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是受忽略的孩子嗎?
你曾被父母侵犯隱私嗎?
你曾聽過「我都是為你好!」、
「我是你媽媽,難道會害你嗎?」嗎?
你曾感覺被父母傷害了嗎?
你被家人情緒勒索了嗎?
●許多看似是天生性格的個性,其實都可回溯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影響,衍生自我肯定感低落、過度奉獻、自責⋯⋯甚至是憂鬱症、自殘行為與飲食障礙等,更可能在無意識之中,持續複製原生家庭的傷害。
●會怒罵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此外,由於自己為人父母,就誤以為不管對孩子說什麼都可以,完全沒有衡量自己所說的話語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也因此,他們會用令人無法置信的話來怒罵孩子:「根本就不該把你生下來!」、「如果沒有你,媽媽就可以和爸爸離婚過著幸福的日子了!」、「你在幹什麼?怎麼會做這種事!你是笨蛋嗎?」、「你真的很沒用,死了算了!」在這種怒罵之下成長的孩子,有不少人在長大之後,對自己的孩子罵出這些當年父母罵他們的話,形成言語暴力所造成的心理虐待循環。
●當孩子開始煩惱、想從父母支配的狀態下逃開時,「支配欲望強的父母往往能夠敏感地察覺到。接著,就會想盡辦法阻止孩子自立。有的會大罵「我辛辛苦苦拉拔你長大,『你現在要忘恩負義嗎?」來強調自己的恩情;也有的會出動眼淚攻勢邊落淚邊問:「難道你要丟下媽媽了嗎?」但是無論哪一種,都是為了讓打算離開父母自立的孩子心中充滿罪惡感的手法。
●與父母的所有意識緊密連結的,是「因為自己是父母,所以稍微怎麼樣也沒關係吧」這種特權意識。這種特權意識,會以「滿足自己的願望與要求是家庭中最「優先的順序」這種理所當然的自我中心想法表現出來。因此,只要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不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就會對 孩子施加暴力。強烈希望孩子從事自己所希望的職業,也是由特權意識所產生的自我中心想法。
●當然,父母是完全不會意識到自己羨慕著孩子的,大概會「徹底否定地認為「我心中絲毫沒有這種想法」—這是因為「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內心深處潛藏著忌妒、羨慕這種見不得人的情感。也因為如此,所以不小心將羡慕與忌妒脫口而出時,都要「偽裝」成是一種忠告。譬如說,對於熱衷什麼而有點得意忘形的孩子,父親會說 「你太自滿了」、「裝大人」等話來打擊他;而母親會一邊感嘆孩子一點都不懂得感恩,一邊說出「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我以前才沒有這樣的東西」等真心話。
●最麻煩的是,許多攻擊孩子的父母,一心一意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當然,他們毫無攻擊孩子的自覺。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信念。
●當孩子覺得「不管說幾次,最後也不會被理解,講什麼都 「沒有用了」的時候,就只能訴諸暴力—亦即透過自殘行為或是家庭暴力來表達。自殘行為與家庭暴力,乍看之下像是完全相反的行為。但探討其根源,皆是來自對父母的怒氣,差別只在於將矛頭對準自己,或是對準外部罷了。
●應牢牢銘記在心的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父母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原因在於,這種父母大部分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而且也沒有「自己正在攻擊孩子或支配孩子」的自覺。
●若是一直因具有攻擊性的父母而煩惱,心中會抱持期盼「父母能感受我所承受的痛苦」、「他們能理解自己」的願望。然而,具有攻擊性的父母是完全不可能理解你的痛苦的;所以也更不必期待他們會道歉。因此,請放棄父母總有一天會洗心革面,理解你的痛苦,甚至對你道歉這樣的妄想吧。能夠深刻感受被害者的痛苦,打從心裡感到後悔的犯罪者,是極為稀少的。
●發現自己的父母很可怕後,是沒有必要原諒他們的—這是由暢銷書《父母會傷人》的作者蘇珊·佛渥德博士 ( Susan Forward)所說。佛渥德認為:「為了讓你對自己擁有良好的關係,將自我毀滅的人生改造成具有建設性的人生,因此,沒有必要非得原諒父母不可。」這與「原諒是痊癒的第一步」這種論調,是截然不同的。這麼說的理由,是因為「『原諒』,其實是一種陷阱」。
●人類的感情,其實是無法無條件地理解、接受不合理的事情的。若是以「不可以不原諒」這種理由勉強自己,也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更危險的是,封閉起來的感情會持續凝滯的狀況。所以憤怒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會一直在心底深處不斷累積。單單告訴自己「我已經原諒了」,其實根本沒有好好認識這份怒氣。
