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口語技巧的第一堂入門課:問句、高指導、低指導

更新於 2024/09/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助人口語技巧系列-曾一平諮商心理師>>
助人口語技巧排下來,隨便也有二三十個。
在這些口語技巧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分辨出三大類,分別是:
  1. 問句
  2. 高指導
  3. 低指導
問句
由於助人關係大多會傾聽對方的煩惱,而為了瞭解對方的煩惱,就會提問了解來龍去脈。
先談問句。在一般的對話中,問句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句型,因為對話需要得到更多資訊才能持續下去,會不會問好問題,怎麼問,往往決定了聊天能不能繼續下去。問句最常被提醒的,就是不要連續一直問,以免變成問案。這會讓當事人感到壓力,也難以產生助人效果。
問句中,最基本分為開放性問句與封閉性問句,常見的what,how,why都是開放性問句。而封閉性問句則是讓對方回答是或否。在初期的練習中,一般建議新手從練習降低封閉性問句,增加開放性問句做起。而開放性問句中,則盡量少用why,多用what與how。這其中,尤其是what則可盡量多用,what的用法未來會專文詳述。
盡量少用why的原因是,首先,以長期議題來說,案主到底為什麼會有一些困擾或是症狀,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再來是,問為什麼很容易讓案主有一種被質疑的感受。最後則是,往後大家會發現,就算案主答出為何有這些狀況,其實也無法解決。
再來就是分辨高指導與低指導。
高指導中的勸告與安撫
如同前文所述,問題解決的建議往往難以處理案主的長期議題。詳見連結https://vocus.cc/article/63203b3cfd89780001b97006
指導性高,對諮商關係跟療效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而直白的說,助人口語技巧的第一步,就是開始學習低指導的口語技術。
因為一般人聽到別人的煩惱,主要就是安撫跟勸告兩種反應,勸告是給予建議,而安撫在長期議題中也難以產生效果。
提供安撫的人,聽了數次相同的苦惱後,往往會失去耐心轉為勸告。
另一方面,此處安撫的定義,是想要降低對方的負面情緒。因此這樣的安撫常常帶著一種"希望你放寬、心情好一點、不要太沮喪"等意圖在。安撫隱含了一種"希望負面情緒可以趕快過去"的意涵在。也就是說,安撫也多少帶著一種希望情緒可以快點變好的指導性在。
低指導
與此相反的,低指導口語技術,入門的第一課是具有傾聽陪伴所產生的情緒紓解與支持效果。低指導還具有很多進階效能,往後將會詳述。
本文從入門來說,第一,是從低指導的三項口語句型開始。第二,則是辨識自己口語技巧的指導性。最入門的低指導口語技巧,從情緒反映,摘要,自我揭露開始。
  1. 情緒反映:描述案主的情緒。
  2. 摘要:分為摘要,與選擇性摘要。
  3. 自我揭露:此分為兩種分別是此時此刻的自我揭露(當下),與彼時彼地的自我揭露(故事)。
演練時,一邊提高使用以上低指導句型頻率,同時覺察自身使用高指導與低指導的口語句型比例。
問句演練原則
剛開始練習的夥伴對於完全不用問句可能會感到艱難,因此此處加入問句的演練原則:
  1. 不要問why、不要問why、不要問why。
  2. 盡量使用開放式問句。
  3. 問句使用的比例不要高過反映,也就是問一個問題,最少要先做一個反映再繼續問。
練習:
扮演助人者-請盡量多使用低指導句型。問一句後先反映再繼續問。不用要why。
觀察員-請觀察助人者使用句型的高指導與低指導頻率,還有問句有沒有使用過度。
扮演案主-請扮演案主傾訴煩惱,但不需要用自己真實的煩惱,用別人的情況即可。
    給心理師、社工師、輔導老師、志工等各種助人工作者的個案概念化實務運用手冊。作者為資深心理師商專業督導,將以豐富的實務經驗,一步一步協助您擬定有效的個案概念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個案概念化系列-曾一平諮商心理師>> 如果從事輔導,心理,社工等等接觸到比較心理層面的助人工作,就會發現一件事:諮商輔導常常都是要橘子給蘋果。 例如案主來的時候是希望助人者改變他的孩子,最後我們給他的卻是改變親子關係的可能性。 舉個日常建議無效的例子: 我:…….. 主述與長期心理議題的差別
