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強迫自己,學會給自己一份溫柔的陪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否有時候覺得自己總是在勉強自己?

無論是工作上不斷加班,

還是在人際關係中努力迎合別人的期待,

這種「該做更多」的聲音似乎總是無處不在。


可能你已經很努力了,

但內心還是有一個聲音在催促著你前進,

讓你無法放鬆。

讓你慢慢「內耗」,最終失去了力氣。


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小小的練習,

它能幫助你找到內心的那份平靜,

這個方法叫做 Internal Family Systems (IFS)

聽起來有點專業,但其實它非常簡單:

就是學會和內心的不同聲音對話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勉強自己?

每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該再多努力一點時,

其實這是你內心的一部分在說話。

這個部分可能出於對失敗的恐懼,

或者害怕別人不認可我們,

於是它不斷提醒你要更加努力。


這聽起來好像很嚴厲,

但它其實是在保護你,避免你感到痛苦。


給自己更多理解,而不是更多壓力

當你再次感到壓力或不滿足時,

試試看停下來,問自己:

「我為什麼這麼急著達成這些目標?」


聽聽看內心的聲音,

它可能會告訴你

「你需要做到完美,才值得被愛」。


這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

「謝謝你這麼努力地保護我,但我想給自己多一點休息的空間。」


試著溫柔對待自己

我們常常對自己很嚴格,

要求自己什麼都做到最好,

但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對自己溫柔一些。


每當感覺到內心那個勉強自己的聲音出現時,

試著對自己說:

「我已經做得夠好了,我值得休息。」

這是一個簡單的練習,

卻能在繁忙的日常中給你一點喘息的空間。


每個人都會有想要更多、更好的時刻,

但我們也需要記得,

自己已經很努力了,

並且值得被愛、被理解。


我們不需要一直勉強自己,

偶爾停下來,給自己一些溫柔與空間,

反而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今天,試試看和內心的聲音對話,

看看它想告訴你什麼,

像是聽一個很久不見的好朋友說話般,

給自己多一些理解與包容。


當你學會聆聽和照顧自己時,

會發現,壓力也會變得沒那麼沉重了。


試著每天花5分鐘,

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

看看內心的聲音想告訴你什麼,

或是用紙筆記錄下來。

avatar-img
2會員
17內容數
專注於與自我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瑩心角落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拖延的兩面性,既有其潛在的好處,也有帶來的壓力與懷疑。作者分享了自己與拖延的內心鬥爭,並透過IFS內在家庭系統方法,反思拖延的根源,並學會與其共存,找到內心的平衡。將拖延視為一種提醒,從而使自己更有意識地面對生活的決策與挑戰。
這篇文章探討了拖延的兩面性,既有其潛在的好處,也有帶來的壓力與懷疑。作者分享了自己與拖延的內心鬥爭,並透過IFS內在家庭系統方法,反思拖延的根源,並學會與其共存,找到內心的平衡。將拖延視為一種提醒,從而使自己更有意識地面對生活的決策與挑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要記得多愛自己一些!」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已經是20年前的話,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受用。 當時為什麼不當一回事呢? 好漢不提當年勇,只是一切莫再提。 -沒那麼嚴重吧! -我還年輕,還有很多資本 -愛自己,應該......先顧好眼前的事情 -聽起來有點軟弱 你呢?你有多愛自己一些嗎?
「你要記得多愛自己一些!」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已經是20年前的話,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受用。 當時為什麼不當一回事呢? 好漢不提當年勇,只是一切莫再提。 -沒那麼嚴重吧! -我還年輕,還有很多資本 -愛自己,應該......先顧好眼前的事情 -聽起來有點軟弱 你呢?你有多愛自己一些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學習與焦慮相關症狀共存的過程,包括覺察、紀錄、書寫、以及身體放鬆和呼吸練習。同時,作者也分享如何調整認知和思維,以及如何不被外在環境干擾的方法。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學習與焦慮相關症狀共存的過程,包括覺察、紀錄、書寫、以及身體放鬆和呼吸練習。同時,作者也分享如何調整認知和思維,以及如何不被外在環境干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