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該如何開始練習靜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讓心智安靜下來,便是讓真我顯現

作者辛格因為一本禪書帶給他生命的無限震撼,我們來細細品讀作者是如何靜心的?

故事是這樣的,幾個月過去了,我仍然獨力進行内在探索,絲毫不知道助力即將意外到來。

我有個博士班同學叫馬克·華德曼。
他是個聰明的年輕人,熱衷閱讀,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
馬克跟其他人一樣,聽我提過自己對腦袋裡的聲音有興趣。一天,他帶給我一本書,覺得可能對我有幫助。那本書叫《禪門三柱》,作者是菲力普·凱普羅。

我對禪宗的認識有如一張白紙。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2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靜心書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臣靜靜寫
40會員
195內容數
喜歡書寫,也喜歡靜心, 用簡單的文字,慢慢認識自己的心💛... 歡迎來聊聊💕
老臣靜靜寫的其他內容
2024/07/27
本書介紹了吸引力法則宗師的著作,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實現人生目標。書中包含了33個案例,提供實用的操作和實踐。文章分享了本書的共鳴心得,並提供了行動反思計畫,希望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並從中受益。
Thumbnail
2024/07/27
本書介紹了吸引力法則宗師的著作,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實現人生目標。書中包含了33個案例,提供實用的操作和實踐。文章分享了本書的共鳴心得,並提供了行動反思計畫,希望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並從中受益。
Thumbnail
2024/05/24
這本書分享了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的故事,著重在佛學智慧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帶來改善情感和行為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5/24
這本書分享了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的故事,著重在佛學智慧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帶來改善情感和行為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2/24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2024/02/24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之前有感於沈迷手機及社群軟體,發現到自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狀態,也越來越容易不耐煩,看到這本書《零噪音》,便買回來閱讀
Thumbnail
之前有感於沈迷手機及社群軟體,發現到自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狀態,也越來越容易不耐煩,看到這本書《零噪音》,便買回來閱讀
Thumbnail
[金剛經] 須菩提白佛言:…. 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佛告須菩提:….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許多人問我,究竟該如何入門冥想?該如何把心靜下來?把心情平復下來,頭腦冷靜下來? 首先,是對自己要有耐心。
Thumbnail
[金剛經] 須菩提白佛言:…. 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佛告須菩提:….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許多人問我,究竟該如何入門冥想?該如何把心靜下來?把心情平復下來,頭腦冷靜下來? 首先,是對自己要有耐心。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請你用心聽,不要允許你的心追隨其它事物而迷失。想像這種感覺──當你獨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個地方,坐在這裡,當下,有什麼呢?只有身和心這兩樣東西,如此而已。 現在這個坐在這裡的外殼裡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覺知和思考的則是「心」。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請你用心聽,不要允許你的心追隨其它事物而迷失。想像這種感覺──當你獨自地坐在山上或森林的某個地方,坐在這裡,當下,有什麼呢?只有身和心這兩樣東西,如此而已。 現在這個坐在這裡的外殼裡所含藏的一切叫做「身」。而在每一刻中覺知和思考的則是「心」。 良因曰 :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我們如此這般地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讓我解釋得更清楚些,現在我們正坐在平靜的森林裡,這兒,如果沒有風,樹葉會保持原狀靜止不動,而假若有風吹時,樹葉便會拍打舞動起來。心,就像那樹葉一般,當它一接觸到法塵,它便會依著法塵的性「拍打舞動」起來。 良因曰: 先別說大話,練習看自己的「心」吧!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讓我解釋得更清楚些,現在我們正坐在平靜的森林裡,這兒,如果沒有風,樹葉會保持原狀靜止不動,而假若有風吹時,樹葉便會拍打舞動起來。心,就像那樹葉一般,當它一接觸到法塵,它便會依著法塵的性「拍打舞動」起來。 良因曰: 先別說大話,練習看自己的「心」吧!
Thumbnail
你看!俊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但是住十天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有認份的人,他不會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的,你要走能走得了嗎?想這樣,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四邊都是魔鬼。
Thumbnail
你看!俊虛老法師在舉辦三壇大戒時,修無法師本來是要護戒,但是住十天就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他只念一句佛號而已,就得自在往生。這就是「認份」啊!所以做人要認份,有認份的人,他不會我慢,如印光祖師常自稱:「慚愧僧」。你如果高高在上的,你要走能走得了嗎?想這樣,想那樣,想來想去,想一大堆,四邊都是魔鬼。
Thumbnail
靜心是一種沒有念頭的狀態,不在腦中,也不在邊緣。要當成旁觀,不成為參與,不與大腦認同。只要靜靜地坐在樹下,看著身邊繁忙的一切,是誰經過都不要緊。 不論發生什麼都只是看著,沒有喜不喜歡、沒有譴責、沒有成見,當你可以在至深寧靜中觀照著,那就是靜心。 聖物導引會伴隨著靜心發生,然後無念啟動,理智淡出,接著
Thumbnail
靜心是一種沒有念頭的狀態,不在腦中,也不在邊緣。要當成旁觀,不成為參與,不與大腦認同。只要靜靜地坐在樹下,看著身邊繁忙的一切,是誰經過都不要緊。 不論發生什麼都只是看著,沒有喜不喜歡、沒有譴責、沒有成見,當你可以在至深寧靜中觀照著,那就是靜心。 聖物導引會伴隨著靜心發生,然後無念啟動,理智淡出,接著
Thumbnail
汀柏.霍克艾在他的書,《心念訓練營》 ﹤Buddhist Boot Camp﹥一開頭便說:「我沒有任何的冒犯之意,但請恕我直言,我不相信佛陀原本就想要將祂的教誨搞得這麼複雜!」他接著提到「禪學大部分的時候簡單多了(略),但是禪學的教誨依然充滿了教條,而這也是最初讓我對宗教避而遠之的原因。」
Thumbnail
汀柏.霍克艾在他的書,《心念訓練營》 ﹤Buddhist Boot Camp﹥一開頭便說:「我沒有任何的冒犯之意,但請恕我直言,我不相信佛陀原本就想要將祂的教誨搞得這麼複雜!」他接著提到「禪學大部分的時候簡單多了(略),但是禪學的教誨依然充滿了教條,而這也是最初讓我對宗教避而遠之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