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脂肪的真相:什麼油才是健康好油?

更新於 2021/12/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篇文章向大家說明了2016年美國新版飲食指南中,四大重點的前三點,今天則要解釋最後一點:
  1. 取消膽固醇的每日攝取上限(詳見此文:每人一天能吃幾顆蛋?
  2. 認為適量的喝咖啡對身體有益處(詳見此文:如何健康又正確地喝咖啡?
  3. 明確的設限糖類的攝取量(詳見此文:健康飲食應小心「隱形糖」陷阱
  4. 認為與其降低飲食中的總體脂肪量,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反而更為重要
長久以來,大家都聞「油」色變,尤其現在健身風氣盛行,許多年輕人都會追求體脂的控制。但如果你對健康飲食的觀念不是那麼了解的話,可能會誤以為「吃越少脂肪,體脂就能下降,身材就能維持得越好」,然而這點卻是相當致命的錯誤觀念
今天如果有人想積極減脂,而攝取過少的脂肪,則會使得身體的「必需脂肪酸」攝取不足。「必需」脂肪酸和必需胺基酸的概念相同,表示這類營養素是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因此若這類脂肪攝取不足,將導致賀爾蒙失調、細胞膜功能不全等等,進而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態、機能表現、以及代謝效率。雖然「少油飲食」對大部分現代人而言確實是可行的觀念,但若是毫無限制地減少油脂的攝取,則可能會有上述的致命影響。
從另一方面來看,1公克的脂肪可以產生9大卡的熱量(1公克的醣類或蛋白質只能產生4大卡的熱量),且脂肪的消化速度慢,較能帶來飽足感。因此如果大家只專注於減少油脂的攝取而不忌口,反而會造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攝取比例增加,進而產生胰島素阻抗等等的問題,對於追求體重、體脂下降更是沒有助益。再從另一角度而言,對人體來說相當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會溶解於脂肪中再被人體吸收,因此同樣需要「先攝取足夠的脂肪」,身體才能有效率吸收這些脂溶性維生素。
總結一下,脂肪的攝取對人體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此「選擇好油」就成一大關鍵。

脂肪的分類與攝取比例

一、飽和脂肪:來源是以動物為主,如豬油、牛油等等。但其實不只是肉類含飽和脂肪,還有烘焙過的食物(如蛋糕、甜點、餅乾)、牛奶、起司、炸物等等;或是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櫚油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
二、不飽和脂肪: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相較起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對人體較健康,且適量食用有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效果。來源是以「植物油」為主,像是烹飪常用的橄欖油、大豆油、葵花子油、芥花籽油等等;另外堅果類食物也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
三、反式脂肪:分為「人工的反式脂肪」及「天然的反式脂肪」。人工的反式脂肪是經過氫化後的反式脂肪,以固體狀態呈現,如:人造奶油乳瑪琳、塗在麵包上的奶油;此外酥油皮、零食(餅乾、薯條、甜甜圈、洋芋片等)中亦可能含有反式脂肪。人工反式脂肪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最不建議攝取的脂肪種類;天然的反式脂肪則常見於乳製品或牛、羊等肉品,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不需要特別擔心。

各類脂肪的建議攝取比例

既然脂肪有這麼多的分類,我們要如何攝取適當的比例呢?依據美國心臟學會建議,較推薦的食用脂肪比例是:
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0.8:1.5:1.0
雖然大家對這個數字很難有具體的概念,但要知道每一種食物其實都含有這三種脂肪,只是比例上的差異。如:
  • 橄欖油:約14%是飽和脂肪,73%是單元不飽和脂肪,11%是多元不飽和脂肪
  • 魚油:三種脂肪酸約莫各佔1/3(~33%)
  • 堅果:約17%是飽和脂肪,52%是單元不飽和脂肪,28%是多元不飽和脂肪
  • 蛋黃:約36%是飽和脂肪,44%是單元不飽和脂肪,16%是多元不飽和脂肪
  • 豬油:約39%是飽和脂肪,45%是單元不飽和脂肪,11%是多元不飽和脂肪
只要我們選擇多樣化的食物,並盡可能以植物油、堅果等「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為主,就能避免造成身體太大的負擔。而在這邊也呼應一下〈每人一天能吃幾顆蛋?〉這篇文章的內容:雖然雞蛋攝取量的部分,不需太擔心因食用雞蛋造成血中膽固醇升高的問題,但蛋黃內其實含有滿高比例的飽和脂肪,這反而才是大家食用時需要多加注意的部份。

脂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至多占每日熱量的30%

飲食指南中所建議的每日脂肪攝取量,約占每日熱量的20%-30%;而其中飽和脂肪的攝取,建議不要超過所有脂肪攝取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不應超過每日熱量的10%)。而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則更嚴格,建議飽和脂肪的攝取僅占每日熱量的5%即可
舉實例來說,以一位65公斤的成人而言,一天需要攝取的熱量約為2000大卡。2000大卡中,至多30%的熱量來自於脂肪,也就是2000×30%=600大卡;而1克的脂肪能產生9大卡的熱量,因此600÷9=約67克的脂肪,就是此人建議一天最大的油脂攝取量。而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建議不超過1/3,也就是22克(如果用美國心臟學會的標準則再砍半:飽和脂肪不超過11克)。
雖然明訂了建議攝取量,但根據2005年到2008年間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我國國民男性/女性一天平均的脂肪攝取量其實高達85/62公克,其中的飽和脂肪攝取量是28/20公克。根據此數據,國民的平均脂肪攝取量其實是超標的,讀者尤要注意。

