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又例如
黑鳥麗子最近的影評《
千萬別惹歐巴桑》中說:「而好萊塢喜劇劇本鐵律,不起眼的主角一定要經過「換裝大改造」帶出前後反差,歐巴桑果然化身空姐,裹在曲線畢露的空服員短裙制服裡,潛入機艙大展身手。」這是在
功能及
情節上說事。又說:「要鑽研北韓特務木棉花與市場麻花歐巴桑之間的社會意義,對於那些高大上、整天追逐核武、探索機密的國際間諜而言,真正最幸福的,會不會反而是平凡無奇、每天一開店就完售的歐巴桑日常?」這是在高一層的
主題上說事。
電影的每一片段都某種有推展劇情的
功能,例如
柏納多·貝托魯奇的《
末代皇帝》的開頭的片段──三歲的溥儀之登基大典時,溜下龍椅逗弄一隻蟋蟀。看似突兀、不搭調的片段,卻包含著電影藝術的重要技巧─
伏筆。在影片結尾,這隻蟋蟀又從龍椅爬出來,《
末代皇帝》電影所醞釀的
主題─「造化弄人,大起大落的人生
反諷」─達到了最高潮。
(教父的三個兒子、女兒、養子、主要手下,擁擠在家裡餐廳話家常、吃飯的場景)
伏筆是電影藝術
功能層次的技巧,關鍵是
伏筆時,講究水波不興,毫無痕跡,但爆發時,卻驚天動地、扣人心弦。迪士尼真人版《
花木蘭》裡面的
伏筆─鳳凰,卻數度在片中飛來飛去,太露痕跡,以致在片尾出現時,無法爆發高潮,可說是「畫虎不成反成犬」的敗筆。
最後,迪士尼版《
花木蘭》也敗在
主題的搖擺、欠明確。在電影結尾,朝廷大員
招安花木蘭時,她卻「無語問蒼天」,由其父的旁白:「她已成了
傳奇(Legend)」的帶過花木蘭的回答。這就毀了全片努力塑造的花木蘭之嚮往「
榮譽、
勇敢、
真誠」,反抗
女性歧視的剛毅形象,而
鄉愿及
和稀泥的片尾,企圖討好東方觀眾,卻惹的西方人反感,是前後不一的敗筆。
最後,有深度的影評除了要發掘影片的敗筆,更重要是能發掘影片的優點,否則
影評家為何要浪費時間在一無是處的電影上。一張漂亮上的黑疤,誰都看的到,但要看出電影真正的優點,是
影評家審美功夫的考驗;我認為但迪士尼版《
花木蘭》比中國內地拍的真人版有不少優點,尤其戰爭場面的處理,運鏡優美、簡潔、安靜,氣勢直逼日本名導演
黑澤明的經典古代戰爭片《
亂》,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