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找工作一事,直到現在我都還是仍然覺得是件很有挑戰性的事,原因不外乎是不確性實在太大了,常常在我認為找到很不錯的工作時,到職後才發現踩了雷,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於是工作的轉換變成了職涯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畢竟這關係到了收入能不能維持下去的問題,對於月光族的上班族來說,收入一旦斷掉了,對於生活的影響是很令人恐懼的。
失業和剛出社會待業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剛出社會時大部份都還會依靠著家裏的援助,就算沒有工作收入,也還能住在家裏居住吃喝不成問題;但是對於已經有幾年就業情形的朋友,失業的狀況很有可能就代表繳不起房租、房貸、帳單,還有已經組成自己家庭的,連同小孩子的教育費用,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生活問題。
有很多文章說過平時就得存一筆緊急備用金,一般來說是三個月到半年的收入,以供失業或突發狀況來臨時,用來應付相關需要支付的費用;而這個對於現在的社會環境來說,很多人每個月的花費其實都是不夠的,甚至還要借貸來支付生活所需,所以我認為存錢是必要的,但是能不能存到這些錢也是個滿大的問題。
於是失業就變成一個很令人擔心的問題,直到現在我也還是抱持著未來不知哪天會被裁員、失業的狀況。所以我從初工作幾年開始,就一直保持著持續學習的狀態,為的就是對已經上手的工作,做好下一份工作的準備。
以我的經驗來說,不管是服務業、製造業、傳產、電子…等,各行各業只要從事超過三年,基本上來說都可以算是這個行業裏的老鳥,對於工作的各項內容基本上只要不轉換職務,都是駕輕就熟的狀況;但就是因為已經對於工作有一定的熟悉度,大部份的人在這個階段就是處於一種“舒適圈“的心態,因為就算有工作上的突發狀況,都是能夠在正常反應下處理到位的。
但是就是這種處於“舒適圈“的狀態,最容易讓人對於未來感到鬆懈與不安。
因為在這種狀態的人大部份都是不想繼續學習的,只想在上班時間安然度過,然後下班從事自己興趣喜好的事物;這個當然我也是初出社會幾年的想法,但不安的情緒不時地會在某些時間冒出來,提醒著我不能安於現狀,否則是無法面對未來的問題與困境。
是的,所以要面對這種害怕失業的不安,就是開始展開新專長的學習。
在我二十歲出頭時,在電腦賣場工作了三年,這中間我從對電腦完全不懂,直到可以獨立完成組裝電腦、灌作業系統,而我的工作職務其實只是從倉儲收貨到電腦銷售,基本上只要知道各別組件的功能即可,不需要進一步地學到組裝、安裝這些能力,但我知道在這個環境下,是可以再學習到新的專長,於是我在下班會花時間看國內外的電腦網站,持續地充實在電腦軟硬體的知識。
而在之後便因為薪水仍持續偏低,我便選擇本科系的模具專業工作,找到了新竹一間機車大廠的模具工程師工作,對於工作上的實務也算是從新學起,但由於在學期間學習的知識還算不錯,在專業實務的學習上也是沒有多大的問題。
當了模具工程師之後,在那個時期剛好是3D CAD軟體陸續導入模具業,在業界仍然大部份的模具工程師都是使用AUTOCAD這些2D繪圖軟體,於3D的部份只會拿來壓2D,然後繪製模具組立、零件圖面;在那幾年我看到對於模具的3D建模,還在初期的發展階段,我便開始著手學習模具的3D建模、拆公母模分模面的技術,而這些其實都不是當時工作必要的技能,但我仍是將這個能力建立到一個基礎的程度,以備未來不時之需。
在若干年後工作又有一些轉換,我人生剛好有一陣子失業的時期,而這個時期又無法馬上找到一份正職的工作,於是我便透過先前工作的長官介紹,在我桃園住家附近,剛好有一間小模具廠,需要有人幫忙做3D拆模的工作,於是就開始了約二年的3D拆模工作,對於生活上的支出可謂不無小補。
而近幾年我是將重心放在取得碩士學歷,以及轉職到電子業,不變的是我仍舊維持著模具的專業,且在這份專業上持續學習著,我發現一份專業不管是由廣而深、或是由深而廣,都是不斷循環交替的狀況;每幾年就有新的技術創新和突破,若還是拿著幾年前或十多年前的知識,是不可能面對新的挑戰,而且在某種程度之下,是會讓人變得裹足不前、窒礙難行。
以上分享這些個人經歷,目地就是要讓人家知道失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就業中處於對工作上手後的“舒適圈“,以致於忽略了對於失業的不安;然後在專業上就維持著現況,但很多時候維持現況就代表了在未來會處於落後的狀態,於是在公司獲利不如從前時,要做組織調整在職務上無法升遷或調轉時,往往就要面對被裁員或失業的困境。
持續地保持學習的心態,在工作上的專業繼續地發展,即使不是目前份內的工作,但只要是有利於未來的機會,都是值得花時間下去學習成長的。
如何度過失業的日子?從現在就開始建立新的專業、技能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