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情緒從何而來、可以控制嗎?
從五官變化所透露的情緒,是真是假?
不同文化種族的人,會有一樣的情緒、一樣的表情變化嗎?
●保羅.艾克曼是情緒研究的先驅之一,1967年就到新幾內亞高地針對福爾人的臉部表情進行研究,並在1980年出版極受注目的專書:《人類的臉部表情─新幾內亞一個部落的普同性表現》(Face of Man: Expressions of Universal Emotions in a New Guinea Village),強調福爾人的臉部表情,和西方人一樣會顯示出類似的基本情緒,如驚訝、悲傷、生氣、恐懼、厭惡與快樂等。延續先前的研究,艾克曼在《心理學家的面相術》中,進一步強調情緒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他在第一章所強調的:情緒有時候勝過人類的重要驅力,如性、生存等。
●情緒,從來只在感官中醞釀,在文字裡繾綣;當它置身此以科學為名的陌生時代裡,終究也羞澀開口,用陌生的科學語言敘說。
這條人類試圖探索並證實自身獨特性的歷史長路上,於是,加入了情緒科學(affective science)。在不遠處的上一世紀後半,情緒,繼認知(cognition)之後,成為行為科學及社會心理研究的重鎮。
本書作者保羅‧艾克曼,在情緒研究的時代浪潮上,是奠定以臉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作為研究情緒方法的重要人物。直到現在,以臉部表情辨識,加上神經影像學或其他工具為主的研究方法,仍是情緒研究的主流。
●為了減少破壞性的情緒發作,並增加建設性情緒反應,我們必須知道每一種情緒的故事,了解每一種情緒與什麼相關。藉著了解各個情緒的誘因,包括我們和別人共有的誘因,以及個人特有的誘因,或許能減輕情緒的衝擊,至少也可以了解為什麼某些情緒誘因如此強而有力,以至於完全無法減輕其影響。每一種情緒也會在身體產生獨特的感覺模式,如果能認識這些感覺,就有可能早點知道自己的情緒反應,而有機會選擇繼續或打斷它。
●情緒可以輕易勝過大部分心理學家認為推動生活最有力的基本動機:飢餓、性、求生存的意志。人如果認為唯一可吃的食物很噁心的話,會寧可不吃,即使別人可能認為這種食物很可口;討厭的人卻可能寧願餓死也不吃。這是情緒勝過飢餓的驅力!性的驅力最容易受到情緒干擾,人可能因為恐懼或嫌惡,以至於不願有性行為,或是無法好好性交。這是情緒勝過性的驅力!絕望的情緒甚至能壓過求生存的意志,而導致自殺。這是情緒勝過求生存的意志!
簡單地說,人想要快樂,大部分人都不想經歷害怕、生氣、嫌惡、傷心或悲痛,除非這些情緒局限在安全的電影院或是小說的扉頁。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這些情緒,問題在於如何在與這些情緒共存時,活得更好。
●我在第一個研究中,向五種不同文化的人(智利、阿根廷、巴西、日本和美國)展示照片,請他們判斷各個臉部表情所顯示的情緒,不同文化的人對大部分情緒都有共識,表示臉部表情可能是普世共通的。另一位曾向席爾旺請益的心理學家卡羅.以撒德(Carrol Izard),對不同文化的人進行相同的實驗,並得到相同的結果。席爾旺並沒有讓我們知道對方的存在,當我們知道並不是只有自己在做這項工作時,原本心懷不滿,但就科學而言,有兩組獨立的研究者得到相同的結果,是比較好的。看來達爾文是正確的。
但有一個問題:雖然發現不同文化的人對臉部表情流露的情緒有共識,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聰明的人抱持相反的看法呢?並不是只有旅遊者才認為日本、中國或其他文化中人的表情,具有非常不同的意義。瑪格麗特.米德的門生博懷斯特爾是備受尊重的人類學家,專精於表情和姿勢的研究,在著作中談到許多文化中的人會在不高興時微笑,所以不接受達爾文的看法。博懷斯特爾的主張符合文化人類學和大部分心理學的主流觀點:任何在社交上重要的事,比如情緒的表達,都必然是學習的產物,所以在各個文化中是不同的。
●處於煩躁的心情時,每一個人都會比較難控制生氣。當我們煩躁時,會對原本不會困擾我們的事生氣,我們會找機會來生氣。當我們煩躁時,會對原本稍微惹惱我們的事更生氣,原本會讓我們適度生氣的事則會造成大發雷霆。心情煩躁時感覺到的生氣會持續較久、較難處理。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脫離某種心情,投入我們真正喜歡的活動有時可能有效,但不會一直有用。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心情煩躁,最好避開別人,前提是你能辨識自己處於煩躁的心情。可是心情常常不明顯,直到開始生氣時,才知道自己的心情煩躁。
●所有情緒中,持續時間最短暫的就是驚訝 (surprise),最多不超過數秒。我們了解發生什麼事之後,驚訝就過去了,然後根據發生的事,驚訝就化為害怕、樂趣、輕鬆、生氣、嫌惡等等,也可能覺得引發驚訝的事並不重要,而變得毫無情緒。很難找到驚訝表情的照片,因為這種經驗既短暫,又出乎意料之外,即使攝影師看到這種表情,往往也來不及捕捉這個鏡頭。新聞照片通常是重新扮演或擺出驚訝的表情來拍照。