飲食減脂的小建議

  1. 建議少吃紅肉(如豬、牛)及其油脂,並選擇禽類(甚至吃雞肉時可以考慮去皮)、魚肉,這類脂肪對我們的身體較健康。
  2. 烹飪時盡量使用植物油,如:芥花籽油、橄欖油、大豆油、葵花子油等等「不飽和脂肪」含量超過70%的油類,並配合「低溫烹調」,健康效果會更加顯著。(以高溫烹調油類及肉品,會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及致癌物質。)
    且植物油中,要避開椰子油、棕櫚油,這兩類是飽和脂肪較高的油類。
  3. 少吃零食、加工肉品,這類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 食用多種油類、健康肉類、堅果類,不要偏食於任何食物,就能達到正確的脂肪酸攝取比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K會員
50內容數
如果你重視知識來源根據,希望汲取醫學新知,歡迎訂閱本專題,讓我來為你把關內容,提供更正確的醫療資訊。我會將艱澀的醫療知識轉譯為大家都能輕鬆閱讀的醫學科普文章,逐一打破生活中常見的醫學謠言,輔以實例說明,帶大家建立正確保健觀念,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蒼藍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依照2016年美國新版飲食指南中的指示,以及WHO飲食指引,一律建議:糖類的攝取必需在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甚至5%更佳。本文將為你完整說明: ❶ 什麼是「糖」?以甜不甜來判斷嗎? ❷ 實例說明,每日的糖攝取量如何計算? ❸ 陷阱無所不在,要小心「隱形糖」 ❹ 五點減糖小建議
咖啡因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用,因此成為不少上班族甚至是學生黨的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網路上對於喝咖啡仍有許多迷思。究竟以目前的科研成果,咖啡及咖啡因對身體會有哪些影響呢?文內將解釋: ❶ 咖啡因是否可以幫助減重? ❷ 喝咖啡是否能抗癌 / 致癌? ❸ 咖啡因與膽結石、神經系統、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一直以來,雞蛋的攝取量,都是民眾非常關心的議題。在2015年之前,科學家的共識是一天盡量不要攝取超過一顆蛋,以維護你心血管的健康。 然而,在2016年初的時候,美國公布了最新版飲食指南,這個飲食指南裡面有四大突破性的重點及改變...
筆者在觀影過程中,發現「鬼滅之刃劇場版」中有三個非常有趣的醫學知識,得以進一步深入分析以及跟各位讀者分享。 但還是先警告一下,這篇文章有部分鬼滅之刃劇場版的劇情雷,如果你之後有打算去看,那建議先跳過這篇文章。如果你已經知道相關的劇情,就可以放心的繼續閱讀。
上個星期在Podcast跟大家分享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有趣故事,引起聽眾熱烈的迴響。有不少人問我:可不可以在方格子寫一篇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專欄文章,因為他們也遇到了胃炎或胃潰瘍的相關問題。因此這次就應大家要求,來寫一篇專文探討幽門螺旋桿菌。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 ❶ 一名血癌(白血病)病童的診斷經過 ❷ 血癌的生成:骨髓內,白血球的母細胞發生突變癌化 ❸ 血癌的症狀與治療 ❹ 家長應留心的 9 點兒癌徵兆
依照2016年美國新版飲食指南中的指示,以及WHO飲食指引,一律建議:糖類的攝取必需在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甚至5%更佳。本文將為你完整說明: ❶ 什麼是「糖」?以甜不甜來判斷嗎? ❷ 實例說明,每日的糖攝取量如何計算? ❸ 陷阱無所不在,要小心「隱形糖」 ❹ 五點減糖小建議
咖啡因具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用,因此成為不少上班族甚至是學生黨的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網路上對於喝咖啡仍有許多迷思。究竟以目前的科研成果,咖啡及咖啡因對身體會有哪些影響呢?文內將解釋: ❶ 咖啡因是否可以幫助減重? ❷ 喝咖啡是否能抗癌 / 致癌? ❸ 咖啡因與膽結石、神經系統、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一直以來,雞蛋的攝取量,都是民眾非常關心的議題。在2015年之前,科學家的共識是一天盡量不要攝取超過一顆蛋,以維護你心血管的健康。 然而,在2016年初的時候,美國公布了最新版飲食指南,這個飲食指南裡面有四大突破性的重點及改變...
筆者在觀影過程中,發現「鬼滅之刃劇場版」中有三個非常有趣的醫學知識,得以進一步深入分析以及跟各位讀者分享。 但還是先警告一下,這篇文章有部分鬼滅之刃劇場版的劇情雷,如果你之後有打算去看,那建議先跳過這篇文章。如果你已經知道相關的劇情,就可以放心的繼續閱讀。
