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 日本負責人村上臣教你如何聰明轉職,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 - 《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

更新於 2023/10/1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是不是曾經有這樣的念頭呢?「這份工作待遇普通又辛苦,實在做不下去了」「要好好準備履歷,這禮拜一定要開始投」「一定要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但是當要行動時,又顧慮到自己沒有任何強項或成就,沒辦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後只好悶頭繼續做下去呢?
《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顧名思義,這是一本關於上班族如何藉由轉職提升自己的身價的書,作者村上臣是理工背景,在工作社群平台LinkedIn 擔任日本的負責人,之前也曾經擔任日本Yahoo! 的執行董事暨行銷總監。這本書就是從他個人的經驗出發,告訴讀者如何悠遊轉職,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上班何須太委屈》內容摘要
雖然《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內容中有許多以日本職場文化現況描繪的場景未必符合台灣的職場現況,舉例:像是日本企業過往採取的「終身雇用制」就和台灣企業大不相同。因此以一般工作者的「平均持續工作年數」,也就是在一家公司平均待多久的時間來說,日本是11.9 年,台灣的調查結果則是3.48 年,相形之下轉職對於台灣的上班族來說本來就是一件蠻習慣的事,但書裡的原則還是蠻適用在台灣的,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作者有什麼訣竅,可以讓我們工作真的會越轉越好。

運用轉職,提升自身市場價值

首先作者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並且要追求讓「我自己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值極大化,也就是要讓自己的「幸福度」極大化。這時候,「工作事業部」「家庭事業部」和「嗜好事業部」都必須均衡發展,所以不能因為工作而忍氣吞聲,犧牲了其他部分,因此就必須要讓自己在工作領域成為「有選擇、有主導權」的角色,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
不過村上臣發現,在他提供許多工作者轉職輔導或諮詢時,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就是:「可是我沒有任何強項或者成就,該怎麼轉職到理想的工作呢?」,這句話感覺很熟悉對嗎?其實我們也應該常聽到身邊有人會這麼說,甚至也許你也有這樣的疑慮。村上臣認為,這是因為一般人都抱著希望要「一次就能轉到最完美、最理想的工作」,所以會覺得自己距離那很遠,很困難,這就是很多人因而裹足不前的原因。
村上臣建議讀者把轉職當成是「逐步提升自己市場價值的手段」,一步一步達到自己的期望。「主動轉職」是想辦法在換工作的過程裡使自己能力更加強化、發揮自己的優勢,甚至可以逆向發展優勢,如果遇到少有人會的工作,可以衡量自己能不能挑戰看看,或許可以培養出自己的另一項優勢。
在這裡老查想用我自己的職場經歷來當個佐證:我在剛出社會的時候,學歷只是五專生,沒有什麼背景或人脈,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也很普通,是在出版社擔任編輯。但是在25 年的上班族生涯裡,我換了9 家公司,歷練了不同的工作,最後一份工作的年薪我算過,是我第一份工作年薪的13.2 倍。這大概就是《上班何須太委屈》書裏所說,藉由轉職逐步提升自己價值的實際例子。

