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國三下數學,四分位數與盒狀圖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後的統計機率,以及立體圖形,這大概是國中感到最輕鬆的章節。話是這麼說,因為學生到此通常都煮熟了,要死要活都定案,才感到沒差。
筆者在這裡,只會針對一些常見的錯誤釐清,其他就不多說,國三這邊真的只是蜻蜓點水。圖形那邊則稍微提一下,立體概念照理說都有,還沒有的硬補也不行,不如回去先看小學高年級課程。
這裡其實是一堆概念,透過練習就可以搞定,不必要花太多功夫,主因在於國三只是講圖線跟表格,沒有討論怎樣判讀,都快會考了也沒必要講太深。

看數據資料,必須要懂統計名詞與機率

大致上就是算術平均數、中位數、眾術,以及了解次數、累積次數圖,還有盒狀圖。以前筆者都覺得這邊隨便也沒差,看了廣大民眾畢業多年後,越來越覺得認真教比較對得起國家。
多數沒上高中的學生,這輩子最後一次碰到各種統計名詞與機率,就只有這邊,難怪社會上充斥一大群看不懂資料的人,唉。
抱怨就不在教育專欄多說,學生要先學會的是資料處理,也就是假設有很多數字,將之排列整理,列在圖表上。以下為了方便,這邊提供幾個基本數列
連續數列:1、2、3、4、5、6、7、8、9
骰子:1、1、2、2、2、3、3、4、5、5、6、6
考卷分數:10、20、30、30、40、40、40、50、50、50、60、60、70、70、80、90、90、100
這是所謂的直方圖,用來看出分布狀態。如果改成折線圖次數就會變成如下:

理解圖表的功能和用處

這都還好,遇到累積次數圖就開始有問題,因為累積次數指的是「從一開始累積到現在的次數」,沒有特定去想,直觀上很難理解,如下圖。
橘線是累積次數,很多同學不明白為何會這樣,這其實就只是一種定義,要說趨勢變化也可以。筆者的建議是配合案例,例如先問班上同學考10分的舉手,接著20分的也舉,但10分的不放下,然後再舉30分,依此類推到全班都舉手。
筆者的建議是,找幾個現實案例,讓學生明白圖表的用處,在於讓人一目了然,不是有做就好。而從中學到,不同圖形用在不一樣的地方,好比民調用折線圖好還是圓餅圖好?
如果使政黨席次對比,圓餅圖有助於一眼看出勢力大小,這用折線圖就很難看出絕對比例。但如果是要知道歷年支持度變化,那還是得看折線圖,才曉得趨勢怎麼跑。

數據跟圖表的意義,重點在如何製作與解釋

可以的話,找一兩個案例,讓學生去了解,不同數字給予人的感覺,例如下列四圖。
如圖,某項汙染物在自然界的含量,做成這張圖,會給人一種連年上升的印象對吧?但看看縱軸,好像感覺怪怪的對不對?我們如果把縱軸座標拉到0去看的話會變下圖。
呃,瞬間感覺好像沒啥變化,這就是操作數據但沒有說謊的做法之一。我們還可以把含量改成年增率,如下圖:
這圖的解釋,一般來說都會認為,應該是沒啥大變化,但有一種「增加率的增加率」,會讓此圖為之一變。
刪掉中間往下的變化,然後把變化率取跟前一年的「增加率」比,口語化成「2000年後污染排放量逐年上升,04年的增加率還在增加40%,到了05年將近200%,這幾年趨勢略有下降,但每一年相比仍保持增加110%的幅度。」
看起來就有夠嚇人,但看過原始資料就會發現,好像不是這麼回事。目的在於要讓學生,可以很快抓到那個概念,數據跟圖表可以做,重點在怎麼製作跟解釋,不能讓第一印象影響自己。
能做到這樣,筆者認為已經功德無量。
不過就以練習來說,這邊的次數、累積次數、相對次數(百分),都要自己動手做一兩次才會懂,光是用看的沒辦法。

