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當行為背後原因大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德勒(Alfred Adler)醫師提出了一個在心理學上重要的概念,就是「孩子不當行為的四個錯誤信念與目的」,並闡述了這些行為背後的錯誤信念。這些概念有助於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和行為模式。

以下是阿德勒提出的四個不當行為背後的目的,以及相應的錯誤信念的詳細解釋:

  1. 過度尋求關注:阿德勒指出,有些孩子會表現出叛逆的行為,可能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注意,以及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他們可能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引起父母或教師的關注,從而滿足他們內心的渴望。
    錯誤信念: 這些孩子可能深信自己只有在引起父母的注意時才能感受到價值和重要性。他們可能覺得自己不被接受或不被愛,除非他們表現出反叛的行為。
  2. 爭奪權力: 有些孩子可能會試圖控制他人或情況,以滿足他們對權力和控制的渴望,可能表現出挑釁、支配、操控等行為。
    錯誤信念: 這些孩子可能認為,只有通過控制他人或情況,他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他們可能缺乏對合作和共享的信任,認為只有通過掌控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3. 報復: 阿德勒提到,部分孩子可能會展現出報復的行為,通過傷害他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情感。他們可能認為,雖然我無法獲得獲得價值感,但我至少能夠報復。
    錯誤信念: 這些孩子可能相信,只有通過報復和傷害他人,才能彰顯自己的力量和影響力。
  4. 自暴自棄: 這種孩子將覺得既然我做什麼都沒辦法獲得價值感,那我乾脆放棄算了。
    錯誤信念: 這些孩子可能將自己內在歸因為「我很壞」、「我本來就是不好的人」。

如何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錯誤目的?

1.過度尋求關注:

  • 透過讓孩子參與有用的任務,重新引導孩子,例如:邀請孩子當小幫手,讓孩子能夠從正向的行為中得到關注。
  • 挪出特別的時間相處,例如:每週與孩子有二至三天的時間,一次約5-10分鐘,有一個單獨相處的時光,在這段時光可以與孩子一起做想做的事,讓孩子從中獲取關注資源與享受親子關係。

2.爭奪權力:

  • 承認我們無法強迫他,與孩子建立合作的關係。
  • 從衝突中撤退,平靜下來,不與孩子做更多對抗。
  • 聽聽孩子的想法,也提供有限的選擇,與孩子討論我們有哪些選擇可以做,共同達成協商後的共識。

3.報復:

  • 處理受傷的感覺,同理個案受傷的感受,讓個案知道我們理解他的心情。
  • 避免懲罰和反擊,避免更加刺激孩子,使孩子更加挫敗。

4.自暴自棄:

  • 停止批評,讓孩子能有機會得到價值感。
  • 不管多麼微小,鼓勵正面的進步,讓孩子慢慢增加自信心,也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人。
  • 欣賞孩子,孩子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很多美好的地方等著我們去發掘,當我們開始欣賞孩子,我們會發現孩子有許多我們未曾發現的美善之處。


臨床心理師:張加恩

線上課程:陪你讀懂孩子的心裡事https://enenpsychologist.rakosell.com/zh/product/introduction-1926

合作邀請

https://enenpsychologist.my.canva.site/hom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孩子行為不端的四個常見原因,包括渴望獲得注意力、無能感、權力衝突及報復行為。每個原因都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幫助家長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同時,透過人類圖分析方法,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助於改善家庭關係。希望這些見解能幫助家長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孩子行為不端的四個常見原因,包括渴望獲得注意力、無能感、權力衝突及報復行為。每個原因都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幫助家長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同時,透過人類圖分析方法,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助於改善家庭關係。希望這些見解能幫助家長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在上一集的節目我們提到「沒有壞小孩,只有好跟不好的行為」是正向教養這個理論的基本原則。今天我們將分享了解正向教養的特點~