藉由「自貼標籤」提升自己的搶手度

聽到這裡你應該有點著急:那方法是什麼呢,趕快告訴我!我覺得《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書裡提到的作法很重要:書中建議讀者們要設法幫自己「自貼標籤」,獲得熱門職務,追求自己的成長
所謂的要設法「自貼標籤」,換一個說法,就是要幫自己加上吸引人的關鍵字。什麼是工作者的「標籤」tag呢?可以拆解出以下幾大類:職務、技能、行業、經驗、職能,從這五大類裡找出自己的標籤。
舉例:A 先生,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幫企業安排派遣人力的中小企業工作,擔任B2B的業務,之後轉職到一家中型的汽車零件製造商,同樣擔任B2B的業務。所以A先生的標籤,就職務來說就是「B2B業務」,技能標籤則可能是「電話行銷」、「銷售提案」「簡報」,行業標籤則是「汽車產業」,經驗標籤會是「讓業績一年內增長一倍」之類的績效,職能標籤則可能是「目標導向」「察言觀色」「溝通能力」「靈活性」等等。
所以,各位也可以試著用以上的框架,幫自己找出自己的標籤。當然標籤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太浮誇,因為在社群時代,不確實的資訊很容易就被踢爆拆穿。另外也要區分出「一軍」「二軍」不同重要等級的標籤,舉例,像現在AI崛起,和AI相關的技能標籤重要度就會相對高,要根據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自己。
除了自己思考自己的標籤之外,《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也建議可以從「聽別人怎麼介紹我?」,從別人口中的自己來獲得啟發。另外,嘗試從經歷和自己類似的人身上去尋求榜樣,研究他們具有哪些標籤?哪些是自己也應該具備的?都能夠成為自己的參考。
而要讓標籤產生稀有價值,就要藉由「既有標籤」X「新標籤」,還是以前面提到的A 先生來舉例:「B2B業務」這個標籤也許很多人都有,但是「B2B業務」同時具有「自媒體經營」標籤的人就很稀少,所以若A先生能發展出這項能力標籤,就可以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
這時候,A 先生就可以思考如何幫自己拿到對將來的發展有用的標籤,首先當然可以嘗試在既有的工作中獲得,舉例:像是公司想要嘗試發展自媒體拍Youtube影片,因為是新的工作項目,就有機會主動去爭取參與,如此一來就可以得到相關的經驗,進而幫自己增加一個熱門的標籤。
還有別忘了,要設法宣傳自己的標籤,就像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品牌去行銷,持之以恆的,以固定的步調去讓別人認識到自己的標籤,例如在部落格發表文章,甚至是錄影片、podcast,盡量做到讓別人在講到某件事的時候就直覺聯想到你,就像是「說起專案管理,第一個就想到你」那樣的形象鮮明。

