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才華、運氣、及成功─學習的本質(24)

2023/11/02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作者:陳華夫

人們渴望成功,成功帶來財富與名譽,但現實世界裡,實至名歸的人生「贏家」(winner)是鳳毛麟角,「魯蛇」(loser)卻佔絕大多數。於是坊間出了不少「勵志導師」著書立說,開班授徒,傳授成功秘訣。

只要看看互聯網上各種成功致富補習班的廣告,及書店成片的暢銷致富秘訣的書本就可以發現各種「勵志導師」只是以各種「贏家」的傳逸聞軼事,激勵讀者,賺的是盆滿缽滿,但是社會上「贏家」/「魯蛇」的懸殊比例並沒有因此改變,表示「勵志導師」自己賺到了「魯蛇」的學費,卻沒有真正揭露發財致富的秘訣。

人生的成功是個人的才華、努力、及機運(人脈或知名度)交互作用的結果。本文把人類在各領域的才華分成兩類:(1)有輸贏對抗的領域:圍棋、網球、高爾夫球、及足球等;(2)無明確輸贏標準的領域:科學家、藝術家、及哲學家與思想家。然後分析它們的成功。

《傑出人物的一般形態》(General Types of Superior Men), 奧西亞斯·施瓦茨(Osias L. Schwarz)著

《傑出人物的一般形態》(General Types of Superior Men), 奧西亞斯·施瓦茨(Osias L. Schwarz)著

1)有輸贏對抗的領域之成功:

每個人天生擁有一定的天賦,若你能在、圍棋、網球、圍棋、高爾夫球、及足球等領域有傑出的表現,人們就會說你在這些領域有才華或天分,我們通常是把才華和天分當作同義詞來用。

輸贏對抗的領域的成功主要是靠個人的天賦才華。好的老師及運氣無法把有才華的人推入頂峰。想要出人頭地,就要不斷的參加各種比賽,爭取世界排名的上升,到達約頂尖的1%,就能賺取豐厚的報酬及名聲。但現在的職業競賽運動的收入分配機制是不公平的、非常有利於冠軍,例如,2023年美國公開賽獎金,男子和女子組冠軍將各獲得300萬美元,而進入第一輪的網球選手只獲得 22,000 美元,差了約150倍。 進入第一輪64名的都是世界網球界頂尖高手,但其獎金是約區區兩萬美金,要付教練、飛機票、食宿,其網球生涯是成功嗎?

職業運動場上,金牌和最後一名之間才華是在伯仲之間,賽前小睡可能就是關鍵:「百公尺短跑明星「閃電」波特(Usain Bolt)有多次在賽前小睡一番的事蹟,包括在破世界紀錄前幾小時,以及後來贏得奧運金牌的決賽之前。我們的研究支持他的智慧:白天的小睡,除了可以儲存能量和降低肌肉疲勞,如果含有數量充分的睡眠紡錘波,也會對動作技能記憶帶來顯著的提升。」(見)(見《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馬修.沃克, 頁133)

巴拉巴西教授在其書《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數據科學揭露成功的祕訣》(後文簡稱《成》)中說傑出運動員成功可以由名聲帶來的廣告代言的收入多寡來衡量。這個標準並非個人的才華。

2)科學家的成功:

科學家的才華是從大量的觀察中,科學家得出一些結論,以解釋現實,科學的創作具有未來、潛在或間接的用處。

科學家的思維和想像力是我們的智力的顯微鏡和望遠鏡,它們將不可見和遙遠的事物轉變為可見和近處的事物,將過去轉變為現實,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它們構成了我們的感官和觀念的延伸。

而科學家習慣於更多關注特定現象和狹隘的概括,很可能會患上智力短視,這是因為過度的實證主義會導致精神短視,而蔑視更廣泛的概括。科學家的概括只是更好地理解或利用事物(特別是特定事物)的一種手段,處理局部和諧的、相對的真理;而相對的,思想家處理完全和諧的、絕對的真理。

巴拉巴西教授認為科學家的創作的成功衡量標準,是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他說:「如果用科學影響力(scientific impact) 做為指標,溫伯格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級巨星。 科學影響力就如同美元之類的貨幣, 能夠明確計量。 以溫伯格那篇介紹了電弱交互作用、 讓他在幾十年後贏得諾貝爾獎的論文為例, 這篇論文啟發之後數以千計的其他論文, 帶出相關的開創性研究, 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 我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 是因為這篇論文得到其他科學家引用了一萬四千次, 也就是溫伯格的研究影響了另外一萬四千篇論文」(《成》,頁86)

