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穩定」的台灣人,生活裡還剩下什麼?

更新於 2020/03/2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我心中,台灣人是非常熱愛「穩定」的一群人.

活在台灣,父母會鼓勵小孩去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穩定的異性維持一段穩定的關係,設籍在一個經濟治安穩定的縣市,做一些穩定的投資,就能有穩定的收入,最後可以過上穩定的生活.

而對於上一輩而言,所謂的「穩定」大多時候都會有一個原則,那個原則也就是「不改變」,「不改變」等於「穩定」這件事情,在他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而過去的世代,科技、經濟、文化變化的速度比較慢,資訊的流通速度也比較慢,在那個世代中,時間的流動速度是比現在慢很多的,差距可能有時被、二十倍.

而不改變的觀念傳到了現代,對於他們小孩而言反而成為了一種束縛,以往「穩定」是一種多數人的生活方式,因為那象徵了安定以及好的生活品質,而到了這個時代「穩定」則是代表了放棄成長,在這個不斷產生新興職業以及大量職業不斷被取代、消失的時代中,「不改變」就是最大的風險.

不僅如此,追求「穩定」還會讓人習慣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就連學習、嘗試的能力都漸漸消失了.

而失去了接觸新事物的能力之後,所謂的「穩定」也就會慢慢變成「單調」、「無聊」,生活中也就只會剩下習慣、無奈以及倦怠感.

是的,台灣人最後還是穩定了,穩定地活著以及穩定的不去期待.

或許有人會覺得待在牢籠內,能夠得到自由以外的所有東西.

或許根本就沒有什麼牢籠.

