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要求你從「價值導航卡」中選出5張最喜歡的、最重要的事物,如果你們看過這套牌,就會知道這有多困難,每張卡片上寫的都是一些看起來很棒的東西,從物質到感情、從人際關係到個人成就。
在過程之中,與其說是「選擇價值觀」,不如說是在「捨棄那些對自己而言沒有那麼重要的事物」。
這是我覺得價值牌卡的流程最重要的環節:捨棄了甚麼、以及那背後的原因,也很重要、甚至有時候更加重要。
這個和那個都很棒,為什麼捨棄了那個,而選擇這個
當自己在做價值觀排序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牌卡上的東西真的很不錯了,如果沒有把所有的好東西放在眼前讓你挑選,大家可能都會覺得自己甚麼都想要。但是拿在手上,一定要決定價值去留的時候,答案竟然又都很明確了。
我選擇了「對生命、人性或人生的洞察與智慧」,而把「愛與被愛」捨棄了,那時候我想的是,如果有了真正的洞察與智慧,我就不會再執著於愛與被愛了,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每段歷程對自己帶來的意義,而不是僅僅填補對關係、對受到肯定的渴求。
我認識一位朋友,是很努力地想要提升自信、改善健康的人,但他卻捨棄了「自我肯定」、「健康的身體與心靈」,而選擇了「解決他人的問題、幫助他人成長」,他的說法是這樣的:「在身邊我也經常可以看到比我更有自信、比我更健康的人,但他們卻依然不是我嚮往變成的樣子;但如果是一個能夠幫助他人成長的人,必定有著美好的自信跟身心靈,那樣的狀態才是我渴望的」。
在取捨之間,屬於個人的生命哲理油然而生。有時候我們誤以為自己要追求的東西,不一定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那個。
平常做決定的時候,我們並非總是遵循著自己的意志與想望
勉力挑完5張價值觀牌卡,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在拿到「照顧家人」的時候,幾乎毫不考慮地把那張牌捨棄了,但事實上,我人生很多時候做的很多事情、很多決定,都多多少少基於攸關照顧家人的考量。
人生的現實面影響我們現在、過去的決定,比起自己的熱忱與意志多非常多,以致於我們的軌道未必能朝著最理想的方向奔赴,每一個為了別人而下的決定,都讓我們偏離一點,轉啊轉地就迷失方向,甚至分不清楚那些聲音是來自於自己,而哪些追求是來自於他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
我自己在接受諮詢的時候,有一個環節讓我感到特別赤裸又特別有力量,就是當我描繪著自己的100分目標時,那是幾乎沒有跟任何人說過的,在現階段還如同妄想一樣的事情,光是承認自己想要,就覺得非常的害羞。
這件事很重要,無論看似如何像是癡人說夢,但在諮詢的時候,有人把這個當成一回事,聽你說完雄心壯志,不去質疑、不澆冷水、不加諸多餘的期望,好像就確實地靠近了那個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