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回饋

2022/08/2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雖然聽起來有些矯情,但我真的很珍惜個案給我的回饋,尤其是不好的那些,因為總可以幫助我看到自己的盲點。
像是有個人就曾對我說:「我覺得你什麼都沒說,在這樣我就要走了」。我一開始想抗議,因為我覺得我並非那種不說話的治療師,但仔細想想對方說的是對的,我在想的是就工作、書本、理論上要怎麼回應,而不是我想說的話。
我們希望案主能在治療中冒險,去形成、發現、創造新語言,超越日常的閒聊交談,說自己真的想說的話,這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困難,因為這是在形成一個新的關係、甚至是新的自己。
而治療師這方呢? 我們能否給予回報,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而不是滿腦子想著「應該」要說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是因為其實我們跟來談的人一樣,時常想把各種事情做好,缺乏自發性,漸漸地也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當然也就不知道想說什麼。
有時候我做不到,是因為怕犯錯、不信任自己,「我真的可以說自己想說的嗎? 不需要扮演心理師的角色? 萬一我說了很誇張的話呢?」。
在讀博士班的時候,指導教授同時也是我的督導李佩怡老師時常聽我訴苦,記得有次她說了一句在諮商時被告誡絕對不能說的話:「唉呦,你就不要想這麼多嘛。」當下我覺得她是刻意讓自己說出來的,或許是因為她也希望自己能不去管那些課本上的東西。
當然課本還是有它的道理,當時這句話沒有給我什麼安慰,但十年後我之所以還記著,或許是因為我意識到了老師的刻意為之,而此時我也有相同的心境。
我期待自己有一天,在心理治療中能夠單純自然地做自己。那個方格正溫柔輕鬆且慈悲,能真心地哭真心地笑,能不批判也不焦慮,如同子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如同李佩怡老師一樣,光是跟她坐在一塊兒就是件放心開心的事情。
孔子都要到七十才做得到,希望老天再給我幾十年吧。
P.S. 老師我想妳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37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