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說話

2023/02/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相信不久後的人們可以透過腦波傳達要說的話嗎?或者先由簡單的肢體語言入門…。

Tom是小兒童班的學生,今年升小學二年級,他似乎有一個層度的語言障礙。當我問他問題通常需要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答案,有時甚至沒有答案只有他害羞卻不閃躲的微笑。

當我發現Tom不同時,曾與他的家人反應,但他們沒有回應我的疑問,只是簡單應聲帶過。之後我會觀察Tom在言語上的延遲,試著用不同方式與他問答。他答話的速度時快時慢。很會背單字的Tom,當妳問他單字時,他會很快答話,當妳問他不熟的問題,他會面無表情停住很久很久,不知道妳要什麼答案,對小朋友來說也常發生,只是他的速度可能比別的小朋友要慢上許多。

一回,當課程結束後,我希望小朋友口頭上與我練習一個問與答題再走,當我正與另一位小朋友對話,先前練習完已離開教室的Tom又走回我身邊,像等候我什麼,在我的面前呆佇幾秒,我問:「What do you want to say?」Tom回我一個好開朗的笑,然後轉身就離開教室。後來不只一回,發現他這樣的狀況,我歸納岀發生的時間與他的表情,想是他在離開教室後,想起來忘了跟我說再見,又回來我身邊補上,但他面對著我,以為已說了「再見」,卻怎麼也沒開口…。

我不確定這樣的小孩是否已到了需要特殊輔導的層度,但近日發現隨著Tom逐漸長大,在課堂上答題加快了一點速度。我有機會便抓著他問問題,多與他口頭練習,猜想不知道在他身體的小世界裡,是否藏著一個迷宮,得找到路,才能將想說的話,送到出口,讓身邊的人聽得見。

下回應該讓Tom知道,雖然我猜到他的心意,但他沒有真說岀來,沒有真正聽見他說的話。然而如果可以用腦波或肢體語言傳達意念,還需要說話嗎?

異想天開的crazy teacher...
122會員
315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提供您參考。我是CC/希浠 -- CC是帶著缺的兩個圓圈,是記錄跨域生活使用的符號,靈感取自〈圈兒詞〉宋代女詞人朱淑真一封作弄夫婿的信;希浠是一條載著希望的小溪,盼與您一起/持續交流學習,謝謝您的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