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過去與未來皆為幻相,一旦我們能從時間解脫,就是從過去和未來的心理需求中解脫,你不再依靠過去來界定自我,也不再依靠未來實現自我,這將是最深刻的意識轉化。
在書中,作者問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如果你不喜歡鏡子裡的自己,你會去攻擊鏡中影像嗎?
當然不會,因為你知道那沒有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正在這麼做。如果你攻擊鏡中影像,它當然就會反擊;但同樣的,如果你如實接納它,對它友善,它也無法不對你友善,這就是你改變世界的方法。
要記得,你的世界不過就是你意識的投射。
從上癮關係到開悟關係
有人問作者,如何讓自已的關係不再充滿痛苦?
作者回答如果你在關係中,同時體驗「愛」和「愛的對立面」(如攻擊性、情緒暴力等等),那很可能是妳把上癮關係誤認為愛。
真正的愛是不存在對立面的,如果妳的愛有對立面,那不是愛,而是一種強烈的小我需求—希望另一個人來讓自己更完整、更具存在感。對小我來說,那就是救贖的替代品,而且在短時間內,其救贖功效幾可亂真。
然而一旦作用結束,痛苦的感覺就會浮現,而且還會比從前更加強烈。你會以為一切都是你伴侶的錯,你可能會猛烈的攻擊他,但是卻無法改變你感受到的痛苦。每一種上癮症都是因逃避痛苦而起,但最終帶來的還是痛苦。事實上,愛情並不是引起你痛苦或不快樂的原因,它只是把原本深藏的痛苦與不快樂勾引出來。
那我們應該如何轉換關係的本質?
首先,你要停止對自己的批判,進而停止對伴侶的批判。
轉化關係的最佳催化劑,便是完全接納伴侶的一切,不去評斷或企圖改變對方,這會讓你立刻超越你的小我,使得的所有心智遊戲和上癮症嘎然而止。當你接納本然,不再評斷一切,你就從心智中解脫出來,為愛、喜悅和內在平安騰出了空間。
別在意你的伴侶是否願意配合,意識清明只能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你想要開悟,並不需要世界或別人先變的意識清明。別指責伴侶的無意識行為,你一開始批評,就是與心智認同,落入小我。有時候指出伴侶某些言行不周慮之處是恰當的,只要你非常警醒、非常臨在,你的意見將不帶有指責、指控或爭論對錯的意味。
學習不帶防衛地聆聽伴侶說話;給予伴侶表達的空間,讓對方可以說出心裡話。如此一來,指控、防衛、攻擊就沒有存在餘地。給予對方和你自己空間非常重要,沒有空間,愛將無法繁盛滋長。
了解事物無常的本質
你的自我認同也許建立在一段關係、你的財產、社會角色,或是你的身體上,這樣的情境可能會短暫讓你快樂,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但是作者提醒,沒有甚麼是永久不變的,凡事最終不是結束就是改變,甚或完全反轉。讓你感到快樂的相同情境,也會突然或漸漸地讓你感到不快樂。今日的榮景轉眼變成了明日的荒蕪,快樂的婚禮和蜜月期變成了不快樂的婚姻或離婚收場。某些情境的結束會讓你很不快樂,因為心智無法接受它執著的東西消失或改變,它依戀不捨、抗拒變化,覺得自己猶如被扯下手腳。
事物與情境可以帶給你歡愉卻無法帶給你喜悅。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給予你喜悅,喜悅是沒有原由的,它只能從本體自然升起。喜悅是內在平安的主要部分,這是你的自然狀態,無須辛苦爭取或努力達到。
不認同心智,並不代表你就要放下一切,過得死氣沉沉。
在這世上,你仍然可以活得積極、充滿活力,好好享受顯化和創造新事物的樂趣,只不過,你不再以心智來構築你的自我感。你將理解他們不是你的生命本身,只是你的人生處境。
你是否試圖以外在事物追尋內在平安?
你是否以為,答案就在下一個工作坊中,下一個新的法門會更好?
