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孩子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很想念一位剛生完第二胎的好友,想到她正開始在面對我個人認為最辛苦的育兒階段,就是家有嬰兒與學齡前幼兒並存的階段。
因為嬰兒與幼兒的作息不完全一樣,一打二(多)媽媽的生活就像「車輪戰」,無限循環。回想那段日子,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每天都好累、好累!
常常累到頭腦打結,兩眼發直。那時我常告訴自己:「孩子只會越來越大,不會越來越小,是有盼望的!」
最近身旁有正在懷第二胎的媽媽、正在忍受各種身體不適的超高齡媽媽,甚至有正在懷第五胎的媽媽,因此我想起了一篇兩年前的文章。
當時的我寫下這篇文章來鼓勵自己,今天我再次點開了它,自己竟意外地再次被鼓勵、提醒!很感恩當時紀錄下這段與兒子對話而得來的省思。
…………………………………………………………………
〔 型塑孩子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工作 〕
寫於2020/12
最近我和兒子提到我是學中文的,並向他解釋是學寫作的意思。他回我:「所以你可以教我寫樂理作業!」當下我心中OS是:「這兩者的關聯是?」後來回想,他應該是把學「寫作」理解為學「寫作業」了!和孩子的對話可說是我育兒人生中最有趣的事之一。
台北連日來的陰雨讓我煩躁,讓我聯想到我的育兒人生,其實在某些時刻也是煩躁的,畢竟每天的生活有著許多的「重複」、「繁瑣」和「不如預期」。即使我不是個很需要新鮮感的人,也習慣做重複的事,有時還是會覺得煩躁與挫折。不過我發現,有一件事常常會讓我精神為之一振,就是當孩子問了有意思的問題時。
最近和兒子走在路上時,他突然說:「這棵樹長高了!」當時趕著帶他去上鋼琴課的我,哪裡察覺得到路邊的樹長高還是長矮,我也不覺得這有多重要。
但他接著問:「為什麼樹葉都掉光了啊?」這時我感受到他認真地在思考這些問題,於是我們談到四季更迭和自然界的規律。
他接著問:「那這個世界是甚麼時候造的啊?」於是我們談到了聖經創世記、談到了上帝的創造與設計、談到了上帝所造之人的價值、談到了兩個孩子最近在兒童詩班中唱的詩歌「天父說」,
歌詞說到:「天父說太陽光照,雨水下降,花朵開放。天父說小鳥歌唱,事就這樣成了。天父說青草生長、樹木結果、微風吹來。天父說河水長流,事就這樣成了。」剛好將他所學的聯繫起來。
上完鋼琴課回家途中,在等待我買水果時,他又問:
「為什麼我們台灣有這麼多水果呀?」
我們談到台灣的亞熱帶氣候和精良的農業技術、談到爸爸媽媽以前讀書的大學裡有很多農業專家和學習農業科技的學生,他們努力地研究使各項農業技術更進步、造福社會與其他國家;
談到他需要去發現上帝給他的那一份責任(成人的語言叫做「使命」、「呼召」)在哪裡……這中間他還補上一句:
「你今天晚上睡覺前禱告要感謝上帝給我們這麼棒的地球!」
我說:「你也要禱告吧!」
每每在這類對話中,我經驗到型塑孩子世界觀的過程與價值。在我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卻可能是他探索這個世界的渴望,並從中建構起屬於他的世界觀。
當我有這樣的認知和體驗時,能幫助我從煩躁與挫折中跳脫出來,並重新聚焦在正確的優先次序上,這是我鼓舞自己的方式之一。
奇妙的是,我也經常在這類對話中被上帝的話語所滋潤,聖經的話語浮現在我心中,使我能分享給孩子,和孩子一起更認識祂。
不過對我來說,對話固然是重要且寶貴的,但能否活出和孩子所傳遞的信念更是挑戰,實在需要每天支取上帝的恩典,從祂的話語中得著智慧,也需要一群彼此扶持鼓勵的隊友。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聖經申命記6:6~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是平凡的二寶媽、基督徒。婚後的備孕之路遠比想像的艱難與漫長,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分別在38歲及41歲時生了兒子和女兒,開始了高齡育兒之路。 願和您分享我和孩子、先生及上帝一起成長的小故事,讓人生不只是「過生活」,更像是「讀生活」。 歡迎您來逛逛,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兒子重新整理書櫃,並新上架了兩套書。 這兩套書意義非凡,因為這是爸爸小時候的書,分別是「漢聲出版社」的〈世界兒童數學叢書〉和〈世界成長文學〉套書。
這天走一個看起來奢華,但其實很平價的路線。 60元冰拿鐵+ 70元蘋果汁(2孩份)+ 一盤雞蛋糕+ 老闆贈送養樂多2瓶 = 完美體驗。
教師節有感: * 台灣的老師不需要「賄賂」,只需要理解和感激。 * 在教育面前,角色不同,但人人平等。 * 親師生相互尊重,善意溝通,建立三贏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稍早po了限動:女兒昨天下午茶太開心,表示今天還要。被先生阻止說:「我們家沒有下午茶的習慣,昨天是讓你嚐鮮而已!」 朋友回訊說:「媽媽明明就有下午茶的習慣!」 我想:「對厚!雙標!全家只有媽媽可以有下午茶。」
開學前一天,兒子跟我表達希望用影片來呈現他的暑假生活報告,我沒有答應。 原因有二,第一是,太趕了,我沒有時間協助。 第二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兒子現在還沒有作影片的能力,若要幫他作影片,那不就變成媽媽我的暑假作業了!
