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我憂鬱的開始,也從那時開始諮商,出社會後,仍遇到許多困難,我利用過幾種不同的管道取得諮商的資源。
大學設有諮商中心,有專聘的心理師,學生可以尋求專業的諮商服務,是免費的。我從大一開始就有情緒困擾,一開始只是想找心理師聊聊幾次,因為生活周遭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但隨著我憂鬱狀態加重,從此每個學期都到諮商中心報到。諮商一直扮演著大海中浮木的角色,被憂鬱浪潮淹沒的我靠著每週一次五十分鐘的時間浮出水面喘息。我和諮商師一起探討許多自我議題,梳理內心糾結的繩索,學習自我改變。後來,我憂鬱狀況很嚴重,決定要就醫時,是學校的諮商師帶著我去精神科看診,感恩有她,不然當時我根本不可能獨自做到這件事。我就這樣一直談到畢業。
畢業後,在工作上也遇到諸多障礙和挑戰,我利用縣政府提供的免費資源進行諮商。民眾可以到各鄉鎮的衛生所登記,有專業的心理師在固定的時間會到衛生所提供服務,我去了一兩次。另外,我持續在精神科就診,醫生都會花一些時間和我討論我的議題,但時間有限,我便請醫生幫我申請醫院的心理師會談。這個是由健保給付,因為尋求協助的人很多,要排隊排很久。我後來以每個月一次的頻率,諮商了一年,但覺得這兩次的諮商經驗對我沒有很大的幫助。
工作的問題陷入糟糕的循環,我真的很希望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順利工作,也很希望再多探究內在議題,讓心變得更自由、更自在。雲林這窮鄉僻壤,我住的鄉鎮近年才新開了一間心理諮商所,雖然一小時的諮商費用不便宜,我還是決定去試試看。這次就有很多收穫,在會談過程中,我們能夠聚焦在某些我深層的議題,抓出問題點,心理師也提供給我一些破解的方法可以練習。可惜後來我辭掉了工作,也就沒辦法再負擔這筆諮商費用,所以停止了諮商。
諮商對於憂鬱症的幫助在於打開我們的內在視野,讓我們有機會鬆動卡死的內在結構,但諮商有其限制。我覺得諮商只是個引導者的角色,它帶我們發現問題,增加自我覺察,可是要改變的行動還是我們自己的功課,諮商師不會推你前進,主動的人是自己,不過諮商師會陪著你(但不是每天二十四小時)。如果我們對諮商有正確的認知,又遇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我覺得諮商對憂鬱症治療是有幫助的,但千萬要記得行動的人永遠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