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艱難的時刻要越溫柔的對待自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憂鬱症患者的情緒低落和非憂鬱症患者不同,常常我要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狀態不好」,是件很困擾的事。後來我總用「情緒低落」來向他人表述,但這裡面包含的並非只是心情不好,是一種無來由的鬱悶、身體和心理皆感到無力、什麼事情都不想做、情緒麻木空白或是痛苦不已的「狀態」。
大學時要向教授解釋自己有些情緒「障礙」導致缺課或缺席期中考,向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較好解釋,因為他們比較能懂和同理這樣的狀態。出社會後向主管就直接說是憂鬱症(情緒低落誰會鳥你),來解釋自己需要請假、需要辭職、工作表現的反差。
我從沒向父母解釋過這種狀態,而他們也從沒問過。每當我「狀態不好」而不能上班時,媽媽一開始總是憤怒的跑到面前叫我起床,爸爸則會生悶氣。有一次爸爸對我咆哮要我起床上班,我嚇得趕緊衝出門,跑去沒有人的地方待著,帶著圍巾,把它綁起來吊著。一直過了幾個月或一兩年,他們漸漸了解「我不是故意的」。雖然還是會叨唸幾句,總算不會因此而憤怒。後來,了解我的難處和努力,他們不再多說什麼,默默地陪著我。內在因為家人不理解而難過的部分,才慢慢釋懷。
狀態不好的時候,我相信大多數患者內心充滿掙扎。在起不了床的狀態,總想逼著自己下床,這造成了內在的衝突和痛苦。我們也常會自責自己的「無能」和「無力」,這造成了更多的負面情緒和壓力。所以現在市面上才會有些「你已經夠努力」的標語出現。因為我們的堅持,卻反而造成自己的痛苦。憂鬱症患者和非憂鬱症患者需要的不同,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加油」、「再努力」,而是適時的「休息」和「放鬆」。
越艱難的時刻,要對自己越溫柔。下一次,我們才會有更大的力量反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5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