上個星期在Podcast跟大家分享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有趣故事,引起聽眾熱烈的迴響。有不少人問我:可不可以在方格子寫一篇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專欄文章,因為他們也遇到了胃炎或胃潰瘍的相關問題。因此這次就應大家要求,來寫一篇專文探討幽門螺旋桿菌。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 ❶ 一名血癌(白血病)病童的診斷經過 ❷ 血癌的生成:骨髓內,白血球的母細胞發生突變癌化 ❸ 血癌的症狀與治療 ❹ 家長應留心的 9 點兒癌徵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書中的悄悄話: 於是奇奇和小歐靜靜待在那裡,享受著沒有東西,和一切東西。 奇奇想送禮物給小歐,卻發現小歐什麼都有了,於是奇奇開始思考要送除了「什麼都有」的東西,最後奇奇決定送「沒有東西」給小歐。
Thumbnail
  本獅常不斷反思自己與他人的感情關係,本文整理出什麼是健康的愛,讓非心理專業的你了解怎樣的愛是已經隱含危險訊號的愛,怎樣的愛是比較符合心理健康概念的愛。 這篇文章,是本獅接案、進修的心血結晶,僅獻給在感情、婚姻中卡關的你,或者想知道自己感情、婚姻狀況好不好的你。
Thumbnail
似乎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對於一些夜生活的幻想就慢慢淡出我對生活的想象,一來是我從20歲變成Agosexual了以後我就沒再去幻想那些瘋狂的夜生活,二來是當時四技(也就是高職生的“高考”)失利讓我很挫折所以覺得自己沒資格去想這些事情。
Thumbnail
近日武漢肺炎再度爆發,香港政府又藉此想推出健康碼,究竟甚麼是健康碼呢?這個政權背後又有甚麼盤算以及動機呢?如何透過健康碼剝奪人生自由?
Thumbnail
我們是否都被「愛自己」這三個字綁架了?在「愛自己」論調風行的情況下,「愛自己」已經不是普通的做自己,反而成為一種流行,成為一種必須這麼做的壓力。當「愛自己」變成枷鎖而非原本的善待自己,那就不能說的上是在愛自己。
Thumbnail
肌膚保養新趨勢「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保養」崛起──真!專屬每個人「最天然」的個人保養策略──但,如何才是:皮膚「微生物(生態)」的健康平衡狀態?...
Thumbnail
這些方案的選擇,就我自己讀完的感受,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家長會根據自身生活經驗,避開曾讓他不愉快的、並選擇曾讓他快樂或成功的選項。當然,隨著時間、大環境的改變,父母對教養類型的選擇也會改變。簡單來說,每個家庭與孩子都不同,教養風格也就形形色色。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書中的悄悄話: 於是奇奇和小歐靜靜待在那裡,享受著沒有東西,和一切東西。 奇奇想送禮物給小歐,卻發現小歐什麼都有了,於是奇奇開始思考要送除了「什麼都有」的東西,最後奇奇決定送「沒有東西」給小歐。
Thumbnail
  本獅常不斷反思自己與他人的感情關係,本文整理出什麼是健康的愛,讓非心理專業的你了解怎樣的愛是已經隱含危險訊號的愛,怎樣的愛是比較符合心理健康概念的愛。 這篇文章,是本獅接案、進修的心血結晶,僅獻給在感情、婚姻中卡關的你,或者想知道自己感情、婚姻狀況好不好的你。
Thumbnail
似乎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對於一些夜生活的幻想就慢慢淡出我對生活的想象,一來是我從20歲變成Agosexual了以後我就沒再去幻想那些瘋狂的夜生活,二來是當時四技(也就是高職生的“高考”)失利讓我很挫折所以覺得自己沒資格去想這些事情。
Thumbnail
近日武漢肺炎再度爆發,香港政府又藉此想推出健康碼,究竟甚麼是健康碼呢?這個政權背後又有甚麼盤算以及動機呢?如何透過健康碼剝奪人生自由?
Thumbnail
我們是否都被「愛自己」這三個字綁架了?在「愛自己」論調風行的情況下,「愛自己」已經不是普通的做自己,反而成為一種流行,成為一種必須這麼做的壓力。當「愛自己」變成枷鎖而非原本的善待自己,那就不能說的上是在愛自己。
Thumbnail
肌膚保養新趨勢「皮膚-微生物組(microbiome)-保養」崛起──真!專屬每個人「最天然」的個人保養策略──但,如何才是:皮膚「微生物(生態)」的健康平衡狀態?...
Thumbnail
這些方案的選擇,就我自己讀完的感受,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家長會根據自身生活經驗,避開曾讓他不愉快的、並選擇曾讓他快樂或成功的選項。當然,隨著時間、大環境的改變,父母對教養類型的選擇也會改變。簡單來說,每個家庭與孩子都不同,教養風格也就形形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