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乘除法基礎篇(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從乘除法開始進入大多數人會經歷的數學難關,第一關就是小二的乘法。筆者必須在這邊嚴肅的說,如果這一關掛了,那會一路慘到高中都會放棄數學。但就算通過,運算速度卻太慢,依然會影響到未來,只是相對來說不會那麼誇張而已。數學不會,的確不是說人生完蛋,只是會嚴重限縮生涯選擇,請家長注意。
世界上所有的工作幾乎都一樣,數學能力越好的通常薪資水準越高,即使是同一行業中,數理邏輯較優的也會有比較吃香的發展。就算是人文社會等看似無關的項目,筆者也得再強調一次,深入的研究若沒有搭配數學能力,鐵定做不好,數學不是拿來考試用這麼簡單,數學是人類用來理解大自然的工具。
恐嚇完畢,接著談談乘法怎麼做,多數老師會採用建構式的方法去理解,筆者覺得這很好,沒有必要多加修正。只是要不厭其煩的說,基礎運算練習到背起來,增加運算速度,對於未來的數理科絕對有幫助。這裡有兩個迷思要澄清:
  1. 死背不如活用,理解重於記憶
  2. 不懂乘除法的原理,背起來後來也用處不大
筆者很常聽到類似這兩種反駁,但其實都在講同一件事。這兩種說法,嚴格說都沒有問題,也不能說錯,但筆者的經驗是,這要看狀況跟看年紀。

別以「頂尖人才」的狀況設想數學教育

看什麼狀況?多數小朋友,其實都不是台積電賣肝工程師的料,就算能夠考到國立大學甚至頂大以上,本身腦袋瓜就不差。
以數理科來說,在台灣的教育分數排序上,前 30% 跟前 10% 的差距很小,只差在練習量,前 10% 與前 5% 才會有天分的差異,前 5% 跟 1% 又是一個很大的落差。你覺得這有什麼?以現在一間學校,一個年級大概500個學生來說,你家小孩未來可以當頂尖工程師,在台積電等優質科技業工作,大概就是全校前10名(假設不是在升學國中,而是平均值的學校)。
呃,你覺得很扯?一個年級全國有十幾萬學生,1% 就是一千多個,算只有一成念理工電機類,未來這個年紀就是社會新鮮人100多名,台積電每年招幾個人?一直拿台積電舉例是不大好啦,但只是要給家長個概念,許多報章雜誌講述的理想職涯,拿去換算全國每年就業人數大概就上百個。沒到台積電這麼好的,其他的也是不差,但要說可以都年薪百萬,那就沒有。
意思是,我們在看待數學這件事,不能用頂尖的人去設想,而是要用「我家寶貝未來有較多的路可以選擇」的思維。故稱看狀況,一般來說經驗上抓大概前10%的人會變成頂大菁英較合理,但真的數學天分極佳的人就是很少。

大量練習對至少70%學生有用

何謂看年紀?絕大多數小朋友在小二這個階段,根本就看不出數理天分多高,除非真的是前1%的腦袋,不然就如筆者提過的,其他人的天資差異是評價不出的。但家庭環境好、有固定寫作業習慣的小朋友,到了小二就可以與其他同學拉開很大的差距。
筆者就再舉一個例子,個人曾經在市區升學國中與郊區升高職國中待過,最頂尖的幾個人,基本上沒有差異,郊區學校的第一名反而能輕鬆進高中科學班。但扣掉頂尖的幾個,其他人的平均程度落差30分以上。意思是,頂尖的不需要你教,在郊區這種地方天分高的出頭會很令人注目,而市區以白領家長為主的家庭,很重視教育與補強,多半可以練到中上程度,郊區的就幾乎是放牛吃草,然後放養的牛還會回頭影響同學。
再說,小學生的大腦發育有快有慢,你怎麼確定小二還沒長的,到了小五還是長不出來?若你小二就貼上他數學天分不足的標籤,那就真的會自我放棄,即使後來長大開竅,想重來也太慢了。
所以,筆者這邊的乘除法教學,主要針對的對象,是指一般的狀況下,乘除法成績不甚理想,可以依靠練習成長的小朋友。那些舉一反三,天分極佳的不在此列,也不建議照著做。台灣教育到今天為止,大量練習還是有用的,因為絕大多數學生程度都依照鐘形曲線分布,在中央厚厚一層將近70%的學生,都可以透過訓練、鍛鍊把數理成績拉高。

