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為什麼要讓別人認為自己的孩子不知感恩?

更新於 2024/11/2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那天,臉書社團裡的一則貼文,讓我很有「感覺」。
大意如下:「兒子即將生日,我提議去吃夏慕尼;但是,他在與同學討論過後,用『沒聽過這家餐廳』的結論為理由,回絕了我。然後,我問他想吃什麼?他回『沒想法』。」發文者,是一位媽媽,文中的兒子已經是國高中生。(因為貼文已經刪除,內容是我憑著記憶簡述的)
看到這篇貼文的時間是在早上。中午,我和太太去附近辦事情;在前往的途中,我和太太提及此事。一如往常地,我在說明前提之後,開始闡述著自己的想法;而太太笑盈盈地聽著,時不時給些回應。

我對於「為什麼孩子會拒絕生日大餐?」感到困惑。

關於生日大餐,我們家是有慣例的;通常,我都會依照她們的喜好來推薦餐廳,如:小女兒喜歡吃海鮮、大女兒喜歡吃魚片,然後再由壽星做最終決定。在這樣的模式下,我們一家四口都是對「生日大餐」抱著興奮且期待的心情。
平日,金牛座的我,喜歡帶著太太和女兒們嘗試不同的食物,也從這些不一樣的味道裡認識她們的喜好;然後,太太和小女兒都是會煮且嘴巴厲害的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光裡,總是可以品嚐到更多層次。而且,我們都喜歡「彼此在吃到好吃食物的時候」所流露出來的幸福神情,一邊吃、一邊分享食物帶給自己的感受,是非常有樂趣的事情。
基於這些經驗,我實在很難想像:為什麼要拒絕生日大餐?

為什麼孩子會不期待生日大餐?

如果,生日大餐也是他們家的慣例,兒子應該會對生日大餐有所預期和憧憬吧?是餐廳的食物種類不合胃口嗎?照理來說,兒子已經養了十幾年了,應該不至於吧⋯⋯但是,腦海飄過曾經看過的、形形色色的家庭,這種可能性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啦!(流汗
或者,夏慕尼的餐廳類別是孩子不能理解、沒有體驗過的?這件事情應該可以很輕鬆地解決,因為現在資訊如此發達,可以上網找資料來進行說明啊!
我們家的經驗是這樣:如果是我吃過的食物,太太和女兒們通常可以從我在表達過程中的非語言訊息,直接做出決定;但是如果是一家新的餐廳,發出邀請的人(通常是我)會先搜尋、查閱相關資料,太太和女兒們在看過食物的照片/影片(這個真的非常重要!)之後會表達看法,然後再確認是否要物同前往⋯⋯基本上,經過這樣的流程,我們都會吃到好吃的食物;如果真的踩雷,大家也會一起承擔。
但是,每個家庭決定生日大餐的流程不同;或許,兒子是因為之前吃過媽媽推薦的餐廳、踩雷了,所以失去信任感?抑或是,曾經有在吃生日大餐的時候,有過不好的互動,於是想要迴避?
講著⋯⋯講著⋯⋯,我和太太因為來到事務所而中斷了話題;回到家之後,我們又各自埋首於工作上的事情。直到晚餐時光來臨⋯⋯我再次開啟這個話題,只是這一次,多了女兒們的視角。

為什麼不直接問孩子想要什麼?— 大女兒聽完後回應。

「這位媽媽有請兒子提議其他的餐廳啊!但是兒子沒想法⋯⋯」我補充道。
「也許他有想要的東西啊!」身為高中生的大女兒,切入點很道地。
這個部分,我很能理解。因為有些人能夠感受到愛的表達方式,就是禮物;相較於「花錢去吃一頓隔天就會化為春泥的大餐」,「買貼近需求的實用物品」更能有被呵護和照顧的感覺。
但是,我感到困惑的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能和媽媽表達呢?
在我和太太與女兒們的家,我們會鼓勵彼此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會因為經濟狀態而在心裡面拒絕、否定自己的想要。因為「需求」和「是否被滿足」是二件事,需求被看見的象徵意義是一個人的存在被承認,可以說出來和被聽見,本身就會帶來被接受的連結感。而關於「無法立即被滿足」的確會讓人感到難受,但是這也是人生中一定會有的感受;陪伴彼此去體驗、練習與這樣的感受在一起,是很重要的經歷。
所以,如果這位兒子是想要生日禮物,但又不表達⋯⋯是因為基於過去的經驗,媽媽會不接受自己提出的需求嗎?或者,打破生日大餐的慣例,會讓媽媽感到不悅嗎?我猜測著。