算數平均數、中位數、眾位數與四分位數

接著上統計數字的概念。
  • 算術平均數:所有資料加總後,除以資料筆數。
這是一般人最清楚的,筆者建議加上一些額外補充,遇過學生只會操作但不懂內涵。補充的內容,就是加上極值,例如全班平均分數60分,但拿兩組資料,一組是多數分數落在60前後,另一組是90分跟30分很多的資料,讓學生先了解,原來平均數代表的意義不是「大家都這樣」。
不要以為筆者在開玩笑,真的很多人以為算術平均數,意義就是大家都這麼多。
  • 中位數:把數字整理排列後,中間的那個數字。
這有點小麻煩,單數雙數的問題,假設有5個數字,排列後中位數就是第三個。但如果只有4個,那麼中位數指的是2、3加起來除以2。
中位數只能表達中間那個數字,不能代表數字是否有偏,例如全班數學考試中位數60分,平均50分,能不能得到分布很靠中間的結論?不行。
  • 眾數:數列中出現最多次的數字。
好比說,全班體育課算十次罰球的進球量,結果眾數是3。這只能表達最多人只投進3次,可不可以表達分布在3次附近?不一定。投籃次數照理說,進球越多的人數越少,故全班大多3次,那麼的確可能其他人在2、4次附近。但能不能保證都是這樣?若是丟骰子就肯定不行,骰子六面機率相等,眾數為3,只代表這幾次丟下來,3比較多,不能說2跟4也很多。
簡單說,國三學到這些統計數字,都只能解釋一些簡單意思,不能直接等同懂統計。沒有配合統計題目,對象是否適合,就不能驟然下評論。故四分位距(第1四分位數和第3四分位數的差距)蠻適合看分散程度,理由就在這,而這也是國中比較能找實際案例去解釋的。
所謂的四分位數指的是把數字排列後,依照25%、50%、75%,劃分四塊,其中25%稱為第1四分位數,75%稱為第3四分位數,50%就是中位數,不會特別說。

以前面的考試分數當例子,總共有18個數字:
  • 考卷分數:10、20、30、30、40、40、40、50、50、50、60、60、70、70、80、90、90、100
所以第1四分位數是第幾個數字?18×1/4=4.5,取第5人為40分。
第3四分位數是18×3/4=13.5,取第14人為70分。
四分位距為第3四分位數減掉第1四分位數,70-40=30分。

若有另一班的考試分數,幾乎都集中在60前後,如下:
  • 考卷分數:10、30、40、50、50、50、50、50、60、60、60、60、60、60、70、80、90、100
所以第1四分位數是第幾個數字?18×1/4=4.5,取第5人為50分。
第3四分位數是18×3/4=13.5,取第14人為60分。
四分位距為第3四分位數減掉第1四分位數,60-50=10分。
故可稱這一班的分散程度比上一班要小。

