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認識IFS,如何慈悲的看待自己的問題】

2022/09/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是幾位在台港工作,關注世界與公民教育的NPO工作者。我們從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中,發現了自己的情緒和工作狀態經常糾纏在一起,很想一直呈現最好的狀態,有時做到、有時卻做不到。我們幾位透過參與課程和自學的方式認識了IFS,感受到其實它是可以作為一種與自己認識甚至邁向和解的工具,同時也深感這可能對於許多從事社會倡議、社會教育、社會工作的人非常有幫助,因此希望可以在台灣讓更多人認識IFS,種下更多可以讓人彼此善待與對待自己的種子。
你是否有一些你認為是「不好的習慣」,你卻覺得非常難以改變
當你試著想要改變這些「不好的習慣」,卻會帶來新的痛苦
明明知道要早睡,但是就是沒辦法早睡,好像會少了一點什麼
明明知道要運動,但是就是提不起勁運動
明明知道不要吃太多,但是不吃卻感覺不到快樂
好像身為一個人,我們就會有一些「不好的自己」
過往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嚴以律己,對這些「不好的自己」非常嚴厲
我們先嘗試糾正它、無法糾正它就指責它,但這些做法大多數的時候都無效,而這些想要讓自己更好的努力,最後反而讓心中生成了「無法改變這些部份的我好像是一個不好的人」的想法。
如果你有這樣的困難,IFS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IFS「 (Internal Family Systems,內在家庭系統)」提供一種新的觀點與練習,IFS認為這些所謂的「不好的自己」並非問題,而是一種力量,一種試著為自己好的力量,它在用它的方式,在照顧一個你未關注到的自己,只是可能未必是你覺得最好的方式,就像是「有一種餓,是阿嬤覺得你餓」,阿嬤逼你吃飯可能是想對你好,但你可能覺得自己最近不適合吃太多。因此IFS面對這些部份,就好像是面對你內在的家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跟阿嬤溝通,而不會是去指責阿嬤,因為那會讓阿嬤跟你都覺得受傷。
IFS的練習,就是幫助你去認識自己的不同部份,思考「它們是不是為了我好而在做些什麼?」
「那個不讓我早睡的部份」它是誰? 它在照顧我內心的哪個部份?
「那個讓我不想出門運動的部份」它是誰? 它在照顧我內心的哪個部份?
「那個讓我一直想吃甜點的部份」它是誰? 它在照顧我內心的哪個部份?
在這些練習中,這些習慣有機會得到鬆動,甚至轉化成他們原本的樣子一種為了你好的力量,使它們成為你自己的一部份,有機會與你合作,而不是成為你生命中的問題。
(這個活動已經結束,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下面這位ifs的老師臉書)
【導師簡介】
池 (池衍昌)是非暴力溝通導師、ICF Professional Coach in Transformation、Internal Family Systems實踐者及「創傷同學會」發起人。池有四年Internal Family Systems學習和個案經驗,他的工作結合了內在家庭系統、非暴力溝通、專業教練學及靜觀等元素,尤其擅於個人療癒和轉化。作為資深的非暴力溝通實踐者,過去六年他通過工作坊、專業教練學、衝突調解,為不同組織、社羣及有志人士提供培訓和支持,分享和應用「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原則及實踐方法。在社會變革及機構發展方面,他強調協作領導、社群營造和衝突轉化。他同時是外國組織Nonviolent Global Liberation和Cultural Catalyst Network的成員。
【想先了解更多?與你分享以下IFS的日常應用個案】
與恐懼對話,轉化內心的保護者和內在小孩
轉化愛吃零食的習慣,療癒背後的焦慮和壓力
內心保護者也需要愛和療癒,轉化討好別人的「Pleaser」
呈現內心衝突的本來面目,轉化誤會、衝突為合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德
    阿德
    一個以發展靈性覺醒工作為目標的ngo創業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