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滔滔不絕6小時卻什麼也沒說的電影,豈非垃圾?──評《DAU:退變》的藝術危機與困境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傳說中的超大型社會實驗電影《DAU:退變》(DAU. Degeneration),終於在今年秋天來到台灣,由「giloo 紀實影音平台」與「2020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聯合策劃這場獨家放映。甫於 9 月 27 日結束的這場映演活動,就台灣文化藝術圈而言實屬難得機會,不僅讓台灣影迷可以一睹為快,更能讓這部「充滿爭議」的電影在台開啟討論契機。

時間回到今年春天,《DAU:退變》於柏林影展放映時便掀起了滿滿的爭議討論。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耗時 15 年籌攝 DAU 系列電影,舉辦了近 40 萬次的試鏡,選出 400 名主要演員與 1 萬名臨演。所有人在烏克蘭近郊的 1 萬 2 千平方公尺大型片場中,實際生活了 3 年多的時間,融入舊蘇聯時代的生活方式。據聞《DAU:退變》的原始拍攝素材長達 147 小時,最終剪輯成 6 小時。加上極度獵奇、官能爆發的影像畫面,《DAU:退變》無論是形式或內容皆在挑戰觀影尺度。

raw-image

整個拍攝計畫儼然是一場社會實驗,所有演員生活在一個複製出來的蘇聯時空中,經歷著共產威權主宰的秩序並激發出超乎人性的精神噴射──這場關乎道德與藝術的爭議由此展開。儘管導演一再聲稱「沒有任何人遭遇任何虐待」,逐一駁斥外界的流言蜚語,卻依然止不住觀眾的怒火。紐約時報指出,《DAU:退變》在今年柏林影展的映後討論時,便有觀眾指控導演對演員造成了心理創傷;更有甚者,指控他「精神變態」、「惡意操縱」,使他忍不住回擊:「那是你覺得被操縱,不是我。」外媒對此亦頗有微詞,撇開整個電影計畫所衍生的「傾害疑雲」,影評多聚焦在電影本身的藝術困境。英國衛報評論認為《DAU:退變》花了兩倍的篇幅覆述《DAU:娜塔莎》(DAU. Natasha)的內容,已無任何意義;更重要的是,電影結尾所揭示的毫無意義的殺戮,已公然挑戰了電影自身的存在價值。

「電影有責任向大眾交代一些事情,而非淪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破壞份子。」──英國衛報評論如此說道。我不僅同意這個說法,更想由此開啟我對《DAU:退變》的批評論述。

長達 6 小時的電影一共分為 9 個章節,故事主要圍繞著一群科學家在烏克蘭秘密實驗室進行的「超人實驗」。隨著實驗進程,事態推移越發激進,不僅是整個實驗開始出現電擊、屠殺等行為,這些被關在實驗室的科學家、官員與食堂工人也紛紛沈迷在酒精、性愛與狂歡中。實驗室新任所長 KGB 上任後,原本狂歡的氣氛開始轉為史達林式的專制嚴肅,他要求所有年輕科學家必須剃光頭「服從威權」,在他的主導下,一群「新納粹份子」逐漸成為實驗室的暴權核心。他們不僅威脅女性「要把她們丟入豬圈」,更藉由一場場的血腥殺戮來展示威權的恐怖與暴力。

raw-image

誠如電影開場的畫外音所言:「共產主義本身就是個狂熱宗教」,《DAU:退變》的敘事主軸即為「展示共產威權介入人類思想體系所造成的破壞」。然而,《DAU:退變》只展示了恐怖,而忽略了「思想建構」背後的人性計算──這也是為何觀眾無法明白「何以片中出現大量不明所以的性愛、狂歡與屠殺畫面」。尤其是片尾那令人難以忍受的屠豬場景,那些新納粹份子一邊斬首、一邊唱著歌頌科學的曲子──沒有任何的意義,僅剩「為殺戮而殺戮」這單薄而輕浮的理由。

