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與敵人》#10 知彼知己(觀點取替)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1. 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你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


各位看著鏡子時看到什麼?答案很明顯,我們看著鏡子時,看到了自己。這個概念顯而易見,然而,能在鏡子中辨識出自己,是人類與多數物種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看著鏡子時,知道自己正看著自己,而不是另一個人;然而如果把土狼放在鏡子前,土狼不會認出鏡子反射出的影像就是自己,而會覺得那是另一隻土狼,牠會露出尖牙,宣告這裡是自己的地盤。


我們人類之所以特別,其中之一就是我們能夠通過鏡子測驗。

能夠通鏡子測驗,代表演化的里程碑:有能力辨識出自己,以及有能力區分自己與他人。

人類並非天生能辨認自己,這種能力需要培養。人類往往需成長到 18 個月大後,才能通過鏡子測試。


想像一下:一個男人走進銀行,說自己背包裡有炸彈,要你拿出 2000 美元,你會怎麼做?

大部份的人會回答:「錢給他就對了」。

有的人會回:「按警鈴,接著將對方撲倒在地」。

然而,銀行經理卻問他:「你為什麼需要 2000 美元」?

炸彈客解釋,他需要幫朋友付房租;她聽完之後,建議他申請貸款幫助朋友;另一方面,偷偷通知驚方,一邊幫搶匪準備申貸文件。


光問「為什麼」?尋求他人觀點,就連最暴力的情境都可以化解。研究發現,被要求思考賣方觀點的受試者,比較可想出具有創意的交易。

為什麼?因為以同理心感受對方情緒,會過於倒向包容與默許。同理心太強時,就算可能被利用,我們也會大方讓步與合作。致勝之道是除了了解別人的需求,也得照顧到自己的利益。


研究發現,觀點取替能讓餅變大,還能讓當事人替自己取得額外資源。


書中還有另一個小故事也非常的有趣,是在講老羅斯福選總統時的插曲。

羅斯福的團隊預計每停一站都要發放小冊子,上頭要放一張羅斯福看起來剛毅又掌握全局的照片。團隊找到完美的照片,印了近三百萬份小冊子,然而即將啟程時,工作人員發現小冊子上的照片版權屬於「芝加哥摩菲特攝影工作室」。競選團隊並未取得授權,每本小冊子的授權費可能要1美元,總金額等同 2015 年的 7,300 萬美元以上。如果是你,你會如何解決這件事?


競選團隊有兩個明顯的選項:

  1. 付錢
  2. 銷毀小冊子。


競選總幹事考慮了工作室的觀點,想到兩件事:

  1. 第一,他不知道我們已經印製了小冊子。
  2. 第二,他知道摩菲特會獲得很大的宣傳。


找出這兩件事之後,發電報給摩菲特,上面簡單寫著,「我們預計發放數百萬封面有羅斯福照片的小冊子,照片上被選上的工作室將可獲得廣大宣傳,你們願意付多少錢?」

摩菲特回應:「我們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形,不過我們願意出 250 美元。」


成交,觀點取替讓驚人債務變成小賺一筆。

做到觀點取代的方法之一,是主動想像別人會怎麼想。



2. 模仿的藝術與客戶需求


模仿可以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另一人的感受。

模仿可以帶來更有效的觀點取替,而觀點取替也能增加模仿。杜克大學的譚雅.查特蘭(Tanya Chartrand)發現,高明的觀點取替者特別擅長模大部份創業者開業的理由,都是只關注自己相關的部份 ( 如:我有什麼能力、長處、弱點… ),或是與自己事業有關的事,很少提到外部因素 ( 如:供給者、競爭者、市場需求 )。仿他人。


另一方面,人喜歡被模仿……不過,模仿還是要有技巧。

舉例來說,如果受試者翹腳,助理也跟著翹腳。不知不覺中被模仿的受試者,會比較喜歡那位研究助理,而且覺得雙方比較合得來。

另外還發現,人們在工作面試時被模仿,會變得比較不焦慮,表現也更好。


由於模仿者讓人感受到合作意願,信任感與合作程度也跟著提高,模仿者因而取得更多資源。


要怎麼模仿,實驗中做以下的事:

  • 要模仿談判夥伴的一舉一動,例如對方摸臉,你就摸臉。如果對方往後靠在椅子上,或是往前靠,你也跟著做。
  • 但模仿時一定要小心,不能讓對方察覺你在做什麼。
  • 此外,不要把太多心力放在模仿,把注意力放在談判結果。

 模仿他人講話也有好處,尤其是女服務生:


另外,研究顯示,依照指示模仿顧客用語的女服務生,拿到多一倍的小費!還有模仿信件的寫法,也有用。 (如:對方在信中使用表情符號 ^^ ,你也跟著用;或縮寫 y’know (you know)。


觀點取替除了可以透過模方,另外,觀點取替也是「創業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大部份創業者開業的理由,都是只關注自己相關的部份 ( 如:我有什麼能力、長處、弱點… ),或是與自己事業有關的事,很少提到外部因素 ( 如:供給者、競爭者、市場需求 )。

換句話說,創業者未能考量顧客與競爭者的觀點

當我們從顧客的角度看事情後,才會開始問對問題



3. 找到正確平衡


婚姻幸福的關鍵是什麼?觀點取替是預測婚姻能否持久的關鍵指標。

不過,觀點取替也會增加離婚的可能性。要是夫妻開始對抗,觀點取替的壞處將大過好處。


我們從敵人的觀點出發,我們會思考對方將如何傷害我們、他們私底下想怎麼欺騙我們,我們因而變成想保護自己的偏執狂。

此時觀點取替會讓「希望別人怎麼待你,就怎麼待人」的觀點,變成「以為別人會怎麼待你,就怎麼待人」。


研究顯示,就算是相識不深的兩個人,觀點取替可以促進溝通,增加合作,減少偏見,但當競爭意識高漲時,更多的觀點取替,只會讓競爭越演越烈。

若沒有同理心的人(如霸凌者)懂得觀點取替很危險,他會很懂得別人的弱點,進而抓住那一點欺負對方。

見面在過度競爭的情境,面對面會使原本的衝突,升高成全面的敵意。


怎麼知道何時該見面或保持距離?

  • 人們不確定該競爭或合作,見面可以創造和和諧氣氛,讓互動走向合作。近距離接觸可潤滑社會互動的齒輪,讓信任萌芽。
  • 如果兩個人本來就抱有很深的敵意,見面反而會讓競爭意識火上加油,此時見到對方會陂低和解的可能性。