「為什麼妳一直想討論這件事情?」太太問道。

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發現我重複地講述這則貼文;除了和她討論以外,又找女兒們一起思考。這樣的狀態,的確不太尋常;通常,我會在解開謎團之後,用「分享」的方式和女兒們敘述,但是在第二次、和女兒們的這一次討論裡,我還是反思不得其解。
「我就是想知道⋯⋯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5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內在小孩轉大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那日,有位「年近三十五歲的Y小姐」前來療癒。 在職場打滾多年的Y,不但擁有豐富的經驗,也時常身兼數個專案的二把手;這讓她很想要在工作上有所晉升。但是,在近十年的職業生涯裡,她也曾為了升職而換公司,但無論去到哪裡,都還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失之交臂。 而促使她前來療癒的,還有感情的面向。
前陣子,我收到私訊,來者開宗明義地表示:想要學習〔療癒〕,因為想要擁有照顧自身情緒的能力;對於這樣的明確,我感到很開心,因為一直以來的書寫和分享,都在強調這項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反問「為什麼會想要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卻意外碰觸到了對方需要療癒的地方。
那天,有位三十出頭的S女,聽了〔療癒師陪妳聊心事〕後,預約了療癒;那是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以愛情為主軸開設的podcast節目。 。 在正式開始療癒之前,我尋常地問候,而她心不在焉地回覆。她會這樣,是想要趕快進入療癒嗎?還是,即將被釋放出來的情緒,是她很難應付的呢?我快速地與過去的經驗相比對。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前陣子,我改變了親密關係互動中、一個很細微的因子,讓太太變得更愛我了! 上個月,我在影音平台上看了《魔法滿屋》之後,提升了「情緒」的認知層次;當更深層的負面情緒浮現的時候,對過去來說是正常的抗拒,力道變得更小、持續時間也變得更短,我能看見自己更無懼地走進情緒之中;而情緒也在被完整體驗過後,自然離去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那日,有位「年近三十五歲的Y小姐」前來療癒。 在職場打滾多年的Y,不但擁有豐富的經驗,也時常身兼數個專案的二把手;這讓她很想要在工作上有所晉升。但是,在近十年的職業生涯裡,她也曾為了升職而換公司,但無論去到哪裡,都還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失之交臂。 而促使她前來療癒的,還有感情的面向。
前陣子,我收到私訊,來者開宗明義地表示:想要學習〔療癒〕,因為想要擁有照顧自身情緒的能力;對於這樣的明確,我感到很開心,因為一直以來的書寫和分享,都在強調這項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在我反問「為什麼會想要擁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卻意外碰觸到了對方需要療癒的地方。
那天,有位三十出頭的S女,聽了〔療癒師陪妳聊心事〕後,預約了療癒;那是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以愛情為主軸開設的podcast節目。 。 在正式開始療癒之前,我尋常地問候,而她心不在焉地回覆。她會這樣,是想要趕快進入療癒嗎?還是,即將被釋放出來的情緒,是她很難應付的呢?我快速地與過去的經驗相比對。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前陣子,我改變了親密關係互動中、一個很細微的因子,讓太太變得更愛我了! 上個月,我在影音平台上看了《魔法滿屋》之後,提升了「情緒」的認知層次;當更深層的負面情緒浮現的時候,對過去來說是正常的抗拒,力道變得更小、持續時間也變得更短,我能看見自己更無懼地走進情緒之中;而情緒也在被完整體驗過後,自然離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為什麼要讓狗來為人類做這些事?超級無恥的,利用狗狗的善良,不恥,虐待動物~!Poor dogs!!!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我們總是期待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追求理想與目標。然而,現實往往不如預期,每個人都帶著獨特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進而產生意見分歧與理念衝突。這些看似與我們步調不同的人,或許是主管、同事,也可能是合作夥伴,但他們往往能成為推動我們成長的重要推手。今天,就讓我們透過一個真實的故
Thumbnail
之前有朋友問我,為什麼要讓小孩學樂器?又沒有要成為音樂家。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大概幾個月),還跟很多人討論,那天看到了蔡康永「蔡康永的情商課3」,突然找到了答案。 有一篇裡,他寫說:「所謂成就感並不代表有成就。」成就感代表一種體會,就像你不當音樂家,但是你會拉小提琴,那拉小提琴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面對衰退與變革時,各大科技公司的轉型挑戰和策略,尤其聚焦於阿里巴巴如何透過連結不同生態系和結構洞以推動業務增長。文章分析了企業的核心能力在轉型中的影響,並提出在新的商業環境中,利他思維的重要性,以及企業應如何藉助結構洞來開創未來的發展機會。