先以實物練習乘法,到能抽離出個案

首先,乘法的教法大致兩種,一種是用連加法,配合教具如積木、雪花片、小球等等,迅速讓學生理解乘法就是「連加法」。筆者認同,但實際上真的放任學生用連加法學下去,之後數學反而落後,理由有兩點:
  1. 連加法遇到2位數以上乘法會變慢
  2. 連加法對小學生來說,無法處理小數、分數的概念
所以筆者一向建議,只需要開頭講解,頂多幾堂課的時間,家長陪著小孩,拿著積木排數列,把九九乘法表排出來,就可以停了。也千萬不要像我們小學時一樣,會有老師把九九擴充到13x13或更變態的,那是找自己麻煩。
範例:2的乘法表,代表每一組有2個:
依此類推,請把重點放在小朋友能夠舉一反三,到隨時可以理解乘法的意思,例如問他4x5是甚麼意思,他可以很快地說,代表每一組4個共5組,或是用實例「1盒糖果有4顆,總共有5盒」的方式解釋。
數字一定可以對應到日常中的實際例子,家長也可以在出門時隨時比喻,例如「前面那台汽車上面堆了3台腳踏車,如果有5台一起出門,會有幾台腳踏車?」到讓他可以說出3x5的意義為止。

加強運算練習:速度影響往後學習經驗

一旦有辦法把乘法抽離出個案,變成抽象的通則運用,接著要請家長訓練速度,買空白或填空的乘法表,給他一定時間內寫出來,也就是換一種方式要他背。筆者不建議買乘法表墊板之類,像我們當年小學一樣,採取默背的方法,而是先透過動手算加強速度。接著再換成隨機出10題九九乘法給小孩,限制他時間答題,再加強到相同時間寫20題,直到幾乎是反射動作為止。
不用擔心死背會傷害理解這件事,他能夠做到前一段的看到實際案例,就能用乘法來表示,那就代表他懂了。剩下的就是練速度,練到九九乘法的基礎都很熟練為止。最起碼學校考試不會出問題,對自己產生信心,這對之後有很大的幫助。
速度、速度、速度,這真的是關鍵,家長可以花時間陪他練,或是每天晚上給他10分鐘寫,有練比沒練好,暑假有練2個月,開學後效果絕佳。筆者見過很多程度不差的中學生,考試時很明顯還在拿手指,嘴巴默念六、三、一十八,六、四、二十四,導致題目根本寫不完。
速度慢會影響很多方面,例如擔心寫不完而在過程中疏忽犯錯,導致2寫成3、+號寫成x號,經驗中看過不少「數學」不好的學生,常常卡在60-70分的範圍上上下下,要說他不會解題也不是,算得慢也不見得,就是會在這種地方出錯。這代表他過去有計算太慢、慌張之下養成不注重過程細節與驗算的經驗,即使往後有補習班幫他拉起程度,錯誤的習慣已經改不掉。

