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6】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術--《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忘了在哪本書上看到作者推薦這本書,在加入待閱讀清單後,一直沒看,直到準備再次接任主管後,把這本書看了兩次。
高效率只是「快」,高效能是「又快又好」,要學習如何做「對」的事,而不單把事做對。
封面這段話,其實就點出職場一個狀況:很多時候,忙得要死,卻覺得還是有忙不完的事。如果不給自己一些時間探究原因,找出改變方式,持續投入忙下去,反而不是件好事。
市面有許多書教導如何當好主管,「管理」別人。《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則是在教如何管理好當主管的自己,畢竟連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怎麼管得好別人呢?
不過擔任管理者後,事實上並不會如想像中的美好,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四個現實:
管理者的時間往往掌握在別人手上。
除非積極行動,改變生活和工作現況,否則管理者將被迫不停處理事情。
當組織其他人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他才算真正有成效。
管理者乃置身於組織內部。
其中,西恩認為「當組織其他人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他才算真正有成效」是這四點當中的核心,一旦管理者面對組織的問題,無法透過制度或系統建立,避免常態性錯誤發生,那麼緊接而來,便會有很多人來「佔用」自己的時間,並且被迫收拾殘局。
「提到高效能主管,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是誰?」杜拉克認為,並沒有「高效能人格」這回事,跟他共事過的高效能主管中,有個性外向、古怪、害羞靦腆、熱誠溫暖、魅力十足。換句話說,高效能主管並沒有一個共通的型態,高性能是一種習慣,是可以學習的。
全書主要環繞的五個高效能習慣,分別為「了解你的時間」、「問『我可以有什麼貢獻?』」、「善用人之所長」、「先做最重要的事」、「做有效的決策」。

👍️了解你的時間

相對於金錢,時間是一個限制因素,是無法取代的資源。因此要好好紀錄自己的時間都花在哪些地方,不能只憑印象,心理研究顯示,人類缺乏穩定的時間感,大多數的人如果關在房間幾個小時,即使燈亮著,仍無法估計到底過了多少時間。
書中也提到,有位董事長說自己每天的時間,分別花在與高階主管談話、與重要客戶聯絡、投入社區服務,結果請秘書詳實紀錄後才發現,他很多時間其實都在扮演調度員的角色,例如幫客戶追蹤訂單等。
大家常認為要懂得利用時間,就是要等得運用零碎時間,但杜拉克認為零碎時間是沒有意義的,包含在與人溝通上,如果溝通觀念只花15分鐘並不會有太大成效,因此要把時間整合成完整的時間。
要把自己的時間最大化,可以設法找出不需要做的事情,刪除掉;思考哪些事可以請別人代勞。
最重要的一點:管理者之所以會浪費時間,因為管理者往往會浪費別人的時間。因此要直接問:「我做哪些事情不但沒有提升你的效能,反而浪費你的時間?」這個問題除了要管理者能意識到,還要部屬敢說出口,蠻不容易的。

👍️問「我可以有什麼貢獻?」


管理者必須把焦點放在有所貢獻上。每個組織都需要三個主要領域的績效:直接看到成果、需要建立根本價值、需要為未來培育人才。呼應一開始提到的,管理者需要設法讓自己的專業發揮效能,思考誰會運用他的產出,才算是有貢獻。
關於這點,最讓人有感的莫過於「有效的會議」。高效能管理者必須知道「為什麼要開這個會?這個會是要傳達訊息、做決定,還是要弄清楚要做哪些事情?」,要在會議一開始時,就說明會議目的和需要達到的貢獻,以確保會議能達成目標。

👍️善用人之所長

高效能管理者不問「他跟我合不合得來?」而會問「他能有什麼貢獻?」
高效能管理者不問「他有哪些事情辦不到?」而是問「他能把什麼事情做得最好?」
在用人時,要考量的不是找到缺點最少的人,而是如何發揮一個人的長處;看重的是這人是否能在某方面出類拔萃,而不是希望各方面都有所表現,卻表現平平。

👍️先做最重要的事

「一次只做一件事,專注」聽起來很簡單。
不過管理者經常在壓力下,總是傾向解決昨日的危機,但「注意組織外部的狀況」才是唯有自己能做的事,因而導致重視急迫性甚於重要性。
另外,重點並不在於設定優先順序,而是要決定「什麼事要押後處理」,並且專注當下的機會,而不是問題。要拉高企圖,把目標放在能發揮影響,帶來改變的地方,不然很容易達到安穩。

👍️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決策流程包含五要素:
一、決策時問「這是常態還是特例?」
二、界定決策的邊界條件,明確規範決策要達成哪些目標?至少要解決問題的哪些部分?滿足哪些條件?
三、必須著眼正確政策,不僅是可接受的政策,因為最後勢必妥協。
四、 決策時必須將決策方式納入考量。
五、執行過程必須建立回饋機制,檢驗決策成效。
書中提到,要做正確的決策,而非可接受的決策。
妥協有兩種,一種是「有半條麵包,勝過什麼都沒得吃」,另一種是「得到半個嬰兒
比完全得不到嬰兒還糟糕。」如果決策前,是優先考慮「怎樣才能被別人接受」,那最後得到的可能就是「半個嬰兒」,想討好所有人的後果就是,什麼人都沒討好到。

