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其實不容易的研究方法

洪啓堯-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日誌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輔導高中生小論文跟準備升研究所的大學生的研究計畫。其中,研究方法的部分,大家都會使用到「比較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是蠻常見的一種研究方法,跟「文獻分析法」一樣,雖然常見,但能夠寫得好的不多。尤其是比較研究法,常常以為挑兩個案例,列出一些比較的項目就是比較研究法。

哪有那麼容易。甚至一些已經念到博士班的研究生,這種研究方法也都不一定能交代清楚。

嚴謹的比較研究法,一般會分成兩種,一種叫「最大相似法」,另一種叫「最小相似法」。就我自己的比喻,前者叫作「分道揚鑣」,後者叫作「殊途同歸」。「最大相似法」指的是兩個案例長很像,但最後結局不一樣;「最小相似法」指的是兩個案例長得完全不一樣,但結局卻一樣。

舉例來說,如果要談論「民主制度」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要證明民主是能當飯吃的話,從「最大相似法」的邏輯出發,可以選擇比較南韓跟北韓。因為,兩者不管在歷史發展抑或地緣關係上都有太多相似性,可是最後的經濟發展卻完全不一樣。這時候,政治體制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變數。但如果今天是拿瑞士跟北韓比較的話,可能就不適合。因為光是「地緣關係」跟「周邊國家」這兩個變數,就很難控制成相似性了。反之,如果要採用「最小相似法」的話,案例的選擇就要找兩個幾乎不一樣的國家,但他們都有實施民主制度,且經濟發展都不錯的案例。

所以,採用比較研究法的話,一定要列出自變數、控制變數,還有依變數。哪些因素該放在哪個變數欄位裡,都要清楚交代。總不能隨便抓兩個案例就說我要比較兩個差異性,然後列出兩者的異同。然後,就沒有然後。或者比較完後,發現「變數之間的關係」沒有控制好,造成自變數的說服力不足,依變數還有可能被其他因素影響等等。

很多看似簡單的研究法其實不簡單。不是因為大家都在用就覺得它簡單沒價值,實際上您看到的可能都亂用或是誤用,然後以為這種研究方法是垃圾。真是冤枉啊 ...