●雖然驚訝是一種情緒,但驚嚇(startle)則不是情緒,不過,許多人把這兩個字眼交替使用,兩者其實不同,驚嚇表情和驚訝的表情剛好相反。我用沒有子彈的空氣槍引發受試者的驚嚇時,他們的眼睛幾乎立刻緊閉(驚訝時則雙眼睜大)、眉毛壓低(驚訝時會上揚)、嘴唇會拉長鎖緊(驚訝時會張開嘴巴),在其他所有情緒的表情中,最激烈的表情仍然類似該情緒的中度表現,只是肌肉的收缩更強烈;暴怒比生氣的表情更強烈,恐怖相對於害怕,也是如此,諸如此類,驚嚇和驚訝表情的差別,表示驚嚇並不是更激烈的驚訝狀態。
●直到4至8歲時,嫌惡才成為一種獨立的情緒。在這段年紀之前,雖然會不喜歡、排斥味道不好的東西,但不是嫌惡。羅辛請小孩和成人去摸或吃形狀像狗屎的巧克力,小孩不覺得有困擾,要到4至7歲之間才會拒 絕,但大多數成人都不願照做。同樣地,如果把一隻消毒過的蚱蜢放入牛奶或果汁,4歲以下的小孩仍願意喝下。
●輕蔑只是針對人或行為的經驗,並不是對味道、氣味或碰觸的經驗。踩到狗大便或想到吃豬 腦,可能會有嫌惡感,但不會有輕蔑感。可是,你 可能會輕視吃這種噁心東西的人,因為輕蔑含有高傲的成份。對不喜歡的人或行為表示輕蔑時,你會覺得自己比對方優越(通常是道德上的優越)。你看不起他們的過錯,但不必然會避開他們,可是嫌惡會使人躲避對方。
●内疚(guilt)、羞愧(shame)和尷尬(embarrassment),這些情緒並沒 有獨特的臉部表情。內疚與羞愧很難與哀傷區別,唯一可能不一樣的就是頭可能會轉開來。不過,對內疚和羞愧而言,這種情形是合理的,因為一個人感受到這些情緒時,本來就不想讓別人知道,所以可能沒有演化出明顯的訊號。尷尬則較有問題,臉紅並不足以成為尷尬的訊號,因為無法觀察深膚色的人是否臉紅。凱特納曾證明尷尬不同於生氣、害怕、嫌惡、輕蔑、哀傷和快樂,並沒有獨特的瞬間表情,而是在一段時間中出現一系列表情。也許尷尬比較晚才進入演化史,沒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出有效的訊號。
●增進情緒性行為的覺察的一些方法,這對某些人而言,有時也可以增進對衝動的覺察:
-經常做一些練習來促進自己覺察情緒升起時的身體變化,這些變化會提醒你有情緒升起。
-將自己的情緒事件記錄下來,特別是你將會後悔的情緒表達方式,好讓自己辦識在什麼時候會升起情緒。這會讓你在遇到強烈的誘因之前就預先做好準備,並藉由考慮自己是否夾帶了過去情緒經驗的腳本,而讓這些誘因得以冷卻下來。
-學習去觀察你的交談對象的情緒反應,透過他們的反應來看見自己升高的情緒。
~保羅.艾克曼 Paul Ekma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精神醫學部的心理學教授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
~《Emotions Revealed, Second Edition: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https://shopsquare.co/2_FC6
【金石堂購買《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7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養成好習慣,是推進人生的基石,但那實在太難了─除非你對它「上癮」。
★心理的傷很難一眼看穿,如何在重大壓力下,仍可以保持想像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論上所涉及的深度心理學,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經驗,對於那些不再只是「完整客體」的經驗,而是生命早年經歷生死攸關的心碎經驗下,當年焦慮和憂鬱的多重變型,至今仍如何流連忘返,並影響著疫情下的適應? ●「無助感」,字面上的意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你的肢體語言,是決定一切成敗的最後關鍵。」 ●展現最佳狀態,指的是「了解並能夠自在地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感受、價值觀與潛力的一種狀態」 就是這樣。它不是一種恆久、超驗的存在 模式。它會來來去去,是每個不同片刻組成的現象。當我們感到自己很有力量,最佳狀態就會出現,那讓我們真實了解到最真摯的自我。在這
★心理症狀是潛意識拋出的求救信號!想活得自由又貼近自我,從探索內心的微小行動開始吧! ●懂心理學,確實會讓人變得舒心,不僅能分析某些情緒或行為的理由,還會發現遭遇類似困境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且心理學也有助於拓寬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不過,若問到學習心理學後,生活是否產生了改變?許多人都會顯得猶豫不決。心