●請將「自己幸福,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復仇」當成座右銘,將「不要成為那樣的母親」、「要打造比母親的家更幸福的家庭」當成目標吧。只要實現了,就能夠同時滿足幸福與復仇的願望了。
~精神科醫生/片田珠美
~《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 停止複製傷害迴圈》
~《子どもを攻撃せずにはいられない親》
#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子どもを攻撃せずにはいられない親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https://idragon.info/2y00q
【金石堂購買《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7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日本精神科名醫水島廣子認為: 「人,雖然因為人際關係而煩惱, 但也可以在依靠他人的支持下,重新振作起來。」 也就是說,解決煩惱問題的關鍵, 其實也存在於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 ●不破壞雙方關係的說話方式,就是將話語的主詞改為「我」。 如果判斷「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主動告訴對方「自己能力不足」。
★重覆過著每一天,不前進使你覺得焦慮; 即便想做些什麼挑戰,改變卻使你感到不安。 當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滿溢出來, 整個人就陷入了無力的狀態… 其實,這種無力感是種好的提醒, 提醒你該成長、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了。 #擁抱年齡焦慮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愛因斯坦名言:「瘋狂最單純的形式就是,一切照舊,卻又同時希望,情況會有所改變。」 ●恐慌發作其實是一種潛意識完全正常且健康的保護反應,藉以保護你免受其他更糟糕的情況所侵害。 #零恐慌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苦澀逐漸腐蝕內在,直至愛與被愛的感覺不再。那麼,人該仰賴什麼而活下去呢?我們還能守住心的溫度嗎? ●我們可能陷入一種「空心」的狀態,卻不自知?「空心」,一種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的狀態,我們使用更多心智去應對生活,卻忽略了心靈與本能,失落了接觸真實情感、理解自我的能力。 ●「空心」的三種層次:
★日本精神科名醫水島廣子認為: 「人,雖然因為人際關係而煩惱, 但也可以在依靠他人的支持下,重新振作起來。」 也就是說,解決煩惱問題的關鍵, 其實也存在於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 ●不破壞雙方關係的說話方式,就是將話語的主詞改為「我」。 如果判斷「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主動告訴對方「自己能力不足」。
★重覆過著每一天,不前進使你覺得焦慮; 即便想做些什麼挑戰,改變卻使你感到不安。 當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滿溢出來, 整個人就陷入了無力的狀態… 其實,這種無力感是種好的提醒, 提醒你該成長、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了。 #擁抱年齡焦慮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愛因斯坦名言:「瘋狂最單純的形式就是,一切照舊,卻又同時希望,情況會有所改變。」 ●恐慌發作其實是一種潛意識完全正常且健康的保護反應,藉以保護你免受其他更糟糕的情況所侵害。 #零恐慌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苦澀逐漸腐蝕內在,直至愛與被愛的感覺不再。那麼,人該仰賴什麼而活下去呢?我們還能守住心的溫度嗎? ●我們可能陷入一種「空心」的狀態,卻不自知?「空心」,一種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的狀態,我們使用更多心智去應對生活,卻忽略了心靈與本能,失落了接觸真實情感、理解自我的能力。 ●「空心」的三種層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將談到對父母親的情感,特別是對父母親的恨和憤怒。然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並不會摧毀你對父母的愛。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