這次講比較研究法,下次再講文獻分析法吧。文獻分析法使用得當,論文不只嚴謹,還能很精彩。

avatar-img
69會員
186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啓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白飯之亂除了凸顯出世代觀念差異之外,也讓我們注意到,孩子的財務以及成本規劃不能等。XD
恪遵小學老師的教誨, 就能夠免掉一些紛擾。
「服貿不重啟只是討論」?大國「等距」的「距」「不是距離的距」而是其他意思?講這話的TMD,還是有很多追隨者,且聽說追隨者們最近還被稱做「柯布林」。不過,近期也從一些婆婆媽媽們口中得知,還有更貼切的形容來描述這些柯布林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歡迎點開文章來看看。
影響總體經濟的三大變數,包括經濟成長、通貨膨脹,以及失業率。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來看這次布林肯訪中的用意及及內涵。
最近看到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競選造勢活動,以及他在公眾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開始讓大家討論,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到底適不適合當一名政治領導者。這一題目前有許多看法與疑問,有人認為可以,有人認為不行。但我認為,如果從新自由主義的「去管制」跟「去政治」來談的話,應該是不適合。為什麼?
這幾天藉由寫講義,重新審視了一下矽谷銀行倒閉的過程。後來發現,其實他還蠻冤枉的。 通常銀行倒閉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這家銀行亂投資還是做一些狗屁倒灶、不務正業的事情。但實情是,矽谷銀行是一家非常保守,且循規蹈矩的銀行。這次會倒閉,完全是因為投資過於保守+買太多美國債券+聯準會升息+擠兌潮。
白飯之亂除了凸顯出世代觀念差異之外,也讓我們注意到,孩子的財務以及成本規劃不能等。XD
恪遵小學老師的教誨, 就能夠免掉一些紛擾。
「服貿不重啟只是討論」?大國「等距」的「距」「不是距離的距」而是其他意思?講這話的TMD,還是有很多追隨者,且聽說追隨者們最近還被稱做「柯布林」。不過,近期也從一些婆婆媽媽們口中得知,還有更貼切的形容來描述這些柯布林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歡迎點開文章來看看。
影響總體經濟的三大變數,包括經濟成長、通貨膨脹,以及失業率。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來看這次布林肯訪中的用意及及內涵。
最近看到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競選造勢活動,以及他在公眾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開始讓大家討論,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到底適不適合當一名政治領導者。這一題目前有許多看法與疑問,有人認為可以,有人認為不行。但我認為,如果從新自由主義的「去管制」跟「去政治」來談的話,應該是不適合。為什麼?
這幾天藉由寫講義,重新審視了一下矽谷銀行倒閉的過程。後來發現,其實他還蠻冤枉的。 通常銀行倒閉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這家銀行亂投資還是做一些狗屁倒灶、不務正業的事情。但實情是,矽谷銀行是一家非常保守,且循規蹈矩的銀行。這次會倒閉,完全是因為投資過於保守+買太多美國債券+聯準會升息+擠兌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學術競爭太激烈?別再跟風抄別人的路線或硬拼誰的數據多、字數長了。與其盲目比較,不如選擇「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反而更容易被看見。 ▋1. 當別人只講「數據」,你就講「連結」 • 同行發表只追求結果和理論,你試著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講出來。 • 例子:你的研究有產業或社會應用價值?講清楚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閱讀大量專業書籍和文獻是日常功課。面對同一個研究主題,市面上可能有各種書籍和資料可供參考,但它們的內容差異卻相當大。透過平行比較多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研究主題,還能加快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 ▋每本書都展現作者的獨特學術視角 以機器學習為例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本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但正確的評估方法,以投資評估總分和本益比為依據,給出了公司的投資評級,並以臺積電和NVDA作為範例。文章還提到了演算法的重要性,以及執行長數學的思路。建議投資者試用這種投資策略來輔助自己的投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判斷兩個法的關係。首先從找同分開始,若無同分則為相違關係。文章詳細說明了四種關係(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論式還原方法,並以紅色和顏色為例,展示了三句關係的辯論過程。辯論中驗證同分、周遍性和俱非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問答來確認兩者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類比思維是一個強大的學習工具,你可以通過它來連結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篇文章將介紹類比思維的重要性和如何應用。同時還提到了知名精靈巧思,他利用類比思維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和記憶知識,文章還提供了AI探索類比應用的方法,讓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類比思維。
Thumbnail
我們常把研究分成量化與質性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不止這兩種方法),其中量化分析主要在討論變數與變數的關係,而質性分析則在變數間在的互動過程與事件。因此通常在進行質性研究時,我們需要收集大量田野調查或訪談資料。做過訪談的人都知道,訪談後需要反覆的聆聽訪談錄音並將其轉化為訪談逐字稿,這是一個大工程,還好現
Thumbnail
在生成研究問題,並且對於先行研究進行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之後,研究者可以提出研究假說。會有假說,主要是研究者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能心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上野千鶴子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提出假說。 例如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高中時期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後上大學,但在上大學後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學術競爭太激烈?別再跟風抄別人的路線或硬拼誰的數據多、字數長了。與其盲目比較,不如選擇「做出自己的差異化」,反而更容易被看見。 ▋1. 當別人只講「數據」,你就講「連結」 • 同行發表只追求結果和理論,你試著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講出來。 • 例子:你的研究有產業或社會應用價值?講清楚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閱讀大量專業書籍和文獻是日常功課。面對同一個研究主題,市面上可能有各種書籍和資料可供參考,但它們的內容差異卻相當大。透過平行比較多本書的內容,不僅能讓我們更深入了解研究主題,還能加快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 ▋每本書都展現作者的獨特學術視角 以機器學習為例
【如何辨別學術文章中的真新穎點子】 ── 1. 個人知識新穎性 vs. 領域新穎性 2. 引用文獻的重要性 3. 跨領域視角 4. 產業支持的影響 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驚嘆於學術文章中的「新穎點子」。但這些點子是不是真的新穎,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步驟,幫助我們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本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但正確的評估方法,以投資評估總分和本益比為依據,給出了公司的投資評級,並以臺積電和NVDA作為範例。文章還提到了演算法的重要性,以及執行長數學的思路。建議投資者試用這種投資策略來輔助自己的投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判斷兩個法的關係。首先從找同分開始,若無同分則為相違關係。文章詳細說明了四種關係(三句、四句、同義、相違)的論式還原方法,並以紅色和顏色為例,展示了三句關係的辯論過程。辯論中驗證同分、周遍性和俱非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問答來確認兩者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的理論,讓研究者理解這些理論在研究的應用及其意義。說明了分析型理論、解釋型理論、預測型理論、解釋與預測型理論、設計與行動型理論,以及使用理論時的考量和如何使用理論進行研究的五步驟。
Thumbnail
類比思維是一個強大的學習工具,你可以通過它來連結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篇文章將介紹類比思維的重要性和如何應用。同時還提到了知名精靈巧思,他利用類比思維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和記憶知識,文章還提供了AI探索類比應用的方法,讓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類比思維。
Thumbnail
我們常把研究分成量化與質性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不止這兩種方法),其中量化分析主要在討論變數與變數的關係,而質性分析則在變數間在的互動過程與事件。因此通常在進行質性研究時,我們需要收集大量田野調查或訪談資料。做過訪談的人都知道,訪談後需要反覆的聆聽訪談錄音並將其轉化為訪談逐字稿,這是一個大工程,還好現
Thumbnail
在生成研究問題,並且對於先行研究進行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之後,研究者可以提出研究假說。會有假說,主要是研究者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能心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上野千鶴子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提出假說。 例如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高中時期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後上大學,但在上大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