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檢舉內容
畫評│新印象派名畫─喬治·修拉的《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之繪畫訣竅─文學與藝術(11)

2020/10/0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作者:陳華夫
喬治·修拉(Georges Pierre Seurat,1859-1891年)是點彩画派的創始畫家,新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風特殊,最著名的即是《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法語:Un dimanche après-midi à l'Île de la Grande Jatte):
喬治·修拉發明了被稱為色光主義點畫法的繪畫技巧,並使用conté 蠟筆,用於在表面粗糙的紙上繪圖。他結合了極端而細膩的感性與對邏輯抽象的熱情和近乎數學的精確思維。他的巨幅作品《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6)開創了新印象派的先河,改變現代藝術的方向,是19 世紀後期繪畫的標誌性作品之一 。
印象派描述了 19 世紀中後期在法國發展起來的一種繪畫風格,其特徵包括:小而可見的筆觸,以呈現純粹「形式的印象」(impression of form)或感官印象(對刺激的未經加工的基本意識)、強調未混合的顏色、及強調對自然光的準確描繪、並以開放的構圖、強調準確描繪光的變化特性(通常強調時間流逝的影響)、普通主題、不尋常視角,以及將運動作為人類感知和體驗的關鍵要素。印象派起源於一群巴黎藝術家,以個人獨立展覽聞名於1870─1880 年代。
印象派的色彩理論源自於19世紀的法國化學家謝弗雷的《色彩的協調與對比原理》(The Laws of Contrast of Colour)。下圖的色環,就列出所謂的對比色(互補色),對所有畫家(甚至服裝時尚、毛毯染色、裝潢、建築等)的選色、配色影響巨大。
色彩理論中色彩和諧是指某些具有美感的色彩組合所具有的特性。這些組合創造了令人愉悅的對比和和諧。這些組合可以是互補色、分裂互補色、三色組或類似色。藝術家和設計師利用這些和諧來達到特定的情緒或美學
所謂一種顏色的互補色就是色輪上對面的顏色,例如,紅-綠、黃-紫、藍-橙。若將純淨的紅色與其互補色綠色混合,則會調整降低紅色的顏色飽和度,極端的情況,會得到一種無彩色的灰色。
19世紀的野獸派想把色彩從形式中解放,而成為更強大之情感表現力。野獸派使用大膽的、非自然顏色,甚至在畫作上,從管子直接塗抹狂野鬆散顏色的油漆,其畫作主題形式也被簡化的相當抽象。並且將互補色(如「藍色←→橙色」等)並列穿插,顯得亮眼醒目。中國山水畫與西方近代畫使用顏色的比較,請看拙文中國山水畫與西方近代畫的比較與賞析─文學與藝術(23)
馬赫帶是指每條單獨的條帶顏色都是均勻顏色的,但當它們並排放置時,它們似乎都有漸變的色變趨勢─即左側稍淺亮,右側稍暗黑。馬赫帶應沿著黑色à灰系列就最為明顯。在畫作中出現未經意的、破壞平滑性的「線條」。
當不同顏色並列在眼前時,人類的視覺會改變其「色調」(tone)及「色相」(hue),畫面的各顏色組合往往出現顏色的相減,影響畫面的冷暖度,例如。「下圖頂部兩圖」的左圖中,當「灰」被「紅」包圍時,會產生「灰」減去「紅」的「灰綠」(如藍色箭頭),讓畫面趨向偏綠的「冷色調」。而其右圖中,當「灰」被「綠」包圍時,會產生「灰」減去「綠」的「灰紅」(如黑色箭頭),讓畫面趨向偏紅的「暖色調」。
同樣的,「底部兩圖」的左圖中,當「綠」被「黃」包圍時,會產生「綠藍」(如藍色箭頭),讓畫面趨向是偏藍的「冷色調」。而其右圖中,當「綠」被「藍」包圍時,會產生「綠黃」(如黑色箭頭),讓畫面趨向偏黃的「暖色調」。(見〈色覺的對立過程理論─了解我們如何看待顏色〉,設計色彩學系列|顏色的冷暖色性:設計師一定要知道的顏色知識
(圖片來源:網路)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印象派的開創者莫奈之《日出·印象》:
(圖片來源:印象派─維基百科
莫奈在畫中將「藍色←→橙色」的互補色(互補色)並列,藍色湖水的背景下,金黃色的夕陽餘輝格外的刺眼。
而修拉的《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更把塞納河畔藍色湖水與豔陽高照的綠黃色草地並列,他不用線條構圖,採用自己所創始的「點彩畫」法,用大塊的綠色為主調,雜以各種經過仔細分析處理的藍、紫、紅、黃等色點,經過一年的時間點滿在畫布上,「這些小圓點是用不加調和的暖、冷色以及相近色、互補色等堆積而成的,在欣賞者一定距離的視角範圍內觀看,形成了極為鮮豔和飽滿的色彩效果。」及「畫中的黃色和橙色占主導地位,黃色與綠色、白色、黑色相互搭配交織,形成了溫暖、鮮明的色調,看上去賞心悅目。」(見世界名畫欣賞與解析(中:十九世紀)
喬治·修拉巧妙的利用陰影增加平面畫作的立體空間感;由於大腦對光源的概念,它也對陰影做出了無意識的假設:如果一個正方形投下陰影並且陰影突然移動,你會相信這個正方形已經上升了高度,而加大了畫作的空間感。(《隱身─大腦的秘密生活》(2011,第39頁)
但波斯插畫家故意避免使用陰影和視角,以便遵守不創造任何逼真的現實幻想的規則。因為他們的目標不是描繪世界,而是創造一個永恆美麗和完美秩序的理想世界的圖像。(見東方繪畫
(《隱身─大腦的秘密生活》(2011,第39頁))
《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這幅比人還高、205 x 308 公分 的巨幅油畫之所以是繪畫史上不朽的傑作,主要是因為其畫中的四十位人物及其陰影的位置、尺寸大小、皆符合科學的透視原理(請看我的視頻原創性思考與智慧學習(2/40)─什麼是思考 ?以「繪畫裡的透視學」來說明),能給觀畫者百分之百真實的立體空間感,是寫實風景畫極難企及的顛峰境界。修拉為此做了400多幅素描稿,就可窺其中的艱鉅。(見《空間與地方─經驗的視角》[美]段義孚(1977)(中譯2017))
喬治·修拉是「點彩画」派的創始畫家,他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靠近的看,會發現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後印象派」的梵谷之狂野,及塞尚之簡化物體的「色塊」都大為不同。
結論:
享年僅31歲的喬治·修拉,在《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中,充分發揮了「點彩画」的技巧,把塞納河畔藍色湖水與豔陽高照的綠黃色草地並列,凸顯了對比色(互補)色的調和與對比,並且運用「透視學」精準處理畫中40位人物及其陰影的位置與尺寸大小、不愧為繪畫史上的不朽名作。
請看「陳華夫專欄」─文學與藝術寫作─系列文章:

