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有洞」是最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受到討論的健康話題,常接觸益生菌或是腸道生態的知識內容,很可能就聽過「腸漏症」一詞。簡單解釋的話,腸漏就是腸道屏障有了空隙,本來不該進入人體內的的細菌、病毒、毒素或是還沒消化完的大分子營養素,就這麼跑到體內去了(血液循環)。
隨著相關研究的進行,我們對腸道環境有更多的認識,其中就包含腸漏的可能機制與樣貌,以及它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的影響,例如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第一型糖尿病、多發性硬發症…等)、慢性疲勞症候群、纖維肌痛症、關節炎、過敏、氣喘、痤瘡、肥胖,甚至是心理疾病等,都可能和它有關。
不過要注意,就目前人類的臨床研究結果,我們還沒有找到這類疾病與腸漏之間的因果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有辦法確定。接下來,將會進一步解釋腸漏是什麼,然後也會從相關的研究,找出飲食建議給大家參考。
什麼是腸漏?
為了有更好的理解接下來的內容,請搭配下圖。請先看圖中標示的 1 與 2;1 指的是腸細胞之間接合的地方,叫做 Tight Junction(簡稱 TJ),能把腸細胞緊密的連結起來,當腸道內環境維持平衡的時候,TJ 會基於腸粘膜的免疫需求而變動,改變小腸的通透性,也就是圖中 2 的開口;當腸道環境失衡,或處在疾病狀態時,除了 TJ 的結合變弱,也可能會出現腸細胞凋亡(細胞死掉),而出現較大的缺口。
為什麼會腸漏?
有許多因素會增加腸道屏障的通透性,像是耐力運動帶來的壓力、非類固醇消炎藥、懷孕,以及介面界面活性劑的接觸,如膽酸和來自於飲食的乳化劑…等,都可能是腸漏的危險因子。另外,腸道的微生物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腸道微生物與與腸漏的關係
有動物實驗讓老鼠吃高劑量的抗生素,以此打亂腸道細菌的環境,結果發現老鼠小腸裡的裴氏斑塊(Peyer’s patches)的細胞數量減少,以及 TJ 相關的基因表現減弱,這可以看作是腸細胞之間的連結減弱;而研究者再給予乳酸菌後,發現裴氏斑塊的細胞數量增加,且 TJ 相關基因表現恢復正常,而腸道屏障的功能也恢復了。
從這個研究結果,則是多提供一個乳酸菌,能應用在免疫與腸道健康的可能性。
培氏斑塊,位在小腸的免疫監控器官
請看上面那張圖,培氏斑塊在 2 左下一點點的地方,是小腸粘膜層裡,淋巴濾泡(lymphoid follicles)的群集,是淋巴系統裡的小器官,類似淋巴結。
在消化系統裡,培氏斑塊是很重要的免疫監督器官,能幫助免疫系統辨識與摧毀潛在病原體。
避免腸漏的飲食生活建議
雖說腸漏是否造成人們腸道以外的地方出問題,目前還有爭議。不過理論上,吃得營養均衡、少吃加工食品,或是吃有助於抗發炎的食物,可能對腸道屏障的重建與正常化有好處,並帶來更為平衡的腸道環境,那日常生活裡,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分成兩部分:
Part 1:學習地中海飲食
其實我們先前的文章已經提過了喔!《
算熱量?不用,先吃地中海飲食 顧好腸道吧!》一文裡,雖然重點是放在卡路里上,不過地中海飲食也對腸道微生物的平衡有益。
地中海飲食鼓勵人們多吃蔬菜與水果,這兩類食物是飲食中主要的膳食纖維來源,而這正是腸道益菌生長需要的營養源;此外,也會鼓勵人們吃發酵食物,像是優格、起司或是紅酒,能從食物吃到益菌和植物營養素。
Part 2:適度、放鬆的生活哲學
稍微的壓力或許能對工作或學習帶來助力,但過多的壓力就不見得是好事了,腸道健康就可能是受影響的地方,放慢自己生活的步調,平常多接觸大自然、做瑜珈,或是接觸芳香療法、靜坐冥想…等,都是能幫我們放鬆心情、舒緩心情壓力的事情。
然後,最後要提醒的是,避免抽煙,雖說許多人覺得繁忙之餘抽煙,能幫助放鬆心情,但對身體而言,抽煙其實是很大的壓力來源喔,沒抽過菸請繼續保持;如果現在有抽,現在開始戒菸也可以。
參考資料與文獻
- Mu, Q., Kirby, J., Reilly, C. M., & Luo, X. M. (2017). Leaky gut as a danger signal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8, 598.
- Kim, S. H., Jeung, W., Choi, I. D., Jeong, J. W., Lee, D. E., Huh, C. S., … & Sim, J. H. (2016). Lactic acid bacteria improves Peyer’s patch cell-mediated Immunoglobulin A and tight-junction expression in a destructed gut microbi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6(6), 1035–1045.
- Jung, C., Hugot, J. P., & Barreau, F. (2010). Peyer’s patches: the immune sensors of the intest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