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盡所能追求盡善盡美是件好事,但變成完美主義,可能就不那麼好了。看起來不是一樣嗎?其實一線之隔,天差地遠。
必須問問自己,你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是否經常是焦慮挫敗的?如果經常有負面情緒,很有可能你是完美主義者,不只是盡力而為而已。
根據《脆弱的力量》作者布芮尼·布朗博士的說法,完美主義的糖衣底層是「羞愧感」。因為羞愧太容易浮現來攻擊自己,所以必須一直生活完美、舉止完美、表現完美,以避免招來任何責難、論斷與批判。為了不讓羞愧感趁虛而入,一刻都不能放鬆。
但是人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儘管你嚴密守備,必然仍經常顧此失彼,且你比別人更嚴格地不斷抓自己的包,因此更是腹背受敵,總是提心吊膽,焦慮沮喪。
又由於完美主義聽起來實在像是個稱讚,更讓人混淆。凡事竭盡所能,陷入的卻是博取認同、肯定與接納,飲鴆止渴的陷阱,無法自拔。
快速分辨的方法,布朗博士說:
完美主義的努力:以他人為焦點——別人會怎麼想?
健康的努力(自我成長):以自己為中心——我該如何改進?
這看起來很好懂也很容易,但實踐起來很是需要反覆修煉。
要怎麼知道你從完美主義轉到自我成長?有時你的頭腦會狡辯,所以不要用理性思考,而是回到覺察,看看整體的情緒狀態,是否真的改善了。畢竟你是真的想要改善情緒,而不是怕別人知道你是完美主義者(又陷入完美主義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