轉職是幫自己增添職場價值的方法

而如果在現有的工作已經沒辦法藉由轉調或參與專案的方式獲得新的標籤時,《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書裡就建議讀者可以思考藉由轉職來獲得。村上臣用他自己為例:他在日本雅虎時,因為看到行動服務app 將是未來的主流,因此主動跟公司表示希望能夠參與相關的專案,但沒被同意,於是他就轉職到可以讓他做行動服務的企業,成功的獲得他想要有的「成功經營行動服務」標籤。之後日本雅虎還因為他的這個經驗又挖他回去,這就是借轉職幫自己增添價值的例子。
在幫自己累積標籤的同時,也別忘了要往外看:觀察市場上的機會。村上臣建議轉職應該要採漸進轉移的方式,也就是不要一下子同時改變行業和職務,可以採先鎖定業界,或先鎖定職務。如果是先鎖定職務,目的就是像前面提到的是為了幫自己獲得能夠提升市場價值的標籤,而瞄準業界的目的則是,預想自己3~5 年之後的發展,先朝向成長中的產業移轉,因為如果希望要有好的待遇,只有高成長的產業或企業才給得起。
那麼,要如何了解哪個行業會成長呢?村上臣建議讀者可以看看那個產業裡的龍頭企業的財報,並不需要能夠詳細分析財務報表,通常企業的年報都會在開頭整理出淺顯的摘要來對投資人說明企業的概況,從那裡就可以幫我們概略地了解到那個產業的市場規模以及發展前景。所以稍微做些功課對轉職來說是很重要的。
另外,選擇高度成長的新創企業也會是讓自己可以跟著加速成長的方式,就像是2001 年google 在招募雪柔‧桑德伯格(後來擔任Facebook的營運長)時,當時google 沒有什麼名氣,桑德伯格很猶豫,但google 當時的執行長施密特告訴她:「如果有人給妳一個火箭上的座位,別問位子在哪裡,上船就對了。」,桑德伯格接受了,也為她接下來的職涯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
那麼該怎麼評估自己所遇到的新創企業機會呢?《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建議可以用以下幾個要點:首先,這家企業是否處在正在成長的市場呢?例如像是MarTech、AI、元宇宙等等都是正在持續成長的領域。另外就是這家企業是否有發展出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還有,也可以從觀察這家企業背後的創投、投資者去判斷,因為優秀的創投做的評估有他一定的道理。當然,也必須要思考自己和這家企業的經營者理念、願景、使命是否有共鳴。經過這些評估之後,就可以發現值得一試的機會。
《上班何須太委屈 轉職身價再晉級》希望工作者能夠破除過往對工作的迷思,像是「職場只會嚴峻又辛苦」,或是「工作的價值只能以投注的工時來衡量」,作者強調,只要有策略的去思考自己的強項以及發展方向,藉由聰明轉職讓自己能夠持續成長,那麼就可以讓自己從工作中的收穫極大化。
讀到這裡,你是否發現書裡的一些觀念與過往那種「找到一家好公司,就可穩穩當當做一輩子」有很大的不同?到這裡,你是否有開始思考接下來自己想要「拿下什麼樣的標籤」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K會員
179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要轉職無非是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但一定是如此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呢?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會仿效成功人士的經驗談,或者參照一些看似有根據的方法來做決策,《換個工作更好嗎?》歸納出五個實際對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很有幫助的步驟,幫你避開地雷,讓工作越換越好。
高效能比效率更重要,彼得杜拉克在本書探討知識工作者如何藉由正確的工作觀念與方法,讓實質的貢獻極大化。原書副書名「to getting the right thing done.」,就是強調不只是提升執行效率,而是要「做得對、做得快、做得好」。好的人才不需要做很多的事或讓自己很忙,依然有很好的績效。
「退休」是一種狀態,而非目的地,不該成為思考人生時主要的依據。請換一個框架思考:重點不在「退休」,而是如何規劃更適合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目前正在運用與實踐的一個思考框架:職涯第二曲線。50歲的那年,我開始進行我職涯第二曲線的探索。接著讓我更進一步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以及過程中與正在進行的情況。
《告別拖延腦》作者菅原洋平是一位職能治療師,他在協助病患過程中發現有拖延症的人也都會有緊張、焦慮、不安,感受到壓力,身體緊繃的現象,甚至因為大腦的疼痛中樞被啟動,因而產生呼吸困難、肌肉僵硬的情況。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拖延並非個性問題,而是因為大腦做出的反應與指令造成的,可以從改變大腦的指令下手。
所謂的「高敏感族群」是指心理上,對內、外在刺激很敏感,容易被情緒影響淹沒的一群人,大約有15~20% 的人天生就是「高敏感族」,他們常常面臨各種壓力、焦慮與自我懷疑,以至於缺乏自信。《相信你自己》就是一本對於高敏感的工作者如何在職場悠遊自處,以及進一步發揮優勢提供有用建議的好書。
《聰明思考》要告訴讀者如何聰明的想事情,不要被迷思誤導。作者李查尼茲比是一位心理學家,在課堂上會教學生不同的思考方法,但一般人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情境下,生活裡面臨種種問題時可能會有迷思、有局限。所以他把一些思考時可以運用的規則和觀念納進這本書裡,幫讀者們的大腦做「思考作業系統升級」
想要轉職無非是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但一定是如此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呢?很多人在選擇工作時,會仿效成功人士的經驗談,或者參照一些看似有根據的方法來做決策,《換個工作更好嗎?》歸納出五個實際對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很有幫助的步驟,幫你避開地雷,讓工作越換越好。
高效能比效率更重要,彼得杜拉克在本書探討知識工作者如何藉由正確的工作觀念與方法,讓實質的貢獻極大化。原書副書名「to getting the right thing done.」,就是強調不只是提升執行效率,而是要「做得對、做得快、做得好」。好的人才不需要做很多的事或讓自己很忙,依然有很好的績效。