我們無法理解電影人物出現極端暴力行為背後的人性動機,以至於每個人看似躲藏在一個「國家機器」背後,淪為集體意志的劊子手。「平庸的邪惡」再次浮上檯面,我們彷彿可以聲稱《DAU:退變》就像一面照妖鏡,映照出過去與現在的所有威權體制。但,《DAU:退變》及其整體電影計畫絕非「歷史的縮影」,而是一面充滿惡意的鏡子。如同我們批判希特勒政權,必須將「威瑪政權」留下的時代情緒納入討論;我們批判文化大革命時,必須理解中國內戰結束後所遺留的價值重構問題;我們批判白色恐怖時,同樣要理解冷戰結構下的自由中國是多麽充滿思想矛盾。「前有因,後有果」,歷史批判絕非「斷章取義」,就像《DAU:退變》開場聲明「共產主義本身是一種狂熱宗教」,卻拒絕說明這份狂熱來由為何?

raw-image

當然,你可以說這一切都不在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導演的創作理解層面;更多時候,我以為是那些現場即興而生的事件及零碎的敘事剪接,致使整部電影看似在一個統一的敘事架構中,實則內部邏輯紊亂、動機不明。這裡再次浮現爭議──雖然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拒絕承認自己對電影項目的主宰權力,卻依然無法擺脫導演身份對電影作品的詮釋權。同樣撇開「傾害疑雲」不提,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以 DAU 系列作品批判共產威權,其弔詭之處便在於「以電影仿造威權體制的破壞力,導演自身卻和沈默大眾一樣,躲在集體意志背後」。

這便回到了一開始的批評論基,我們認為電影有責任要向大眾交代一些事情,而非淪為破壞份子,最終留下滿目瘡痍的場景予觀眾,走出戲院後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創作者又一再強調「這才是最可怕的」。事實上,現實生活遠比《DAU:退變》的內容來得更為可怕而鮮明。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自己也清楚明白這點,他對紐約時報說道:「相較我們的現實世界,DAU 根本沒什麼,簡直是小兒科。」這使我們不禁懷疑,DAU 的問世有其現實目的:使我們關注眼下的政治問題。

raw-image

我完全同意《DAU:退變》的問世,再度提醒世人理解當代國家/國族主義的擴張現象,背後其實是歷史留下的遺毒。尤其是 21 世紀上半葉突然驟升的「新冷戰」現象,牽涉了白人種族至上與新移民問題;或者是「大國崛起」背後,「實踐中國夢」的民族情緒呼應著共產威權的復辟。而就在上個月落幕的白俄羅斯總統大選爆發舞弊,白俄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雖獲俄羅斯政府支持,歐盟卻於近日選擇制裁,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歐盟將採取行動對付阻擋民主之路的人。」誠然,白俄專制政權擴張的危機,也一再呼應了「萬年不敗」的普丁政權。

沒有錯!相較現實生活,DAU 簡直是小兒科。當我們打開電視、登上社群軟體,迎來的死亡消息遠比電影來得多而鮮明恐怖時,試問我們為何需要這部電影?