不管是文科或理工科的博士,它們的才華、興趣、努力、考試的機運都是一流的。在高等教育最發達的美國,不管是諾獎得主、功成名就的PI(主要研究者),或兼職教職員工,都逃不過學術界無處不在的競爭。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和生存不敢從事有風險的原創研究。

美國學術界理想的生涯目標是大學的终身教職,但據統計,一個終身教職序列教授平均會帶出7.8個學生,但只會空出一個職位,平均下來只有12.3%的學生能得到學術職位。在理工科領域,只有 17% 的博士在畢業後 3 年內找到了終身教職序列的崗位。

生物醫學專業的博士畢業生進入產業界後,起薪中位數預計在 10.5 萬美元。與此相比,博士後的起薪中位數只有 5.3 萬美元。而且生物醫學行業還在蓬勃發展,2012 年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的年度風險投資金額約為 50 億美元,而到了 2021 年這一數量增長到了 380 億美元。與之相比,學術界只剩追求知識與理想這一塊遮羞布了。(見越來越卷的美國學術界,埋沒了多少年輕人,還有潛在諾獎得主?

3)藝術家的成功:

藝術家的才華在敏銳的觀察現實,並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藝術家將他們的創作賦予有形的、可感知的、具體的形式,而成為無形但非常真實的思想和道德世界。因此藝術作品比科學家、哲學家與思想家的成就能受到社會的讚賞,並且對人類有實際的、直接的效用。 而科學和哲學創作則具有未來、潛在或間接的用處。

英國音樂藝術家布萊恩•伊諾認為科學與藝術都無非是看世界的方式,他說:「吸引我的倒是這兩者不同的地方。科學偏機械性,做試驗,然後用一種大家都懂的語言,告訴大家結果如何,應用到生活中。而藝術,你捉摸不透到底原理是什麼,但不知道爲什麼就是觸動了你。對藝術,你會表現一種屈服。而科學,剛相反,是一種控制。」(見布萊恩•伊諾:人類爲何總要考慮生存所需之外的東西?

一件藝術作品,一部小說,不一定有道德或其他目的。如果它除了美學的形式或描述之外,還隱含地、暗示性地包含一定程度的真理和道德教導,則會有較高的評價。 然而,如果道德教導過於明確,那麼這部小說就不再是藝術品了。

巴拉巴西教授在其書《成功竟然有公式:大數據科學揭露成功的祕訣》中利用網路大數據重建所有當代藝術家的職涯, 找出背後是什麼無形的網絡, 讓某些藝術家大紅大紫。他發現在藝術領域裡, 創作的品質和表現難以測量,所以個人才華及努力只是成功的入門票,而非關鍵因素。他說:「事實上,藝術領域裡的成功與否, 大大受到人際網路的影響, 那程度連我這樣研究網路的科學家, 都大感意外。(《成》,頁48)

巴拉巴西教授認為:「藝術界的職涯階梯比喻為一個「砂堆, 每位演員試著想登上頂的時候, 都會讓砂堆的形狀改變」。這個比喻饒富深意, 可以讓我們瞭解藝術界的成功, 也符合我們研究的發現。 如果某位知名藝術家忽然到一家冷門藝廊展出, 藝廊就能得到名聲; 接著其他知名藝術家也會想去展出, 形成如同網路拓樸學的足跡。 同樣的, 如果是頂尖藝廊展出了某位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 其他藝廊對這位藝術家也會開始另眼相看。(《成》,頁220)

畫家也需要人際交往和表達的訓練,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許宇提到國際畫廊和藝術家在工作過程中的一些文化或者工作方式上的差異。『有些藝術家總覺得有了代理畫廊,自己就可以專心創作,其他事情由畫廊打理。但事實上是,畫廊在等著藝術家來溝通。』他說:『很多東歐、拉美的藝術家來參加展覽,會分享說,最近對什麼作品感興趣,覺得哪個策展人的思路比較好,他們英語也不好,連說帶比劃,也可以表達得很清楚……他們是來交朋友的。這種對人際交往和表達的訓練,在他們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裏就有,而在中國是缺失的。』」(見許宇:名利誘惑對藝術家就像「火山岩漿」

作家以自己的文學才華,連篇累牘的創作是否憑著書本身的文學價值就能成為暢銷書?