Thumbnail
嬰幼兒睡眠顧問通常都會提供給家長合乎寶寶月齡的建議作息,建議寶寶幾點到幾點是小睡時間,幾點到幾點是夜間就寢時間,為什麼要規定我的寶寶何時睡覺? 為何要讓家長的生活如此拘束? 會提供家長寶寶月齡適當的建議作息,主因有: 寶寶成長中的生理睡眠需求需要被滿足 寶寶的睡眠作息不規律通常會導致睡眠困擾  
Thumbnail
《暫訂佛規序》天然師尊:「內盡其誠,外盡其禮。藉以正心修身,成人成己,化挽劫運,咸登聖域。」獻供禮代表對上天的一份誠心敬意,將清茶、素果、真心獻給上天。 天地不語,如何能夠與天地常保連結、表達自己的誠心?從佛規禮節的具體練習中,堅定對上天的信心、體悟道的存在,同時也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做保險十年了,常常還是會遇到認為『保險沒必要』『保險用不到很虧』『有健保就好』這幾種類型的客戶~ 他們寧願每年花10幾萬存儲蓄險,卻不願意一個月花個3-5000元幫自己買一個保障。 但保險是剛性需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就讓我用罹癌當例子告訴你~
Thumbnail
為什麼要問事?到底怎麼問? 提供幾個大部分的人都會產生的疑問,做幾個大項來說明解釋清楚。 個體認同感 當個體接受一份描述自己個性的陳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這些描述非常貼切和適合自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描述是特別針對他們而設計的,而忽視了這些描述實際上是模糊且普遍化的。若神秘學相關的老師接受到客戶只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為什麼要讓狗來為人類做這些事?超級無恥的,利用狗狗的善良,不恥,虐待動物~!Poor dogs!!!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我們總是期待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追求理想與目標。然而,現實往往不如預期,每個人都帶著獨特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進而產生意見分歧與理念衝突。這些看似與我們步調不同的人,或許是主管、同事,也可能是合作夥伴,但他們往往能成為推動我們成長的重要推手。今天,就讓我們透過一個真實的故
Thumbnail
之前有朋友問我,為什麼要讓小孩學樂器?又沒有要成為音樂家。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大概幾個月),還跟很多人討論,那天看到了蔡康永「蔡康永的情商課3」,突然找到了答案。 有一篇裡,他寫說:「所謂成就感並不代表有成就。」成就感代表一種體會,就像你不當音樂家,但是你會拉小提琴,那拉小提琴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面對衰退與變革時,各大科技公司的轉型挑戰和策略,尤其聚焦於阿里巴巴如何透過連結不同生態系和結構洞以推動業務增長。文章分析了企業的核心能力在轉型中的影響,並提出在新的商業環境中,利他思維的重要性,以及企業應如何藉助結構洞來開創未來的發展機會。
Thumbnail
嬰幼兒睡眠顧問通常都會提供給家長合乎寶寶月齡的建議作息,建議寶寶幾點到幾點是小睡時間,幾點到幾點是夜間就寢時間,為什麼要規定我的寶寶何時睡覺? 為何要讓家長的生活如此拘束? 會提供家長寶寶月齡適當的建議作息,主因有: 寶寶成長中的生理睡眠需求需要被滿足 寶寶的睡眠作息不規律通常會導致睡眠困擾  
Thumbnail
《暫訂佛規序》天然師尊:「內盡其誠,外盡其禮。藉以正心修身,成人成己,化挽劫運,咸登聖域。」獻供禮代表對上天的一份誠心敬意,將清茶、素果、真心獻給上天。 天地不語,如何能夠與天地常保連結、表達自己的誠心?從佛規禮節的具體練習中,堅定對上天的信心、體悟道的存在,同時也
Thumbnail
蓮花生大士親自開示,嘴巴亂講或者發了誓言又不算數、沒有照做,福報就損失了。很多人發誓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家常便飯,每天都在亂講話,言而無信的人比比皆是。所以「自食其言的增上果,成熟於外相。」常常講話不算話增上果成熟了,會土地貧瘠、食物沒有營養、恆遭四大災難成熟於自身,福德淺薄。
Thumbnail
做保險十年了,常常還是會遇到認為『保險沒必要』『保險用不到很虧』『有健保就好』這幾種類型的客戶~ 他們寧願每年花10幾萬存儲蓄險,卻不願意一個月花個3-5000元幫自己買一個保障。 但保險是剛性需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就讓我用罹癌當例子告訴你~
Thumbnail
為什麼要問事?到底怎麼問? 提供幾個大部分的人都會產生的疑問,做幾個大項來說明解釋清楚。 個體認同感 當個體接受一份描述自己個性的陳述時,他們可能會感到這些描述非常貼切和適合自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描述是特別針對他們而設計的,而忽視了這些描述實際上是模糊且普遍化的。若神秘學相關的老師接受到客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