全文劇照提供:Giloo 紀實影音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5.9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  
Thumbnail
《時代革命》是一部令人五味雜陳、感觸很深的紀錄片,看完後感覺很多話想講,但實在不知道要如何講起,因為有太多情緒在裡面。
Thumbnail
《時代革命》是一部令人五味雜陳、感觸很深的紀錄片,看完後感覺很多話想講,但實在不知道要如何講起,因為有太多情緒在裡面。
Thumbnail
《核爆家園》並非核災史劇,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講述謊言、恐懼與操弄;同時,更也講述自我救贖,尤其主角群的雙手,都曾沾染鮮血與髒污,卻還是能重生、覺醒為英雄。當然,如果沒有壓迫,衝鋒陷陣的英雄也就不用誕生,若非一無所有,誰還會願意,縱身躍入腥紅的槍林彈雨呢?
Thumbnail
《核爆家園》並非核災史劇,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講述謊言、恐懼與操弄;同時,更也講述自我救贖,尤其主角群的雙手,都曾沾染鮮血與髒污,卻還是能重生、覺醒為英雄。當然,如果沒有壓迫,衝鋒陷陣的英雄也就不用誕生,若非一無所有,誰還會願意,縱身躍入腥紅的槍林彈雨呢?
Thumbnail
《國定殺戮日》是一個納粹法西斯的故事,嚴重違反挑戰著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但故事卻又有一定的寫實性,反映著不少右翼分子的極端想法。 第
Thumbnail
《國定殺戮日》是一個納粹法西斯的故事,嚴重違反挑戰著現在所謂的普世價值,但故事卻又有一定的寫實性,反映著不少右翼分子的極端想法。 第
Thumbnail
像是把飽受戰亂的巴爾幹島,在斷瓦殘垣的廢墟華麗歡樂的轉換。本片重要的概念:躲藏在地下的微縮世界。那個被時間遺棄,或是說忘卻了時間,如電影《再見列寧》處再某種的過時,往往在時代更迭中還活在舊時代的人們。
Thumbnail
像是把飽受戰亂的巴爾幹島,在斷瓦殘垣的廢墟華麗歡樂的轉換。本片重要的概念:躲藏在地下的微縮世界。那個被時間遺棄,或是說忘卻了時間,如電影《再見列寧》處再某種的過時,往往在時代更迭中還活在舊時代的人們。
Thumbnail
當人家都在從戰爭內部去刻畫去思辨甚至去批判戰爭為何的時候,《光榮之路》早就已經跳脫只看戰爭的視野了。他在看的是,戰爭裡頭運行的軍事制度甚至是,與這個軍事制度共構的司法判決系統。而當人性的光輝終於有一絲撼動黑暗的可能時。最讓人遺憾的,是在這個巨大官僚機器的運轉下,人們是認不出這個光輝。
Thumbnail
當人家都在從戰爭內部去刻畫去思辨甚至去批判戰爭為何的時候,《光榮之路》早就已經跳脫只看戰爭的視野了。他在看的是,戰爭裡頭運行的軍事制度甚至是,與這個軍事制度共構的司法判決系統。而當人性的光輝終於有一絲撼動黑暗的可能時。最讓人遺憾的,是在這個巨大官僚機器的運轉下,人們是認不出這個光輝。
Thumbnail
我們認為電影有責任要向大眾交代一些事情,而非淪為破壞份子,最終留下滿目瘡痍的場景予觀眾,走出戲院後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創作者又一再強調「這才是最可怕的」。事實上,現實生活遠比《DAU:退變》的內容來得更為可怕而鮮明。
Thumbnail
我們認為電影有責任要向大眾交代一些事情,而非淪為破壞份子,最終留下滿目瘡痍的場景予觀眾,走出戲院後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創作者又一再強調「這才是最可怕的」。事實上,現實生活遠比《DAU:退變》的內容來得更為可怕而鮮明。
Thumbnail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Thumbnail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Thumbnail
柏林圍牆開始建造的前五年,一群東德的高中生得知匈牙利的反蘇聯運動遭到鎮壓,決定在課堂上以「沉默」表示聲援,沒想到這單純的舉動引來當局的調查。言論自由或轉型正義這類主題的影劇,對台灣人而言總多了一份複雜的感受。
Thumbnail
柏林圍牆開始建造的前五年,一群東德的高中生得知匈牙利的反蘇聯運動遭到鎮壓,決定在課堂上以「沉默」表示聲援,沒想到這單純的舉動引來當局的調查。言論自由或轉型正義這類主題的影劇,對台灣人而言總多了一份複雜的感受。
Thumbnail
能在年底看到《高潮》這樣的作品實在相當幸福,在我個人的觀影經驗裡頭,「爽片」常常都不是「爽片」,往往一走出電影院不久我就忘了,不論是對電影本身,或者是電影的影響,甚至因此很少跟朋友進院看「爽片」,因為我的恐懼在於,走出電影院後,我不能維持興奮感與朋友不斷的討論那部片。
Thumbnail
能在年底看到《高潮》這樣的作品實在相當幸福,在我個人的觀影經驗裡頭,「爽片」常常都不是「爽片」,往往一走出電影院不久我就忘了,不論是對電影本身,或者是電影的影響,甚至因此很少跟朋友進院看「爽片」,因為我的恐懼在於,走出電影院後,我不能維持興奮感與朋友不斷的討論那部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