巴拉巴西教授舉了羅琳的例子來說明,羅琳先寫了《杜鵑的呼喚》,最初的銷售量只有五百本。但當羅琳的《哈利波特》暢銷大賣了五億本後,《杜鵑的呼喚》的銷量靠羅琳的名聲才起死回生。他如此解釋:「也許有人會說, 《哈利波特》 就是寫得比《杜鵑的呼喚》 更好啊,道理不就是這麼簡單?我們或許很難解釋自己要怎麼分辨垃圾與珍寶, 但只要親眼一見,就能分別。 不管是要判斷私人教練或飯店的好壞, 又或要決定該把哪些產品放進購物車, 我們都想挑到最好的。 不論是書籍、 電影、 汽車、 或服務, 都是如此....要怎樣才能永遠挑到最好的?.... 他人的建議能夠減少繁雜的資訊篩選過程,幫我們做出好的選擇。而且,這種做法也很讓人心安。例如,暢銷排行榜上的書, 應該是相對安全、有許多人背書的選項。」(《成》,頁119─120)

4)哲學家與思想家的成功:

哲學家與思想家的才華也是如科學家一樣,是在觀察及解釋現實,但他們的的解釋比科學家更具普遍性。他們對特定現象間接感興趣; 他認為它們值得他關注,因為它們使他能夠透過它們上升到一般觀點,因為他對事物之間的和諧、關係比對事物本身更感興趣。他們明確、大膽地表達了一般規律、全面的觀點、全面的概括、世界和人生觀念。思想家處理完全和諧的、絕對的真理。

詩人、藝術家可能時不時進入哲學思考的寧靜領域。 但是,儘管偶爾有深刻的哲學見解或直覺,詩人仍然是一個膚淺、混亂、晦澀、前後矛盾的、或不成熟的思想家。此外,詩人是一種原始類型的思想家:他以圖像、心理圖畫來思考,而不是以概念來思考; 因此,他用圖像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他以形式並透過特殊或具體的方式來思考一般和抽象; 他用舊的、傳統的、有生命的、個人的來看待新的、無生命的、非個人的。 由於衝突或對立的意象與衝突的概念不同,它們在意識中不能共存,而只能相互繼承,所以我們理解為什麼詩人是片面的、反覆無常的、不一致的、感傷的。就連傑出的哲學詩人歌德也不例外。(見《傑出人物的一般形態》(General Types of Superior Men),奧西亞斯·施瓦茨(Osias L. Schwarz),頁148,後文簡稱本書《傑》)

思想家要成功的創造出獨創的思想並不容易。例如:「即使是像康德這樣智力上誠實且具有獨創性的思想家,也誤認為自己比實際情況更具獨創性,並且沒有看到,他的大部分解釋都只是同義反复,而他著名的絕對命令(“只按照你的格言行事”) 只不過是對普遍接受的格言“按照你期望別人做的那樣做”和古老的明智格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修改。對你所做的事,以一種形式主義的、模糊的、浮誇的外衣表達出來; 這是因為他作為一名教授,不得不接受傳統的學術語言獨創性或強加於非學術世界的語言方法。 由於對他人的欺騙,尤其是無意識的欺騙,或多或少地伴隨著自欺欺人,我們理解,即使是偉大的康德,也因為他的學術吹毛求疵、文字崇拜、言語獨創性而受騙,並開始誤認為它們是真實、客觀、原創的思維。(見《傑》,頁181)

亨利·柏格森是以《創造進化論》獲得192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他認為創造進化並不相斥,因為宇宙是一個「生命衝力」(élan vital)在運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以「綿延」(durée)來指一種個體的、主觀的對時間的經驗,而與數學的、客觀地可度量的時鐘時間相對。對時間「綿延」的經驗是一種創造性的直觀,而非知性。