「退休」是一種狀態,而非目的地,不該成為思考人生時主要的依據。請換一個框架思考:重點不在「退休」,而是如何規劃更適合自己的人生下半場。 我目前正在運用與實踐的一個思考框架:職涯第二曲線。50歲的那年,我開始進行我職涯第二曲線的探索。接著讓我更進一步來告訴大家我是怎麼想的,以及過程中與正在進行的情況。
《告別拖延腦》作者菅原洋平是一位職能治療師,他在協助病患過程中發現有拖延症的人也都會有緊張、焦慮、不安,感受到壓力,身體緊繃的現象,甚至因為大腦的疼痛中樞被啟動,因而產生呼吸困難、肌肉僵硬的情況。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拖延並非個性問題,而是因為大腦做出的反應與指令造成的,可以從改變大腦的指令下手。
所謂的「高敏感族群」是指心理上,對內、外在刺激很敏感,容易被情緒影響淹沒的一群人,大約有15~20% 的人天生就是「高敏感族」,他們常常面臨各種壓力、焦慮與自我懷疑,以至於缺乏自信。《相信你自己》就是一本對於高敏感的工作者如何在職場悠遊自處,以及進一步發揮優勢提供有用建議的好書。
《聰明思考》要告訴讀者如何聰明的想事情,不要被迷思誤導。作者李查尼茲比是一位心理學家,在課堂上會教學生不同的思考方法,但一般人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情境下,生活裡面臨種種問題時可能會有迷思、有局限。所以他把一些思考時可以運用的規則和觀念納進這本書裡,幫讀者們的大腦做「思考作業系統升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個人檔案在LinkedIn扮演著關鍵角色。文章提供了建立出色個人檔案的策略,包括照片一致性、精選欄位的重要性、撰文推薦和發文策略。
Thumbnail
作為生物技術股投資者,瞭解公司的人才背景至關重要。透過 Linkedln 的全球人脈資訊,投資者可以輕鬆獲取企業領導層的專業資歷與任職經歷,並進行背景調查。本文介紹瞭如何利用 Linkedln 來搜索生物技術公司,並找到最具潛力的投資目標。
Thumbnail
很多中高階的人才或多或少都會經營LinkedIn 但是到底要怎麼要經營或是撰寫LinkedIn內容 才能夠被更多人快速找到呢? 這邊介紹幾個步驟,讓你的履歷如何可以快速被找到 第一、照片 首先建議LinkedIn大頭照一定要放,絕對不要空白!! 照片是其他人看到你的第一步 所以建議要選
Thumbnail
領英的定位是,幹點正事兒,這就導致,外部環境競爭越激烈,它的活躍度就越高。畢竟,大家都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2023年,短短一年裡,領英的個人發帖量,就增加了87%。換句話說,領英的優勢原點,其實是它的人設。它從一開始,就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幹正事兒的地方。在這個人設的加持下,用戶遇到的所有職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平台成為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在眾多社交平台中,LinkedIn是一個專注於職場、專業的社交網絡,它不僅是一個尋找工作的平台,更是一個展示自我、建立人脈、分享與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 透過LinkedIn,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專業、經歷與成就,創造個人品牌,與全世界的專業人士建立連結。那麼
Thumbnail
如何在Linked in上判斷對方是否: 擁有脫穎而出的專業能力? 具備潛在共事機會的特質? 相信僅僅憑藉瀏覽profile,對於真實情況的掌握相對困難許多。
Thumbnail
陌生的墨西哥女子寄來LinkedIn連結訊息,誤以為我是她在活動中遇到的Julia。我澄清誤會後,拋出邀請,藉著這個意外的連結,開啟一段跨國友誼。 她是個子很嬌小的墨西哥女子,笑容可掬,很爽朗健談。我們初次見面,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或尷尬,東扯西聊地,渾然不覺三個小時就過去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個人檔案在LinkedIn扮演著關鍵角色。文章提供了建立出色個人檔案的策略,包括照片一致性、精選欄位的重要性、撰文推薦和發文策略。
Thumbnail
作為生物技術股投資者,瞭解公司的人才背景至關重要。透過 Linkedln 的全球人脈資訊,投資者可以輕鬆獲取企業領導層的專業資歷與任職經歷,並進行背景調查。本文介紹瞭如何利用 Linkedln 來搜索生物技術公司,並找到最具潛力的投資目標。
Thumbnail
很多中高階的人才或多或少都會經營LinkedIn 但是到底要怎麼要經營或是撰寫LinkedIn內容 才能夠被更多人快速找到呢? 這邊介紹幾個步驟,讓你的履歷如何可以快速被找到 第一、照片 首先建議LinkedIn大頭照一定要放,絕對不要空白!! 照片是其他人看到你的第一步 所以建議要選
Thumbnail
領英的定位是,幹點正事兒,這就導致,外部環境競爭越激烈,它的活躍度就越高。畢竟,大家都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2023年,短短一年裡,領英的個人發帖量,就增加了87%。換句話說,領英的優勢原點,其實是它的人設。它從一開始,就讓你覺得這是一個幹正事兒的地方。在這個人設的加持下,用戶遇到的所有職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平台成為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在眾多社交平台中,LinkedIn是一個專注於職場、專業的社交網絡,它不僅是一個尋找工作的平台,更是一個展示自我、建立人脈、分享與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 透過LinkedIn,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專業、經歷與成就,創造個人品牌,與全世界的專業人士建立連結。那麼
Thumbnail
如何在Linked in上判斷對方是否: 擁有脫穎而出的專業能力? 具備潛在共事機會的特質? 相信僅僅憑藉瀏覽profile,對於真實情況的掌握相對困難許多。
Thumbnail
陌生的墨西哥女子寄來LinkedIn連結訊息,誤以為我是她在活動中遇到的Julia。我澄清誤會後,拋出邀請,藉著這個意外的連結,開啟一段跨國友誼。 她是個子很嬌小的墨西哥女子,笑容可掬,很爽朗健談。我們初次見面,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或尷尬,東扯西聊地,渾然不覺三個小時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