西恩後見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省思的地方,對我自己來說,受益最大的是「善用人之所長」的篇章。前面提到,高效人人士並沒有板模,各種個性的人都會有,而現實職場上,同事的個性也是千奇百怪,但慢慢往上晉升到管理職後,那些同事就不再只是可以「眼不見為淨的人」。
當沒那麼合得來的同事,變成了部屬,如果他能貢獻的部分,是對整個組織有幫助的,那麼「跟他合不合得來」的這個考量,就得放到第二順位。
這讓我想到自己很喜歡的三國時代,曹操身邊最有才華的謀士郭嘉,多次獻計讓曹操初期可以平定北方,但也經常有人向曹操告狀郭嘉行為不檢,但曹操並沒有因此不用郭嘉,反而更喜愛他,畢竟曹操看重的是郭嘉的謀略技能,而非要用一個聖人。
另外,身為管理者,有了權力的同時,也代表有了更多責任,書中提到「當組織其他人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他才算真正有成效」,以及問部屬「我做哪些事情不但沒有提升你的效能,反而浪費你的時間?」更提醒自己,必須要定期空下時間,思考當前組織內,有發生哪些結構性問題,是可以透過調整,避免某些問題一再發生的,這才是高效能管理者能做,而別人無法代勞的事。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1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在學校,我們被強迫學習;長大後進入社會,才發現有好多學校沒教的事,學無止境,只是這個過程中,常常會遭遇挫敗,讓學習原地轉圈。 《學得快才會想學!:黃金20小時學習法》這本書,有點像《刻意練習》簡配版,沒有什麼研究數據,只有作者親身體驗,全書283頁,談怎麼學習只有49頁,後面頁數作者直接展示他
看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為什麼要看《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這本書? 人的精力跟生命都有限,開始寫作輸出後,更深覺輸入的重要性,因此想要藉由此書,了解如何更快速抓住閱讀重點。 本書適合 想要提升閱讀效率、想Get成長書單、了解商業經營的人 其實,我們可能都畫錯線了XD 話說電子書真的很方便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鼓勵我們多看書;但古人又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搞得我好亂啊!到底是要看書還是不要看書? 《問題背後的問題》教我遇到事情不要先問「Why」,直到我看到《先問,為什麼?顛覆慣性思考的黃金圈理論,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不禁納悶,請問我遇到事情,到底要先問為什麼還是不?
小時候在學校,我們被強迫學習;長大後進入社會,才發現有好多學校沒教的事,學無止境,只是這個過程中,常常會遭遇挫敗,讓學習原地轉圈。 《學得快才會想學!:黃金20小時學習法》這本書,有點像《刻意練習》簡配版,沒有什麼研究數據,只有作者親身體驗,全書283頁,談怎麼學習只有49頁,後面頁數作者直接展示他
看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為什麼要看《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這本書? 人的精力跟生命都有限,開始寫作輸出後,更深覺輸入的重要性,因此想要藉由此書,了解如何更快速抓住閱讀重點。 本書適合 想要提升閱讀效率、想Get成長書單、了解商業經營的人 其實,我們可能都畫錯線了XD 話說電子書真的很方便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鼓勵我們多看書;但古人又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搞得我好亂啊!到底是要看書還是不要看書? 《問題背後的問題》教我遇到事情不要先問「Why」,直到我看到《先問,為什麼?顛覆慣性思考的黃金圈理論,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不禁納悶,請問我遇到事情,到底要先問為什麼還是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知道這本書,一直都很好奇公關這份工作,所以就來看看這本書能從業界角度帶來怎樣的經驗傳承。
Thumbnail
 ★十一間博物館與它們的鎮館之寶背後, 有太多說不完的精彩故事。 ●站在博物館的展廳裡,等於是站在一條時光縱軸上,博物館是現實生活中的「時空隧道」,往前可以回顧人類從何處來,向後可以洞察我們將去往何方。 存在於幾千年前的社會和生活、發生在幾萬公里以外的事情、歷經時間的考驗留存至今的藝術瑰寶,都可
Thumbnail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佔地面積51600平方公尺,地下2層、地上8層,設計「生命樹」為出發點,是以在地環境特色與環保節能的綠建築圖書館,館內和周邊結合了文創市集、商業、展覽、劇場、主題餐廳…等多元功能服務。
Thumbnail