2020.03.25 惟因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7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喳喳 的其他內容
從小,身邊的長輩、師長、新聞媒體都會鼓勵我們要「持之以恆」、「發憤圖強」、「力爭上遊」. 在台灣,毅力與恆心是一種美德,畢竟「皇天不負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有情人,終成兄妹」,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不論什麼東西只要加上「努力」或是「堅持」就會產生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然而
今天想和大家來聊聊已經紅了一段時間了財務自由(甚至有點過氣). (想知道財務自由是什麼? 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其中,達成財務自由有一個讓人人稱羨的收入方式,那種方式就叫做「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資產增值的方式來得到收入.(簡單例舉:房東、版權、投資所
「危險」是最棒的教育 幾天前,我看了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內文提到了美國在懸崖處並無特意設置「護欄」&「警示標語」,這類我們常見的保護措施. *文章標題&連結:【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透過「無保護」這件事情,重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習慣的累積. 如果想要改變生活,就要從改變每一個小習慣開始. 有些勵志書籍會提到這一句話「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最初看到這句話時非常感動,時隔幾個月卻又覺得多少有點荒謬. 我向來不喜歡太過簡略的話語. 就算是用來激勵他人,也不想見到有人被誤導. 回到正題
簡介: 扮演舊日支配者的信徒努力復興自己的宗教,然後努力欺負異教徒。 遊戲機制:區域控制 遊戲玩法: 輪流行動,並且支付能量。 當所有玩家不能行動後,進入結算階段。 遊戲體驗: 每個舊日支配者都有特殊的能力,主題性非常豐富,規則雖然多了點,但是玩法還算單純,在經營自己勢力的過程
不能加薪,是指公司沒有能力替員工加薪. 不該加薪,指的是員工薪酬的成長不可以與公司「賺錢」不同步. 那什麼情況下稱作「沒賺錢」? 沒有利潤? 沒有淨營利? 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都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 公司除了賺錢之外,還需要賺什麼? 能夠讓公司持續經營且營利的要素
從小,身邊的長輩、師長、新聞媒體都會鼓勵我們要「持之以恆」、「發憤圖強」、「力爭上遊」. 在台灣,毅力與恆心是一種美德,畢竟「皇天不負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有情人,終成兄妹」,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不論什麼東西只要加上「努力」或是「堅持」就會產生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然而
今天想和大家來聊聊已經紅了一段時間了財務自由(甚至有點過氣). (想知道財務自由是什麼? 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其中,達成財務自由有一個讓人人稱羨的收入方式,那種方式就叫做「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簡單來說就是透過資產增值的方式來得到收入.(簡單例舉:房東、版權、投資所
「危險」是最棒的教育 幾天前,我看了一篇朋友分享的文章*,內文提到了美國在懸崖處並無特意設置「護欄」&「警示標語」,這類我們常見的保護措施. *文章標題&連結:【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透過「無保護」這件事情,重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習慣的累積. 如果想要改變生活,就要從改變每一個小習慣開始. 有些勵志書籍會提到這一句話「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最初看到這句話時非常感動,時隔幾個月卻又覺得多少有點荒謬. 我向來不喜歡太過簡略的話語. 就算是用來激勵他人,也不想見到有人被誤導. 回到正題
簡介: 扮演舊日支配者的信徒努力復興自己的宗教,然後努力欺負異教徒。 遊戲機制:區域控制 遊戲玩法: 輪流行動,並且支付能量。 當所有玩家不能行動後,進入結算階段。 遊戲體驗: 每個舊日支配者都有特殊的能力,主題性非常豐富,規則雖然多了點,但是玩法還算單純,在經營自己勢力的過程
不能加薪,是指公司沒有能力替員工加薪. 不該加薪,指的是員工薪酬的成長不可以與公司「賺錢」不同步. 那什麼情況下稱作「沒賺錢」? 沒有利潤? 沒有淨營利? 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都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 公司除了賺錢之外,還需要賺什麼? 能夠讓公司持續經營且營利的要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這週會搭配劇情互參的文本,是由 #林至潔 翻譯的《呂赫若小說全集》,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郭琇琮的遺孀,戰前亦曾前往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觀看 #呂赫若 的演出。 「台北歌手」的序幕,也是這樣開始: 1943年1月17日,在新劇的公演裡,呂赫若獻唱 〈生番子守唄〉
Thumbnail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那種被死亡的想像所激起的事物就如同虛構的渴望一樣, E
Thumbnail
上回說,大女兒摔壞了她的iPod Touch 6,但維修費用太高,只能選擇放棄,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金錢損失。不過女兒的態度一直很好,沒有垂頭喪氣,令我佩服。(事後我才知道,原來她的對策,就是向上帝禱告,求天父給她一台功能正常的黑色iPod Touch 6。禱告完,她就靜待上帝動工,即使眼前看不
Thumbnail
最近幾個月來,我們全家在背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五到第七章。這三章經文的內容被稱作「登山寶訓」,因為是耶穌在山上給眾人的教導,字字珠璣,金玉良言,精采至極。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第六章,講禱告,講憂慮,講人的需要。 比如有一段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指不信主的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
Thumbnail
我的憂鬱症經藥物治療五、六年,大致上已不會再強烈的發作。經過一番努力,低潮和憂鬱的頻率慢慢減少,從糟糕的狀態復原的速度愈來愈快,總算在這半年間,體會到身心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可以像一般人穩定的生活。
Thumbnail
人生有哪一個時段不會「為錢所困」,可以優雅地、集中精神規劃退休金?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時間,是吧?既然如此,那關鍵就回到是否能夠讓資金重新分配了!
Thumbnail
讀這本書,適合在深夜裡閱讀。 作者羅毓嘉是台灣知名的同志文人,擅長寫詩及散文,這本散文集紀錄他和另一半W的相處,以及他對婚姻平權的理念等,圍繞在同志議題及其生活週遭的故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這週會搭配劇情互參的文本,是由 #林至潔 翻譯的《呂赫若小說全集》,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郭琇琮的遺孀,戰前亦曾前往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觀看 #呂赫若 的演出。 「台北歌手」的序幕,也是這樣開始: 1943年1月17日,在新劇的公演裡,呂赫若獻唱 〈生番子守唄〉
Thumbnail
如果說在《進擊的巨人》裡我們談論的是他人的死亡在我們心中激起的東西,那麼在金英夏的《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中,我們要談論的,剛好要反過來,是我們對自身死亡的想像反過來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東西。那種被死亡的想像所激起的事物就如同虛構的渴望一樣, E
Thumbnail
上回說,大女兒摔壞了她的iPod Touch 6,但維修費用太高,只能選擇放棄,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金錢損失。不過女兒的態度一直很好,沒有垂頭喪氣,令我佩服。(事後我才知道,原來她的對策,就是向上帝禱告,求天父給她一台功能正常的黑色iPod Touch 6。禱告完,她就靜待上帝動工,即使眼前看不
Thumbnail
最近幾個月來,我們全家在背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五到第七章。這三章經文的內容被稱作「登山寶訓」,因為是耶穌在山上給眾人的教導,字字珠璣,金玉良言,精采至極。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第六章,講禱告,講憂慮,講人的需要。 比如有一段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指不信主的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
Thumbnail
我的憂鬱症經藥物治療五、六年,大致上已不會再強烈的發作。經過一番努力,低潮和憂鬱的頻率慢慢減少,從糟糕的狀態復原的速度愈來愈快,總算在這半年間,體會到身心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可以像一般人穩定的生活。
Thumbnail
人生有哪一個時段不會「為錢所困」,可以優雅地、集中精神規劃退休金?其實並沒有這樣的時間,是吧?既然如此,那關鍵就回到是否能夠讓資金重新分配了!
Thumbnail
讀這本書,適合在深夜裡閱讀。 作者羅毓嘉是台灣知名的同志文人,擅長寫詩及散文,這本散文集紀錄他和另一半W的相處,以及他對婚姻平權的理念等,圍繞在同志議題及其生活週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