亨利·柏格森這些觀念也遭到嚴厲的批判:「作為偽原創性如何在哲學中表現的例子,讓我們以現代詭辯家大師亨利·柏格森為例。 他辨識、結合、融合了人類思想費盡心力去區分的概念:對他來說,空間和時間是相同的,精神是純粹的持續時間,智力是純粹的空間,物質只是精神的顛倒。另一方面,他不誠實地利用了相同的想法以不同的名稱出現這一事實; 透過組合這些名字,他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在給出解釋、新的真理,而實際上他是在給出同義反覆、空洞的短語。 透過暗示這些名字各自代表不同的想法,他模擬了比他實際擁有的更大的智力財富。 這位哲學魔術師在現實中表示同一個概念的不同字詞是:時間和持續時間,空間和外部性,等等。他說,“相互的外部性是佔據空間的事物的區別標誌。” 關於時間、空間、運動、自由意志等哲學的抽象概念,以及有關爭論,他用自己的混合語言(物理、化學、數學、機械術語)進行了令人作嘔的描述和重複。」(見《傑》,頁160─161)

思想家不適合採取行動,不適合一般所謂的領導能力,這不是因為思想家對人性的無能或無知,而是他更廣泛和無私的利益,他更高的自尊,他更高的道德,他更高的目標是成為領導者中的領導者,成為眾多有洞察力的、開明的、有思想的人之領導者,而非盲目的、輕信的、無知的、容易受騙的群眾之領導者。(見《傑》,頁128)

結論:

人生的成功是個人的才華、努力、及機運(人脈或知名度)交互作用的結果。在競賽運動領域出人頭地得靠個人的天賦才華,好的老師及機運無法把有才華的人推入頂峰。只有頂尖的1%傑出運動員才有豐厚的金錢報酬。不管是文科或理工科的博士,它們的才華、興趣、努力、考試的機運都是一流的。但在學術教育界發展比企業界競爭激烈且金錢報酬低。藝術領域裡, 創作的品質和表現難以測量,所以個人才華及努力,只是成功的入門票,機運是關鍵。思想家的才華是洞察事物與現實的本質,他們成功的報酬不是財富,而是健康與知識。

請看「陳華夫專欄」─學習的本質─系列文章:

「思考是有意識的系列回憶」理論開啟了思想史革命─學習的本質(1)
什麼是「思考」?如何「洞識」?何謂「思想家」?─學習的本質(2)
什麼是「記憶」?如何「記憶」?「記憶」的本質?─學習的本質(3)
學習的真相與反思─學習的本質(4)
「施捨」就是人生的「現代開悟」─學習的本質(5)
談「恐懼」─學習的本質(6)
探究華人的「罪惡感」?─學習的本質(7)
你孤獨了嗎?─學習的本質(8)
人腦如何創新思考?─學習的本質(9)
「現代開悟」的本質及釋義─學習的本質(10)
你「現代開悟」了嗎?─學習的本質(11)
人工智慧的「強化學習」與人類學習的優劣─學習的本質(12)

伽馬波(40赫茲)、記憶、失智症、及音樂治療(2023年版)─學習的本質(13)
省思物理科學教育的真相─學習的本質(14)
類智慧真正優於AI電腦圍棋之處為何?─學習的本質(15)
細述我親歷40年的學習之旅─學習的本質(16)
AI幫助人們改善記憶、思考能力─適用於年輕與銀髮人─學習的本質(17)
AI徹底改變大學理工教育的面貌─學習的本質(18)
AI模擬人類學習真能比人類更創新嗎?─學習的本質(19)
AI深度學習與《易經》的學習真有差異嗎?─學習的本質(20)
AI之ChatGPT的繪畫審美能力賞析─學習的本質(21)
請看懂智慧的本質:GTP4的「人工通用智能」(AGI)落後人類有多遠?─學習的本質(22)
臺灣許皓鋐圍棋亞運金牌在學習圍棋上的意義─學習的本質(23)
論才華、機運、及成功─學習的本質(24)


466會員
245內容數
思想家─理解、解釋、預測世界。發表:9篇「深度政經分析」、6篇「現代開悟之洞識」、10篇「學習的本質」、13篇「美中關係」、4篇「驀然回首」、21篇「文學與藝術」、36篇「科技與智慧」、9篇「圍棋的本質」、40篇「美中經濟」、28篇「美股的本質」、12篇「美聯儲的本質」、12篇「貨幣及美元的本質」,共201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