有天放學後兒子很興奮地跟我說: 「媽媽,我今天跑步第三名!」 我真是驚喜!因我和先生都不是運動高手,想說我們家竟然出了一個運動高手!
最近兒子重新整理書櫃,並新上架了兩套書。 這兩套書意義非凡,因為這是爸爸小時候的書,分別是「漢聲出版社」的〈世界兒童數學叢書〉和〈世界成長文學〉套書。
這天走一個看起來奢華,但其實很平價的路線。 60元冰拿鐵+ 70元蘋果汁(2孩份)+ 一盤雞蛋糕+ 老闆贈送養樂多2瓶 = 完美體驗。
教師節有感: * 台灣的老師不需要「賄賂」,只需要理解和感激。 * 在教育面前,角色不同,但人人平等。 * 親師生相互尊重,善意溝通,建立三贏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稍早po了限動:女兒昨天下午茶太開心,表示今天還要。被先生阻止說:「我們家沒有下午茶的習慣,昨天是讓你嚐鮮而已!」 朋友回訊說:「媽媽明明就有下午茶的習慣!」 我想:「對厚!雙標!全家只有媽媽可以有下午茶。」
開學前一天,兒子跟我表達希望用影片來呈現他的暑假生活報告,我沒有答應。 原因有二,第一是,太趕了,我沒有時間協助。 第二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兒子現在還沒有作影片的能力,若要幫他作影片,那不就變成媽媽我的暑假作業了!
有天放學後兒子很興奮地跟我說: 「媽媽,我今天跑步第三名!」 我真是驚喜!因我和先生都不是運動高手,想說我們家竟然出了一個運動高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新手爸爸的心路歷程,從懷孕到生孩子,再到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經驗,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態度不斷在改變,並鼓勵父母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也分享了對孩子的深刻感受和育兒的期許。這是一篇真情流露、充滿正能量的育兒心得文章。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今天想感謝我的神隊友,生完小孩才發現,最難的不是把他生出來,而是生出來之後的事,怎麼教育才是大學問…。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在第九章提到,爺爺說:如果每個小男孩的一生中都不得不砍下那樣的一棵大樹也不錯。如果我們轉化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件有難度,有些辛苦的「任務」,經過這個「任務」才可以說是「長大了,成年了」,你覺得,在台灣,可以是什麼「任務」呢? . 問了孩子這個問題。有人回答:開始工作、到外面住、開始開車、
Thumbnail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新手爸爸的心路歷程,從懷孕到生孩子,再到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經驗,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態度不斷在改變,並鼓勵父母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也分享了對孩子的深刻感受和育兒的期許。這是一篇真情流露、充滿正能量的育兒心得文章。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今天想感謝我的神隊友,生完小孩才發現,最難的不是把他生出來,而是生出來之後的事,怎麼教育才是大學問…。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在第九章提到,爺爺說:如果每個小男孩的一生中都不得不砍下那樣的一棵大樹也不錯。如果我們轉化成: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一件有難度,有些辛苦的「任務」,經過這個「任務」才可以說是「長大了,成年了」,你覺得,在台灣,可以是什麼「任務」呢? . 問了孩子這個問題。有人回答:開始工作、到外面住、開始開車、
Thumbnail
「妳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生活,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那天,和諮商師聊到現在的生活節奏讓我有點卡住時,諮商師反問了我這個問題。我愣住,因為似乎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就當了媽媽。 回想在有孩子以前,我喜歡自由的生活,喜歡想出去就出去、想耍廢就耍廢的隨心所欲,我可以滿腔熱血和朋友飛到馬祖北竿跑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