    <<個案概念化系列-曾一平諮商心理師>> 筆者在擔任專業督導時,常見助人工作者會將工作目標中的主述問題、個案概念化、心理衡鑑、精神診斷四者搞混,進而失去具體可行的策略與目標。本文我們就來試著分辨這四者的差異,助人工作者才能檢視自己的工作焦點聚焦在何處。
    <<個案概念化系列-曾一平諮商心理師>> 如果從事輔導,心理,社工等等接觸到比較心理層面的助人工作,就會發現一件事:諮商輔導常常都是要橘子給蘋果。 例如案主來的時候是希望助人者改變他的孩子,最後我們給他的卻是改變親子關係的可能性。 舉個日常建議無效的例子: 我:…….. 主述與長期心理議題的差別
    <<個案概念化系列-曾一平諮商心理師>> 筆者在擔任專業督導時,常見助人工作者會將工作目標中的主述問題、個案概念化、心理衡鑑、精神診斷四者搞混,進而失去具體可行的策略與目標。本文我們就來試著分辨這四者的差異,助人工作者才能檢視自己的工作焦點聚焦在何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先生喜孜孜地說,貼在面子書的那張照片,已有八十多個讚了。那又怎樣?我這人無情一如殷洪喬,「沉者自沉,浮者自浮」,面子書的貼文、照片,旁人讚或不讚都無所謂。生活的挑戰多著,若連瑣瑣小事也忍不住掛心,那就太辛苦了。 之前他一邊叨念誰讚了,一邊標記眾人,手忙腳亂一陣竟標記了四十多人,未免招搖。其中幾
    Thumbnail
    滑臉書滑到的照片: 忽然想到,老安三十年前,剛出社會的時候,在某(佛教)電視台上班,有位同事是空軍防砲部隊退伍的。 同事說,空軍防砲部隊最爽的士兵職缺,就是台北希爾頓飯店頂樓上的那一個砲組的兵。 每天睡在五星級飯店的客房,吃飯店內的食物,不值勤的時候會,下樓就可以到台北車站附近逛街。真的是
    Thumbnail
    透過催眠探索腸躁症成因,尋求自我調整及改變,過程中發現自責、背叛、關係問題等信念與行為,需要調整改進,同時提醒讀者儘早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Thumbnail
    花了幾年的時間調整,案主小玉終於找到符合條件的伴侶,並已一起相伴三個年頭。只是,在這個應該享受幸福的時刻,莫名的「不配得感」又再次強烈的湧現,不想再親手斷送幸福的小玉,決定好好面對這個難題。 從小人偶的排列場域看見是原生家庭中父親酗酒及酒後暴力,形成她不敢幸福,而...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我們正面臨一種由人口結構和科技創新所驅動的社會變遷。過去依循著教育、工作、退休,然後死亡的人生序列,將不復存在;擁有更多的選擇,卻也面對著更多的挑戰。這是一場:多世代革命。何時該求學、工作?何時又該退休?過去按照年齡來劃分的階段,不再是標準答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先生喜孜孜地說,貼在面子書的那張照片,已有八十多個讚了。那又怎樣?我這人無情一如殷洪喬,「沉者自沉,浮者自浮」,面子書的貼文、照片,旁人讚或不讚都無所謂。生活的挑戰多著,若連瑣瑣小事也忍不住掛心,那就太辛苦了。 之前他一邊叨念誰讚了,一邊標記眾人,手忙腳亂一陣竟標記了四十多人,未免招搖。其中幾
    Thumbnail
    滑臉書滑到的照片: 忽然想到,老安三十年前,剛出社會的時候,在某(佛教)電視台上班,有位同事是空軍防砲部隊退伍的。 同事說,空軍防砲部隊最爽的士兵職缺,就是台北希爾頓飯店頂樓上的那一個砲組的兵。 每天睡在五星級飯店的客房,吃飯店內的食物,不值勤的時候會,下樓就可以到台北車站附近逛街。真的是
    Thumbnail
    透過催眠探索腸躁症成因,尋求自我調整及改變,過程中發現自責、背叛、關係問題等信念與行為,需要調整改進,同時提醒讀者儘早就醫尋求專業治療。
    Thumbnail
    花了幾年的時間調整,案主小玉終於找到符合條件的伴侶,並已一起相伴三個年頭。只是,在這個應該享受幸福的時刻,莫名的「不配得感」又再次強烈的湧現,不想再親手斷送幸福的小玉,決定好好面對這個難題。 從小人偶的排列場域看見是原生家庭中父親酗酒及酒後暴力,形成她不敢幸福,而...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我們正面臨一種由人口結構和科技創新所驅動的社會變遷。過去依循著教育、工作、退休,然後死亡的人生序列,將不復存在;擁有更多的選擇,卻也面對著更多的挑戰。這是一場:多世代革命。何時該求學、工作?何時又該退休?過去按照年齡來劃分的階段,不再是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