身心平衡是每個超過30歲的人必須要維護的。 透過閱讀與寫作的平衡,你可以鍛鍊你的心靈,練習更好的消化與吸收知識。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如何利用閱讀與寫作這兩種方式鍛鍊心靈的三大關鍵。 關鍵1 - 讀寫的平衡:就如同飲食與運動的平衡,閱讀讓我們吸收知識,而寫作則如同運動,將所學知識消化與吸收。如果只有吸
Thumbnail
(一)挖掘人性 法國小說家莫里亞克(Francois Maudiac 1885-1970)於195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是:「由於他對心靈之深刻觀察與緊扣的藝術─藉著它們,他在他的小說中剖析人生的戲劇。」肯定他在人類靈魂方面的透徹分析,對於文學內涵之開創,做出重大的貢獻。他在1932年出版的
Thumbnail
題目雖然是「談《克拉拉與太陽》中的父母之愛」,可通篇下來我並未找到愛,直到讀完這本書,想像克拉拉的樣子,想像它在草地上吸收陽光的樣子,才覺得有點點放鬆,覺得屬於AI克拉拉的愛也許在大地、自然與克拉拉自己之間⋯⋯
Thumbnail
從《法蘭克》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知道,從事音樂、藝術或者其他任何志業,只因為這志業本身而去實踐的才珍貴,但若我們要去迎合眾人,我們所能迎接的只是自我的崩毀。
Thumbnail
那種特別的當代感,還是在敘事的變化,也就是電影中傑克對於材料的偏執:如屍體運用與殺人方式。導演對於音畫材料的偏執,在於從精神狀態去探索人的存在並向外展現對於神話、宗教的興趣,乃至於他的電影中常常出現類似宗教裡繁雜的符號,到近期偏愛各種美術史的繪畫,但重點還是為了建構出戲劇上胡謅鬼扯的偽神話、偽科學
Thumbnail
他就像一些藝術片的導演一樣,像加斯帕·諾埃,為了性,他可以一直拍一直拍,拍到沒有劇情也無所謂;就像蔡明亮,他可以拍一個人在那煮飯、在那沉思、在做奇怪舉動,也不要講一個故事;或是像剛剛提到的胡波,為了拍一個人走路,也不願意把劇情推快一點,因為走路比劇情重要。種種看起查克版的正義聯盟就像這樣作品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知道這本書,一直都很好奇公關這份工作,所以就來看看這本書能從業界角度帶來怎樣的經驗傳承。
Thumbnail
 ★十一間博物館與它們的鎮館之寶背後, 有太多說不完的精彩故事。 ●站在博物館的展廳裡,等於是站在一條時光縱軸上,博物館是現實生活中的「時空隧道」,往前可以回顧人類從何處來,向後可以洞察我們將去往何方。 存在於幾千年前的社會和生活、發生在幾萬公里以外的事情、歷經時間的考驗留存至今的藝術瑰寶,都可
Thumbnail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佔地面積51600平方公尺,地下2層、地上8層,設計「生命樹」為出發點,是以在地環境特色與環保節能的綠建築圖書館,館內和周邊結合了文創市集、商業、展覽、劇場、主題餐廳…等多元功能服務。
Thumbnail
身心平衡是每個超過30歲的人必須要維護的。 透過閱讀與寫作的平衡,你可以鍛鍊你的心靈,練習更好的消化與吸收知識。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如何利用閱讀與寫作這兩種方式鍛鍊心靈的三大關鍵。 關鍵1 - 讀寫的平衡:就如同飲食與運動的平衡,閱讀讓我們吸收知識,而寫作則如同運動,將所學知識消化與吸收。如果只有吸
Thumbnail
(一)挖掘人性 法國小說家莫里亞克(Francois Maudiac 1885-1970)於195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是:「由於他對心靈之深刻觀察與緊扣的藝術─藉著它們,他在他的小說中剖析人生的戲劇。」肯定他在人類靈魂方面的透徹分析,對於文學內涵之開創,做出重大的貢獻。他在1932年出版的
Thumbnail
題目雖然是「談《克拉拉與太陽》中的父母之愛」,可通篇下來我並未找到愛,直到讀完這本書,想像克拉拉的樣子,想像它在草地上吸收陽光的樣子,才覺得有點點放鬆,覺得屬於AI克拉拉的愛也許在大地、自然與克拉拉自己之間⋯⋯
Thumbnail
從《法蘭克》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知道,從事音樂、藝術或者其他任何志業,只因為這志業本身而去實踐的才珍貴,但若我們要去迎合眾人,我們所能迎接的只是自我的崩毀。
Thumbnail
那種特別的當代感,還是在敘事的變化,也就是電影中傑克對於材料的偏執:如屍體運用與殺人方式。導演對於音畫材料的偏執,在於從精神狀態去探索人的存在並向外展現對於神話、宗教的興趣,乃至於他的電影中常常出現類似宗教裡繁雜的符號,到近期偏愛各種美術史的繪畫,但重點還是為了建構出戲劇上胡謅鬼扯的偽神話、偽科學
Thumbnail
他就像一些藝術片的導演一樣,像加斯帕·諾埃,為了性,他可以一直拍一直拍,拍到沒有劇情也無所謂;就像蔡明亮,他可以拍一個人在那煮飯、在那沉思、在做奇怪舉動,也不要講一個故事;或是像剛剛提到的胡波,為了拍一個人走路,也不願意把劇情推快一點,因為走路比劇情重要。種種看起查克版的正義聯盟就像這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