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操盤人類大歷史,靠「牠」們兩隻……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信仰小叮嚀:宗教語言難免與其他學科領域的語言重疊

社科小常識:哲學家Isaiah Berlin回顧思想史發展,區分廣而不專、專而不廣兩種做學問的態度

應用小撇步:想「講人話」,就需要留意is和ought的分別

狐狸vs刺蝟

Isaiah Berlin引用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的話「狐狸懂很多,但刺蝟只懂一件大事」,表達廣而不專、專而不廣兩種求學的態度。我很明顯是前者,「狐狸式」的求學態度。

來自台灣的啟蒙

記得家人送我第一本台灣出版的書,不是有注音的故事書,而是陽明出版社的《最新科學百科全書》。那時大概小學五、六年級,我對電視卡通生厭,也不喜歡讀故事和漫畫,閒時就隨意翻開這本百科全書,足以打發半天,滿足我對世界的好奇心。雖然好奇心有餘,對知識又有廣泛的興趣,可惜求學的耐性和克服難題的韌性不夠(對於天資平庸的我是致命傷),導致學業成就和學問的功力不足以讓我成為真正的man of letters、Renaissance man。

狐狸萬歲

「狐狸式」的求學態度讓我長大後對思想史產生興趣,發現人文社科各領域的思想,如何互相影響和詮釋。例如二十世紀從基因科學所衍生的極端基因決定論,很大程度繼承了十九世紀演化論對於人類生物學歷史的論述。「我祖先的演化歷史或基因歷史造成我今天的身體」這個生物學觀點,正好與同時代的精神分析同出一轍,弗洛伊德認為「我的家庭生活史造成我今天的心理狀況」。演化論與精神分析法可以互相詮釋。

Meaning of meaning!

這種跨學科詮釋的方法我一直都有應用在信仰反思方面,但一直都不知道怎樣命名這個做法,也不知道怎樣解釋這方法的好處。直到最近讀到一本小書Myth and Meaning,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類學家Lévi-Strauss,內容來自他在一九七七年到加拿大演講的英文原稿。他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世上哪一個字的意思是最難解釋的呢?答案就是「意思」(meaning)。「意思」的意思是什麼?就是翻譯成另一種文字去表達的能力。雖然這個定義跟英美語言哲學的觀點比較顯得薄弱,但「意思的意思」可作為是一個隱喻,來演繹「神學的意思」,就是翻譯成別的學科的語言去表達的能力,即跨學科的「換句話說」。

燒腦的理由

如果這個隱喻是合理且有用的話,那麼我的「狐狸式」求學態度其實就幫助我把神學與其他學科互相詮釋。在這個詮釋過程,用別的學科語言來表達神學,突顯神學對其他學科的重要;用神學的語言來表達其他學科,就是用神學來衡量、呈現其他學科的價值觀。我的目的很簡單:嘗試用其他學科的語言使神學的語句表達(articulation)更豐富,藉此幫助基督徒深化信仰和更有效傳福音。

常識的常識

我的第二種求學態度是重視常識。雖然高中念自然組,但是我能力不足、興趣不大,唸得很辛苦,最終成績也毫不理想。反而我每年暑假都參加人文領域的研習課程,包括本土口述歷史、文化遺產等,漸漸產生研究人的興趣,然後大學很任性地選擇讀沒有「錢途」的人類學。系所裡許多老師是美國東岸大學培養出來的白人和亞洲人,男的憨直開朗如Obama,女的性別覺醒如Hilary Clinton,他們對人有真誠的關懷,在校外持續為香港的弱勢族群請命。

不可攀的象牙塔

身處這種「左翼」氣氛,我直覺感到有點保留,覺得老師對這個社會的解釋,可能與常識有一些差異。例如我聽說一位美國白人老師長期為來港申請庇護的非洲難民爭取權益,他關注譴責港府對外來弱勢群體不公,卻不會為無辜的納稅人花錢接濟難民而伸冤(納稅人付這老師月薪值三十萬台幣);只聲討香港沒有積極的多元文化政策來容納這些難民,卻沒有遊說難民所屬的非洲各國政府,對國內異教、異見者多一點寬容,使他們不致流落異鄉(搞不好這老師大學時代在DC有豐富的lobbying經驗)。