★與其痛苦地堅持下去,還不如爽快地放棄!比起「半途而廢」,你更應該知道「無法認同自己」才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有些人還是深信著「不論多麼痛苦,若是無法克服,就是個不好的人,無法得到幸福。」但實際上,「直到最後都要忍耐痛苦」這樣的想法,反而會使自己變得不幸。 討厭的事情,就算是自己決定的,為何非得忍耐
★養成好習慣,是推進人生的基石,但那實在太難了─除非你對它「上癮」。
★心理的傷很難一眼看穿,如何在重大壓力下,仍可以保持想像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論上所涉及的深度心理學,借用精神分析的概念和經驗,對於那些不再只是「完整客體」的經驗,而是生命早年經歷生死攸關的心碎經驗下,當年焦慮和憂鬱的多重變型,至今仍如何流連忘返,並影響著疫情下的適應? ●「無助感」,字面上的意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你的肢體語言,是決定一切成敗的最後關鍵。」 ●展現最佳狀態,指的是「了解並能夠自在地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感受、價值觀與潛力的一種狀態」 就是這樣。它不是一種恆久、超驗的存在 模式。它會來來去去,是每個不同片刻組成的現象。當我們感到自己很有力量,最佳狀態就會出現,那讓我們真實了解到最真摯的自我。在這
★心理症狀是潛意識拋出的求救信號!想活得自由又貼近自我,從探索內心的微小行動開始吧! ●懂心理學,確實會讓人變得舒心,不僅能分析某些情緒或行為的理由,還會發現遭遇類似困境的人不是只有自己,且心理學也有助於拓寬對自我與他人的理解。不過,若問到學習心理學後,生活是否產生了改變?許多人都會顯得猶豫不決。心
★與其痛苦地堅持下去,還不如爽快地放棄!比起「半途而廢」,你更應該知道「無法認同自己」才是最大的問題! ●雖然有些人還是深信著「不論多麼痛苦,若是無法克服,就是個不好的人,無法得到幸福。」但實際上,「直到最後都要忍耐痛苦」這樣的想法,反而會使自己變得不幸。 討厭的事情,就算是自己決定的,為何非得忍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人的情緒反應大略有喜(好大喜功,強烈榮譽感,高欲求)、怒(容易被激怒,富有正義感)、哀(憂鬱,無助)、懼(焦慮,個性敏感)、憫(同情心)。除了喜與憫這兩種感覺讓我們感覺舒服平順外,另外的怒哀懼,都會讓我們覺得痛苦不舒服。雖然有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沒有明白指出它們和存在主義有密切關係,但我是覺得情緒反應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情緒挑戰,比如從喜悅到憂傷,從平靜到憤怒,情緒總是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必須理解情緒對我們行為的影響,因為人類是情緒生物,我們的情緒往往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當我們能夠有效控制情緒,就能避免一些衝動的決定,從而採取更穩健和合理的行動。 比如一個在憤怒中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主要討論阿德勒、榮格、艾瑞克森、霍妮等人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以探討早期經驗的重要性和集體潛意識等議題。
Thumbnail
何謂情緒? 情緒英文是emotion,代表流動在我們身體的能量。 當我們受到刺激,引發出內心感受、身體反應、想法與行動,就是情緒。 例如某人踏進後巷時,遇到一隻看來很兇惡的狗(刺激),覺得十分害怕,擔心自己被咬傷(內心感受和想法),不禁心跳加速和顫抖(身體反應),最終決定急步繞路離開(行動)。 情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人的情緒反應大略有喜(好大喜功,強烈榮譽感,高欲求)、怒(容易被激怒,富有正義感)、哀(憂鬱,無助)、懼(焦慮,個性敏感)、憫(同情心)。除了喜與憫這兩種感覺讓我們感覺舒服平順外,另外的怒哀懼,都會讓我們覺得痛苦不舒服。雖然有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沒有明白指出它們和存在主義有密切關係,但我是覺得情緒反應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情緒挑戰,比如從喜悅到憂傷,從平靜到憤怒,情緒總是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必須理解情緒對我們行為的影響,因為人類是情緒生物,我們的情緒往往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當我們能夠有效控制情緒,就能避免一些衝動的決定,從而採取更穩健和合理的行動。 比如一個在憤怒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