事人有意願挖掘自己,才有意義,第二,以愛擁抱他們,這個方法是最有效的,但同時也是執行起來最為困難的,畢竟生活在同屋簷多年,有摩擦是在所難免,更不用說還想以愛擁抱自己的親人,唯有當自己覺察到這一切後,才有機會能以更高一等的智慧,擁抱受傷的親人,善哉善哉。
— — —
坦白說,原本想寫的主題是「頂嘴」,想分析父母訓斥孩子不可以頂嘴的背後原因、思維脈絡,但在想了許久後,決定從「擔心自己的表現,讓父母覺得沒顏面」、「釐清情緒課題,本該由個人承擔」,最後再寫到「如何面對受傷的父母」。
一個受傷的父母讓孩子難受,相信並非父母的本意,而是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深、未察覺到自己的行為,才會影響到孩子。如今,我們覺察到這一點後,不要以怨念對待父母,試著擁抱受傷的他們,當你擁抱他們時,其實也是在擁抱受傷的自己,雖然做起來不容易,但我想,若有這份心,就算未能做到滿分,你也會因為你的付出,心境開始變得不一樣,你會變得更懂得感恩,也更懂得珍惜,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共勉之。
▌部落格好讀版:

» Facebook:飛的練習 @fei.saysth
» Instagram @fei.saysth
» Medium:https://reurl.cc/vlmVA
» WordPress:https://reurl.cc/NkG3q
» 痞客邦:https://reurl.cc/n9ZW2
» 方格子: https://reurl.cc/DRXNm

 — — — 

我很喜歡討論「認識自己」的議題,若有興趣,或想聊聊你在探索自己時,所遇到的瓶頸,可與我聯繫,我們線上語音聊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飛的哲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那些讓你感到著迷的對象,之所以會讓你「著迷」,甚至到「成痴」的狀態,是因為你選擇只看見他的優點,你選擇你想看見的、你選擇你想知道的、你也選擇你想相信的事,重點在「你想」,你理解的他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你想像中的他。 先來談談「崇拜偶像」的概念,「崇拜偶像」與「著迷」的概念相似,你喜歡這位偶像、對偶像
我終於了解我之所以聽話,是因為我善解人意、有敏銳的觀察力。 小時候的我,因為思考不周詳,沒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例如:接受他人要求(建議)、拒絕他人要求(建議),因此,在小的時候,接受他人的要求(建議)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我們總習慣抱著學習的心情,面對長輩的話,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不是我的錯、也不是父
愛情是你情我願的,兩情相悅才是愛,因為愛你,所以想對你好、想要你開心,而這無關負不負責,而負責、責任,那都是個人的事。 我們稱A是一位負責任的人,並不是他對「你、你們的關係」負責,而是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人能承受得起他所做出的行為,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例如:我對我的行為負責、我對我說的話負
在關係中,沒有誰該退讓、不退讓的問題,喜歡就說出來,不喜歡,也要說出來,當意見不同時,交換彼此想法、試著找出符合雙方期待的方法,倘若找不到,就拉倒,沒什麼了不起。  在生活中,沒這麼多非得要雙方皆共同參與的事,在這件事情沒有共識,不代表另一件事也沒共識,沒共識指的是想法不同,而且,也只代表兩人想法
前陣子與朋友談到習慣,我認為只要徹底了解自己的習慣,包含習慣成行的背景、觸發點、利自己的原因,就可以讓自己變得能屈能伸,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各種習慣時,就是所謂的「自由」,意思也接近先前朋友提及的「自律」,自己不會因各種「關係」被綁住,例如:愛情、親情,或與朋友、同事間的人際關係,自由不只是「所處位
請你原諒我,我不是故意疏遠你,情勢所逼,不得不這麼做,希望有天你能明白,我疏遠你的原因,不是因為討厭你,而是與你相處讓人疲憊。 By 曾經陪伴你很久的朋友 - 我不曉得該怎麼向妳開口,看到妳被傷得如此難過,說真的,身為閨蜜的我,都被你的遭遇,惹的一生怒氣,但,隨著時間流逝,我發現你的不開心,並沒有
那些讓你感到著迷的對象,之所以會讓你「著迷」,甚至到「成痴」的狀態,是因為你選擇只看見他的優點,你選擇你想看見的、你選擇你想知道的、你也選擇你想相信的事,重點在「你想」,你理解的他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你想像中的他。 先來談談「崇拜偶像」的概念,「崇拜偶像」與「著迷」的概念相似,你喜歡這位偶像、對偶像
我終於了解我之所以聽話,是因為我善解人意、有敏銳的觀察力。 小時候的我,因為思考不周詳,沒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例如:接受他人要求(建議)、拒絕他人要求(建議),因此,在小的時候,接受他人的要求(建議)是自然而然的事,因為我們總習慣抱著學習的心情,面對長輩的話,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不是我的錯、也不是父
愛情是你情我願的,兩情相悅才是愛,因為愛你,所以想對你好、想要你開心,而這無關負不負責,而負責、責任,那都是個人的事。 我們稱A是一位負責任的人,並不是他對「你、你們的關係」負責,而是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人能承受得起他所做出的行為,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例如:我對我的行為負責、我對我說的話負
在關係中,沒有誰該退讓、不退讓的問題,喜歡就說出來,不喜歡,也要說出來,當意見不同時,交換彼此想法、試著找出符合雙方期待的方法,倘若找不到,就拉倒,沒什麼了不起。  在生活中,沒這麼多非得要雙方皆共同參與的事,在這件事情沒有共識,不代表另一件事也沒共識,沒共識指的是想法不同,而且,也只代表兩人想法
前陣子與朋友談到習慣,我認為只要徹底了解自己的習慣,包含習慣成行的背景、觸發點、利自己的原因,就可以讓自己變得能屈能伸,當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各種習慣時,就是所謂的「自由」,意思也接近先前朋友提及的「自律」,自己不會因各種「關係」被綁住,例如:愛情、親情,或與朋友、同事間的人際關係,自由不只是「所處位
請你原諒我,我不是故意疏遠你,情勢所逼,不得不這麼做,希望有天你能明白,我疏遠你的原因,不是因為討厭你,而是與你相處讓人疲憊。 By 曾經陪伴你很久的朋友 - 我不曉得該怎麼向妳開口,看到妳被傷得如此難過,說真的,身為閨蜜的我,都被你的遭遇,惹的一生怒氣,但,隨著時間流逝,我發現你的不開心,並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