大概就這樣,統計真的不難,只是通常到這時間,會考前很煩了。筆者會建議,如果師長覺得時間夠,寒假可以先上,因為這邊不難,只是要花時間,且會考會出一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接著,筆者會教頂點怎麼求,也就是二次函數的整理,一開始「絕對不會直接用代數上課」,筆者一律用實際題目去講解,絕對不教y=ax^2+bx+c,理由相信大家都懂,對中上程度以下的人來說,多一個未知數都要花時間了,更何況全部都是代數。
國三下數學,快解脫了同學們。下學期數學重點,嚴格說只有二次函數,後面是統計與機率、立體圖形,筆者應該會分兩部分,二次函數跟其他。因為二次函數的問題較多,統計與機率大致上還好,立體圖形也是,因為都接近會考,故以會考的角度來說,題目不會出太難,頂多一題,從投報率來說也不建議花太多功夫。 二次函數嚴格說
筆者希望各位理解,普及文寫作難度很高,以個人經驗來看,比寫論文難很多。畢竟論文寫給本行專家看,我們只要顧好這一行的人,普及文要寫給其他人,除了其他專家外,還有更多一般民眾。要怎樣寫出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已經不簡單,要能接受作者傳達的意念,或是學到些什麼更難。
關鍵在於,誰來調整教育的這條線?當然是掌握大權、控制資源的人。如果只是要人人都有文憑,那麼調低畢業標準即可,也就是讓這些自稱在提高每人程度的人掌握權力,為了達成目標就必定要扭曲內涵,除非他們有源源不絕的預算。而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掌握大權者有充分的理由,在重點教育業上,放入自己的人馬,或是傾向自己的
人生而不平等,智力本就不一樣,就會對理性的基礎,各種數學工具的理解程度不同。而社會各種事務的難易度也不同,使用的工具難度當然不一樣,需要用到高等數學才能理解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期待連四則運算都不熟的普通人「理解」嗎?硬推的結果更可能只是盲從。
自戀跟自衛心態都是普及寫作的大敵,就跟教書匠一樣,當老師自己保持著一種「學生都是智障,等著我去教育他們」的態度,學生會很明顯的感受到,老師站在高處,用鼻孔看他。 簡稱,不把人當人看。
接著,筆者會教頂點怎麼求,也就是二次函數的整理,一開始「絕對不會直接用代數上課」,筆者一律用實際題目去講解,絕對不教y=ax^2+bx+c,理由相信大家都懂,對中上程度以下的人來說,多一個未知數都要花時間了,更何況全部都是代數。
國三下數學,快解脫了同學們。下學期數學重點,嚴格說只有二次函數,後面是統計與機率、立體圖形,筆者應該會分兩部分,二次函數跟其他。因為二次函數的問題較多,統計與機率大致上還好,立體圖形也是,因為都接近會考,故以會考的角度來說,題目不會出太難,頂多一題,從投報率來說也不建議花太多功夫。 二次函數嚴格說
筆者希望各位理解,普及文寫作難度很高,以個人經驗來看,比寫論文難很多。畢竟論文寫給本行專家看,我們只要顧好這一行的人,普及文要寫給其他人,除了其他專家外,還有更多一般民眾。要怎樣寫出每個人都看得懂的文章已經不簡單,要能接受作者傳達的意念,或是學到些什麼更難。
關鍵在於,誰來調整教育的這條線?當然是掌握大權、控制資源的人。如果只是要人人都有文憑,那麼調低畢業標準即可,也就是讓這些自稱在提高每人程度的人掌握權力,為了達成目標就必定要扭曲內涵,除非他們有源源不絕的預算。而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掌握大權者有充分的理由,在重點教育業上,放入自己的人馬,或是傾向自己的
人生而不平等,智力本就不一樣,就會對理性的基礎,各種數學工具的理解程度不同。而社會各種事務的難易度也不同,使用的工具難度當然不一樣,需要用到高等數學才能理解的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期待連四則運算都不熟的普通人「理解」嗎?硬推的結果更可能只是盲從。
自戀跟自衛心態都是普及寫作的大敵,就跟教書匠一樣,當老師自己保持著一種「學生都是智障,等著我去教育他們」的態度,學生會很明顯的感受到,老師站在高處,用鼻孔看他。 簡稱,不把人當人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這是我的教學經歷。請容許我在這打個小廣告。 大家好,我是新勢力家教工作室的國中小數學老師──哲軒。 國二數學,在國中數學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三冊進入“無理數”的部份,第四冊開始有“幾何”的單元出現。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Thumbnail
這學習的數學課,我們延伸了上學期的課程,複習了一點微分之後繼續接著上積分。 每堂課老師都會利用講義跟我們講課,並安排一些題目讓我們進行練習計算,在每週也會有一張兩到三題的練習題,讓我們練習,更加熟悉這週所學的知識,並且在其中還會進行一次期中測驗,讓我們看看是否有真正學會這些知識。  一開始我們主
Thumbnail
一次月考一名高中生大概要讀多少才能招架呢? 以我們班舉例,這次我們是考七科(國、數、英、地理、地科、物、化) 國文:課本、講義、補充文選⋯⋯總之都是背誦的內容,像是詩的流變,文體的演變,不過因為真正考時也有許多課外無從準備的內容,所以是班上許多人的罩門。 數學:範圍看似不大,但實際上題型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學習任何數學, 都要問這哪個部分是微積分長出來的, 哪個部分是線性代數長出來的。 當然,你需要先把微積分與線性代數學一次, 知道裡面有哪些內容, 接下來學任何新的東西,其實都是微積分跟線性代數。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這是我的教學經歷。請容許我在這打個小廣告。 大家好,我是新勢力家教工作室的國中小數學老師──哲軒。 國二數學,在國中數學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三冊進入“無理數”的部份,第四冊開始有“幾何”的單元出現。
Thumbnail
有好友問我對「建構式數學」有何看法? 其實,我對傳統式和建構式的教法,沒什麼意見。各有利弊。 我比較在意的是:一定要孩子用「建構式」的做法,否則就拿不到分數。 不是要孩子、家長,別太在意分數、成績這事嗎? 這做法,最多用到小學三年級,還不是得另外學直式、橫式?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國小以致於於國中數學的學習具有連貫性,這裏預計從小一的數學概念開始,從認識 1~10 的數,逐步認識數學的學習。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Thumbnail
這學習的數學課,我們延伸了上學期的課程,複習了一點微分之後繼續接著上積分。 每堂課老師都會利用講義跟我們講課,並安排一些題目讓我們進行練習計算,在每週也會有一張兩到三題的練習題,讓我們練習,更加熟悉這週所學的知識,並且在其中還會進行一次期中測驗,讓我們看看是否有真正學會這些知識。  一開始我們主
Thumbnail
一次月考一名高中生大概要讀多少才能招架呢? 以我們班舉例,這次我們是考七科(國、數、英、地理、地科、物、化) 國文:課本、講義、補充文選⋯⋯總之都是背誦的內容,像是詩的流變,文體的演變,不過因為真正考時也有許多課外無從準備的內容,所以是班上許多人的罩門。 數學:範圍看似不大,但實際上題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