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會做事的孩子】你會不會捨不得?
從小培養紀律和好習慣勝過一切。
嬰幼兒時期的能力,跟他長大後的認知功能有直接的關係。
孩子的認知能力是有跡可循的,「從小看大」是對的;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應該是錯的,
若沒有意外,他的能力應該更好才對。
培養孩子做事的能力,其實跟大人有沒有持續的要求,直到他變成習慣和變成自我意願有關係。
在學校有同儕互動的協助,加上老師有技巧的引導,孩子通常是非常喜歡幫忙的。
在家可就不一定,但是若是連學校連養成的機會都少的話‧
那麼要孩子在家習慣做家事,而且變成自我意願,那麼難度可就高了。
其實最忌諱的還是家長的態度與引導的方法。
若是把幫忙做事當成是一件彌補錯誤或處罰的話,
那麼孩子就只能期待自己不要犯錯,因為犯錯就必須幫忙做事囉!
其實做事對孩子的幫助很大。除了聽懂接受的訊息之外,還能在處裡訊息指令中訓練出專心度,
最重要的還是「養成習慣」-「付出與關懷的習慣」
在大腦中,「抑制」(inhibition)的功能其實比「興奮」(excitation)還更重要,
因為大腦其實不缺訊息的輸入,它需要的把不相干的訊息抑制住,
使它能專注去處理應該注意的事項。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親在意的應該不是學了什麼新知識,
而是有沒有教好紀律、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畢竟專注力和抑制不相干訊息的能力是學習的基本要件,
從小訓練好了,孩子終身受用不盡。
蒲公英家的孩子,除了上課遊戲之外,還得要學會幫忙做事,
也呼籲家長不只在學校要幫忙,在家也是。
當然這是需要長久投入關注與持續才能看得到成效的一件事,
有的孩子在學校經過鼓舞和作息習慣還有同儕的力量....在學校很會做事,在家可就不一定。
不過千萬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讓孩子每天做一點點家事的習慣喔!
學會幫忙做事情,千萬不要捨不得!
------------------------------------------------------------------------------
蒲公英家的孩子下午幫忙做的事可是分配好的呦!透過輪流,一起的互動,
孩子忙得嘻嘻哈哈、不亦樂乎!
我會掛毛巾
我會擦窗框
我會擦玻璃
我會掃掃地
我會擦地板
我會擦桌子
我會擦櫃子
我會掃紙屑
我會洗杯子
我會整理小舞台
我會擦窗戶
我會使用掃把和畚箕
我會刷馬桶
我會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