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文學與藝術(1)
「詩意」的本質與創造─文學與藝術(2)
詩│《鳳凰花開人間落》─文學與藝術(3)
歌評│為何懷念的老歌與民謠能勾起往日的回情懷與老友的重逢─文學與藝術(4)
歌評│論台語歌謠《春花望露》文學魅力─文學與藝術(5)
歌評│如何避免「假音」,以「真音」、「共鳴」唱「高音」及「說話」的竅門?─文學與藝術(6)
寫作│中文的「寫作3W法則」─文學與藝術(7)
寫作│如何寫高品質知識性文章─文學與藝術(8)
寫作│如何寫好故事及小說─文學與藝術(9)
寫作│散文與知(識)性文章不同的寫作訣竅─文學與藝術(10)
畫評│新印象派名畫─喬治·修拉的《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之繪畫訣竅─文學與藝術(11)
文評│近代中國小說獎─頒獎扎記(之 1 )─文學與藝術(12)
影評│好萊塢迪士尼為何要拍真人版《花木蘭》─文學與藝術(13)
影評│《心火》(蘇菲•瑪索主演,1997)─文學與藝術(14)
寫作│如何寫有深度的書評及影評─文學與藝術(15)
書評│《詩的原理》萩原朔太郎著 徐復觀譯─文學藝術(16)
影評│宮鬥劇《步步驚心》及職場電視劇─文學與藝術(17)
影評│《地久天長》王小帥導演─文學與藝術(18)
書評│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中國小說史最特殊的「自傳性」贖罪──文學與藝術(19)
影評│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趙婷之《游牧人生》─文學與藝術(20)
樂評│《草原小姐妹》琵琶協奏曲是在詮釋白居易的《琵琶行》─文學與藝術(21)
提高文章「可讀性」及「點閱率」之秘訣─文學與藝術(22)
中國山水畫與西方近代畫的比較與賞析─文學與藝術(23)
書評│路遙《平凡之世界》之貧窮苦難的贖罪─文學與藝術(24)
論賈平凹《廢都》及《金瓶梅》性意識之自我懲罰的贖罪─文學與藝術(25)

另請看我寫作技巧的youtube視頻:

科學方法學文學與電影(1/20)─概說文學、電影、小說、詩詞、戲劇的寫作技巧
科學方法學文學與電影(2/20)─如何寫小說
科學方法學文學與電影(3/20)─文學與電影中「草蛇灰線」的伏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思想家─理解世界。25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22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5篇「文學與藝術」、31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39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28篇。
思想家─理解、解釋、預測世界。發表:9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10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1篇「文學與藝術」、36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40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01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