家人是常識達人

我的爸、媽、姑姑,是我小時候家裡的常識達人。所謂的常識,大概就是他們身教待人處事的習慣,以及言傳下來的廣東話歇後語。他們的常識,往往犀利地點出問題實際的癥結(is),高深的理想、標準(ought)則相形見絀。他們心中不是沒有ought,只是他們從不大義凜然地以ought來左右我的想法,反倒老實地以is來說服我他們比較對。因此,當我的人類學老師真誠地被高深的ought意識型態框住,常識告訴我比較符合可觀察現況的is。這種求學態度潛移默化,讓我不知不覺地喜歡Burke多於Rousseau,喜歡Hume多於Descartes,喜歡Popper多於Foucault(姑且自稱BHP粉)。

不學無術的結果

在信仰反思方面,對於is和常識的偏好,使我最後變得不學無術。我信仰反思,不太能建構神學,反而有可能做神學建構前(建築物的比喻)的翻土和地質勘察。透過跨學科的閱讀、理論整合,與神學互相詮釋,我希望為那些在不同層面論述神學的基督徒,釐清現實生活中(講人話的)is,以至我們所維護、高舉神學的ought能有效對應現實生活。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SoundOn版https://player.soundon.fm/p/kkyim

Apple版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17953348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4會員
133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羅輯思維(認知篇)》一書中,作者羅振宇用了一個比喻:「刺蝟與狐狸」,來幫助我們理解不同的思維方式,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平衡長期目標和短期適應提供了新的視角。 什麼是「刺蝟」和「狐狸」?這個比喻來自著名哲學家 Isaiah Berlin,他說:「刺蝟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許多小事。」這裡的刺
Thumbnail
在《羅輯思維(認知篇)》一書中,作者羅振宇用了一個比喻:「刺蝟與狐狸」,來幫助我們理解不同的思維方式,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平衡長期目標和短期適應提供了新的視角。 什麼是「刺蝟」和「狐狸」?這個比喻來自著名哲學家 Isaiah Berlin,他說:「刺蝟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許多小事。」這裡的刺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哲學家說,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即在於,動物只有獸性,而人類是靈性與獸性兼具,因為有靈性,才育化得出道德觀念與中心信仰。道德能讓我們明辨是非,信仰則使我們懷抱盼望;當人生處在兇惡之中,遭遇種種挑戰和困境時,因為有了盼望,我們才有勇氣、有力量,可以撐下去、挺過去。然而,在這個盼望背後的信仰基礎是
Thumbnail
 哲學家說,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即在於,動物只有獸性,而人類是靈性與獸性兼具,因為有靈性,才育化得出道德觀念與中心信仰。道德能讓我們明辨是非,信仰則使我們懷抱盼望;當人生處在兇惡之中,遭遇種種挑戰和困境時,因為有了盼望,我們才有勇氣、有力量,可以撐下去、挺過去。然而,在這個盼望背後的信仰基礎是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閱讀打開眼界,這本書對我而言便是如此。 作者丹尼爾.艾弗列特是一位美國語言學家,他一開始進入皮拉哈部落是為了傳教佈道,翻譯《聖經》,試圖改變皮拉哈人的信仰文化,而最後改變的卻是他自己的信仰。 本書的前半部分,便是敘寫他於皮拉哈部落的生活,後半部分則寫皮拉哈語對於語言學有何影響。 皮拉哈人的價值
Thumbnail
閱讀打開眼界,這本書對我而言便是如此。 作者丹尼爾.艾弗列特是一位美國語言學家,他一開始進入皮拉哈部落是為了傳教佈道,翻譯《聖經》,試圖改變皮拉哈人的信仰文化,而最後改變的卻是他自己的信仰。 本書的前半部分,便是敘寫他於皮拉哈部落的生活,後半部分則寫皮拉哈語對於語言學有何影響。 皮拉哈人的價值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Thumbnail
「語言是人類理性的一種形式,內含其邏輯,對此人們卻渾然不知」 —— 李維史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