Blog:https://givemebook.clu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9會員
257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在和別人的相處中,我常感到矛盾和糾結,因為自己與別人意見相左,彷彿身體被兩邊方向相反的力量同時拉扯而感到徬徨無助。有時我常以他人為標準,隨波逐流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人為鏡,卻不懂分辨是非對錯而活成他人的樣子;有時我會固執己見,雖然堅守立場,卻因與他人隔絕而停滯不前、孤芳自賞。無論是失去主體性
Thumbnail
在和別人的相處中,我常感到矛盾和糾結,因為自己與別人意見相左,彷彿身體被兩邊方向相反的力量同時拉扯而感到徬徨無助。有時我常以他人為標準,隨波逐流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人為鏡,卻不懂分辨是非對錯而活成他人的樣子;有時我會固執己見,雖然堅守立場,卻因與他人隔絕而停滯不前、孤芳自賞。無論是失去主體性
Thumbnail
★停止自我懷疑,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其實你自己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化身為「認同渴望怪獸」。 只要活在世上,我們都無法擺脫認同渴望。 既然這麼多人都深受其苦,是不是只要放棄它就能解決了呢? 不,絕對不是那樣。 問題在於與認同渴望的「相處方式」。 只要改變相處方式,妥善掌控認同渴望, 它將成為我
Thumbnail
★停止自我懷疑,社群時代的不走心人際攻略! ●其實你自己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化身為「認同渴望怪獸」。 只要活在世上,我們都無法擺脫認同渴望。 既然這麼多人都深受其苦,是不是只要放棄它就能解決了呢? 不,絕對不是那樣。 問題在於與認同渴望的「相處方式」。 只要改變相處方式,妥善掌控認同渴望, 它將成為我
Thumbnail
生物對環境都有其適應性,一樣是鳥類,禿鷹在沙漠啃食動物遺體、老鷹在高山擁有超群視力獵捕兔子。 同樣的獵捕行為,不同的環境會延伸出不同獵捕行為。 人類也一樣,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上班時溫文儒雅,「謝謝」與「不好意思」總是補上,下班後與朋友吃飯開啟放鬆模式,髒話跟隨句子併飛出超級紓壓。
Thumbnail
生物對環境都有其適應性,一樣是鳥類,禿鷹在沙漠啃食動物遺體、老鷹在高山擁有超群視力獵捕兔子。 同樣的獵捕行為,不同的環境會延伸出不同獵捕行為。 人類也一樣,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上班時溫文儒雅,「謝謝」與「不好意思」總是補上,下班後與朋友吃飯開啟放鬆模式,髒話跟隨句子併飛出超級紓壓。
Thumbnail
​ 同理心,江湖人稱「換位思考」,這把自我提升的利器,到底該怎麼運用? ​ ​ ​ ​ ​ ​ ​ ​
Thumbnail
​ 同理心,江湖人稱「換位思考」,這把自我提升的利器,到底該怎麼運用? ​ ​ ​ ​ ​ ​ ​ ​
Thumbnail
綁匪跟商品交易員沒什麼兩樣,你不是主動出擊,就是等著被宰。
Thumbnail
綁匪跟商品交易員沒什麼兩樣,你不是主動出擊,就是等著被宰。
Thumbnail
如果你曾覺得自己不夠孝順,那只要別人認為你應該具備賺錢的能力卻不去以此回饋給家裡人,別人就綁架成功了;如果你曾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我只要讚揚過你做過的多少好事,讓你忙下去,一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Thumbnail
如果你曾覺得自己不夠孝順,那只要別人認為你應該具備賺錢的能力卻不去以此回饋給家裡人,別人就綁架成功了;如果你曾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我只要讚揚過你做過的多少好事,讓你忙下去,一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Thumbnail
想像力是我們的超能力,說故事是人類的本能,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我們總忍不住想了解來龍去脈,有些人比較正面,也有些人比較負面,除了提醒自己正面思考之外,還有什麼是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呢?
Thumbnail
想像力是我們的超能力,說故事是人類的本能,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我們總忍不住想了解來龍去脈,有些人比較正面,也有些人比較負面,除了提醒自己正面思考之外,還有什麼是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呢?
Thumbnail
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你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 光問「為什麼」?尋求他人觀點,就連最暴力的情境都可以化解。研究發現,被要求思考賣方觀點的受試者,比較可想出具有創意的交易。 觀點取替能讓餅變大,還能讓當事人替自己取得額外資源。 做到觀點取代的方法之一,是主動想像別人會怎麼想。 模仿可以帶來更有效的觀點取替。
Thumbnail
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你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 光問「為什麼」?尋求他人觀點,就連最暴力的情境都可以化解。研究發現,被要求思考賣方觀點的受試者,比較可想出具有創意的交易。 觀點取替能讓餅變大,還能讓當事人替自己取得額外資源。 做到觀點取代的方法之一,是主動想像別人會怎麼想。 模仿可以帶來更有效的觀點取替。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從如何發現與理解某位同事作為一名仆街(討人厭又品性惡劣的人)開始。在【職場仆街論 Ch.1】裡,我談到自己在國高中時期,便「天生」地會藉由觀看周遭人們的言行舉止與互動,然後「猜測」(to conjecture)他們的動機,從某種假定中再推論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與人際結果。
Thumbnail
今天,讓我們從如何發現與理解某位同事作為一名仆街(討人厭又品性惡劣的人)開始。在【職場仆街論 Ch.1】裡,我談到自己在國高中時期,便「天生」地會藉由觀看周遭人們的言行舉止與互動,然後「猜測」(to conjecture)他們的動機,從某種假定中再推論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與人際結果。
Thumbnail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Thumbnail
日期:7/5 閱讀時間:6:50 - 7:10 寫作時間:7:15 - 7:52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真相觸發機制-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我們認為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兩者是一樣的嗎?,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一樣的。當別人回饋的時候是用「別人眼中的自己」來論述,但是碰到「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