作者說:「我要奉勸你,別在去追尋內在平安了,別再去追尋任何當下以外的狀態,否則你將陷入內在衝突和無意識的抗拒知中。寬恕你自己,寬恕內在不平安的自己,在你全然接受的那一刻,那份不平安就轉化成了平安。任何被你全然接受知物都會帶領你進入平安之境,這就是臣服的奇蹟。」
教導的核心是活出你的「本來面目」,你的存在狀態永遠比你說了甚麼、做了甚麼,更具有轉化的力量。
所有的「惡」都是無意識的「果」。你當然可以減輕這些「惡果」,但若不根除他們的「因」,「果」是會層出不窮的。真正的改變發生於內在,而不是外在。你的內在平安,就是送給這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出自臣服的行動
想像一下,當你以如此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
不論發生了怎樣負面的事情,其中必有一份功課等著你去學習,即使是一場小病或交通事故,都可以教你知道,甚麼是真實的、甚麼不是,甚麼是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甚麼不是。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精確地說,情緒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期所是。當你能夠接納一切本然,以意識清明的方式生活,你人生之中善與惡便不復存在,只剩下更高的「善」。
允許一切發生的態度,會帶你超越心智的抗拒模式,不再創造出二元對立的思維,這是寬恕最基本的部分。寬恕當下比寬恕過去更重要,如果你可以寬恕每一個當下,讓它如其所是,那你就不會累積一些日後需要寬恕的怨恨。
不抗拒並不代表甚麼都不做,而是指你的「行動」不再起於反射動作。
作者說明,臣服與行動是並行不悖的。透過臣服的狀態,一股截然不同的能量與品質,將灌注到你的行動中。臣服讓你與本體的源頭能量重新連結。如果你的行動發自本體意識,行動本身就會成為對生命的喜悅慶祝,它將把你帶入更深沉的當下。
別把臣服與自欺混為一談,臣服不等於「反正我習慣了、反正我不在乎」之類的態度。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態度其實潛藏著負面性和怨懟,那不是臣服,而是一種偽裝的抗拒心理。
你不可能意識清明卻不快樂,也不可能意識清明卻身處負面性中,他們是不可能同時並存的。任何負面性、不快樂或痛苦都是抗拒的展現,而所有的抗拒都是無意識的。
在你練習臣服以前,靈性向度只是你閱讀、談論、興高采烈、寫作、思索、信仰的對象,你的生命不會因此獲得轉化,只到你誠心臣服,才會發現靈性原是你活生生的生命實相。
失落的現在與真正的救贖
你習慣「等待」嗎?
那個你想要的人生,總是在未來嗎?
等待是一種心智狀態,基本上表示你嚮往未來卻不喜歡現在。你不喜歡已擁有的,希望得到你沒有的。無論是哪一種等待,你都無意識地創造出許多衝突—這一刻與未來的衝突,你所在之處與你嚮往之處的衝突。你讓自己失落了現在。
當我得到這個或排除那個,我就會幸福快樂了。
這是無意識心智所創造的幻相,讓人以為救贖只能在未來得到。
真正的救贖是圓滿成就、內在平安,是生命的完滿狀態。真正的救贖是成為真實的自己,感受到你內在沒有對立面的至善,也就是外境無法帶給你的本體的喜悅。
作者補充如用有神論的語言,救贖就是去「認識神」,了悟到神就是你的本質。認識到自己乃是無時間、無形無相的「至一生命」密不可分的一部份,而萬物皆是由此「至一生命」而生。
真正的救贖是一種自由狀態—沒有恐懼、沒有苦痛、沒有匱乏,它讓人從慾望、需求、奪取、執著中解脫出來,讓人得以擺脫強迫性思考、負面心態,並超越了過去與未來的心理需求。
心智總是告訴你,你無法在此時此地得到救贖,若要圓滿解脫,你必須先做些甚麼,或是變成甚麼人。它總是說,你需要「時間」去獲得自由或完整,你需要時間去追尋、去分類、去做、去達成、去取得、去變成、去理解,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時間正是你得不到救贖的最大障礙,此時此地才是讓你能夠抵達那裏的唯一節點(point)。
不可思議的解脫
當你深感痛苦,你可能只想逃離它,而不是臣服於它;你可能再也不想弄清楚自己目前的感受,這再正常也不過了。但是,你確定你有地方可以逃嗎?
沒有,你只有一堆虛假的逃避方法,例如﹔埋首工作、酗酒、嗑藥、憤怒、投射、壓抑,這些都無法讓你真正擺脫痛苦,痛苦的程度不會因為你的抑制而減少。當你否認自己的情緒痛苦,你所想所做的每件事、你的關係,都會受到玷汙。你散發出的負面能量,別人會無意識地接收到。總之,你會吸引來或顯化出和自己內在狀態一致的情境。
但你可以選擇穿越你的痛苦,面對它,徹底感受它,但別思考它!
必要的話,說出你的痛苦,但別讓心智支配你的痛苦,讓你誤以為自己是受害者。你是不可能逃避痛苦感受的,唯一改變的契機就是進入它,否則,轉化不會發生。
「全然專注於你的痛苦感受,避免對它貼標籤,當你進入自己的痛苦,一開始那會是個幽暗,可怕的地方,你會有種想轉身跑開的衝動。甚麼都不要做,只管注視著它,繼續專注在你的痛苦感受上,感受你的悲傷、恐懼、擔心、寂寞,不論你的感受是甚麼。保持警醒,保持臨在,讓你整個本體保持臨在,讓你身上的每個細胞都保持臨在。如此,你就是將光明帶進黑暗,這又是你點亮的意識之火。」
到了這個階段你不再需要擔心自己臣服與否的問題,你已經臣服了,因為全然的專注就是全然的接納,也就是全然的臣服。 這就好像有一束陽光,它忘了自己是太陽的一部分,誤以為自己必須為生存奮戰,必須創造和擁有一個有別於太陽的身分認同。試問,如果這種幻覺消失,難道不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嗎?
但願他們知道取用當下的力量是多麼容易,這力量輕易就能瓦解過去的創傷;但願他們了解,自己多麼接近自己的本來面目,多麼接近神。
當你了知到根本不需要追尋神的那一刻,你就找到神了。
書籍資訊
書名:當下的力量(全新紀念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