陪伴面對挫折,避免養成負面思維

更直接的,就是覺得自己「怎樣都考不好」,認為「反正我本來就算數慢」,乾脆放棄。挫折感造成的傷害最大,其實只是小學階段的基礎算術速度沒拉起來,練習不夠到熟練而已,卻因為幾次考試,自我說服專長不在此,真的很可惜。
請家長注意,小朋友本來就很容易放棄,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長、不喜歡、不大願意的項目,養成負面思維很簡單,因為只要這樣做就可以說服自己「本來就不行」,所以「努力也沒用」,不如「放棄去玩吧」。
責任感、專注力這些本來就是後天培養的,若小朋友天生就具有這麼強大的能力,那全世界早就沒有後進國家,有點錢就可以買書發展教育,全國都科學家跟工程師,三年五年超英趕美飛天去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學齡前到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會在這篇告一段落,談完基礎的加減法。如果小朋友基礎運算卡住,明顯進度跟不上,又開始自暴自棄的狀況,該怎麼辦?坦白說,這個時候筆者完全不鼓勵家長採取慢慢來的做法,除非「你時間很多」。
當有基本的數字能力,下一階段的基礎是算術,也就是加減法。如果你家寶貝能力許可,那提早學沒有壞處,但請謹記「適當難度、適量作業」的原則,切勿因為覺得有小小成就,認為乖寶貝是天才、未來的諾貝爾候選,開始超英才教育。
「為何同學到了中學之後,對數理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面對?」基本上,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從小學開始歪掉,多年經驗下來,發現大概最早從小一開始就歪了。數學的基礎,小學算術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國中的數學運算,連帶自然科也不行。
要逆風說點非常不中聽,甚至政治不正確的話,各位加減聽聽看。筆者在分享經驗與看法前,要先講清楚,以下的狀況都是「統計多數」,不管是自己接觸打聽,還是跟教務與輔導分享統計資訊,筆者不想針對離群值討論,這就跟拿阿扁能上台大,所以三級貧戶都可以上台大一樣的跳躍。
這篇是根據自己學生接觸抖音後的狀況,有感而發。其實也不是抖音,10多年前Youtube開始盛行,就有人提出建議,也有專家認為這會傷害集中力,只是筆者沒想到抖音這種東西深入如此之快。
在素養教育的年代,真的不能用我們以前高中聯考、大學也聯考的思維去想,你絕對會害死你家小孩。想要成績好,家長就得回家自己教,小孩有問題就馬上回答,家裡準備一堆書籍給他看,越早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學習的興趣,遠遠比你砸錢補習有用。
「學齡前到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會在這篇告一段落,談完基礎的加減法。如果小朋友基礎運算卡住,明顯進度跟不上,又開始自暴自棄的狀況,該怎麼辦?坦白說,這個時候筆者完全不鼓勵家長採取慢慢來的做法,除非「你時間很多」。
當有基本的數字能力,下一階段的基礎是算術,也就是加減法。如果你家寶貝能力許可,那提早學沒有壞處,但請謹記「適當難度、適量作業」的原則,切勿因為覺得有小小成就,認為乖寶貝是天才、未來的諾貝爾候選,開始超英才教育。
「為何同學到了中學之後,對數理科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面對?」基本上,筆者個人的看法是,從小學開始歪掉,多年經驗下來,發現大概最早從小一開始就歪了。數學的基礎,小學算術沒有打好,就會影響國中的數學運算,連帶自然科也不行。
要逆風說點非常不中聽,甚至政治不正確的話,各位加減聽聽看。筆者在分享經驗與看法前,要先講清楚,以下的狀況都是「統計多數」,不管是自己接觸打聽,還是跟教務與輔導分享統計資訊,筆者不想針對離群值討論,這就跟拿阿扁能上台大,所以三級貧戶都可以上台大一樣的跳躍。
這篇是根據自己學生接觸抖音後的狀況,有感而發。其實也不是抖音,10多年前Youtube開始盛行,就有人提出建議,也有專家認為這會傷害集中力,只是筆者沒想到抖音這種東西深入如此之快。
在素養教育的年代,真的不能用我們以前高中聯考、大學也聯考的思維去想,你絕對會害死你家小孩。想要成績好,家長就得回家自己教,小孩有問題就馬上回答,家裡準備一堆書籍給他看,越早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學習的興趣,遠遠比你砸錢補習有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結語:循規蹈矩的算法是萬用的原則,但這兩題命題者顯然有引導學生善用運算性質的用心,因為在不使用計算器的情況下,不必像爬過高山一般,計算龐大的數字,減輕了負擔,縮短了計算時間,並降低犯錯的機會。 學生平時應多練習解題,並多思考、嘗試不同的方法,經驗豐富了,就容易迅速找出捷徑,窺知出題者的小心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Thumbnail
這種教學方法是幫助學生在進行加法運算時,將數字拆解成更容易處理的部分,湊成10後再進行加法。 這對缺乏背景知識的小一學生是必要的。 「教育體制要儘可能地避免去測量學生的行為,像是一個公司開始做的時候,你就一直在測他營收。但那個時候公司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不斷地去驗證自己不同的假設。」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結語:循規蹈矩的算法是萬用的原則,但這兩題命題者顯然有引導學生善用運算性質的用心,因為在不使用計算器的情況下,不必像爬過高山一般,計算龐大的數字,減輕了負擔,縮短了計算時間,並降低犯錯的機會。 學生平時應多練習解題,並多思考、嘗試不同的方法,經驗豐富了,就容易迅速找出捷徑,窺知出題者的小心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要進入到「乘法」的單元。有些老師開始讓學生背《九九乘法表》。 記憶,確實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但我並不贊成讓孩子「死背」。 在背《九九乘法表》之前,先「思考」幾件事: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學「乘法」? 第二,為什麼沒有0跟1的乘法表? 第三,跟「加法」有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面對數學的困難,許多學生總是會質疑為何要學這門學科。 本文以個人教學經驗,分享了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規劃中的重要性, 並透過真實故事強調數學訓練思考邏輯的價值。 「為甚麼要學數學?以後又用不到。」 這篇文章是一個數學老師的回答。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最主要要考的東西其實遠遠不是兩個三位數相加那麼簡單。它要測驗的核心其實是「學生是否有辦法把應用題轉譯為算式,並計算出正確答案」。當我們帶著這份思考去重新看那道題目時,我們會發現這個我們成年人沒有看懂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學生寫出計算過程,更核心的是在確認「解題過程」。
Thumbnail
這種教學方法是幫助學生在進行加法運算時,將數字拆解成更容易處理的部分,湊成10後再進行加法。 這對缺乏背景知識的小一學生是必要的。 「教育體制要儘可能地避免去測量學生的行為,像是一個公司開始做的時候,你就一直在測他營收。但那個時候公司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不斷地去驗證自己不同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